「我們算數學的時候,都會按計算機或是列下算式,對吧,人生的複雜程度,可是遠勝過任何大型專案的,去將這些細節給寫下來了,人生很複雜,要動筆計算才行,要去規劃,不可以說不知道」
「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還有表達的方式,你有想法就算不是最好的,都比沒有想法好,你做出一個東西就要對那個東西有完整的看法、說法、見解,而且要是一個經得起挑戰的說法,你不是美工,不是把東西做得漂亮就夠了」
「你為甚麼要這麼做,這麼寫,這麼說,都應該也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性,也就是你作為一個人的判斷,GPT很好用,但是你要保留你自己的判斷,而不是憑感覺,或是GPT的文字很有邏輯,而是你的判斷就是如此,要嚴謹的想,嚴謹的做。」
----------------------------------------------------------------------
上面的這一個一個論點,就是我在2024年於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的工作中所學習到的,從日常工作的每個瞬間,累積,慢慢成為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就像小的時候我們第一次有意識一樣,我最近在跟廠商交際時,如果對方提到了我感覺很年輕,我便會補上一句,我"目前"是社會新鮮人,沒錯,不是大學生、不是高中生,而是社會新鮮人,一個介於學生與社會的存在,在此先前,我寫一封給我們部門的感謝信,其中提及了「迷茫」,因為我確實不知所措,你如果問一個孩子夢想,可能可以得到太空人、消防員、超人之類的答案,但是問大學生,未來想做甚麼,對方就可能會回答,不清楚、先去當兵、研究所吧,從學生的聆聽轉變到社會新鮮人說出屬於自己的話語,
這個表達能力,就是是否成熟的關鍵點,文創人、創業家、成熟的專案經理,都一樣,如果你不知道從何講起,那夢想就永遠只能是夢想。
這一路上的風景是甚麼,不論是任何的創作物,將這一路上看到的東西分享分析,不論是面試工作、談戀愛、考研究所,這一路上到底都有哪些事物,是你有留心注意到的,其中你做過的事,你聽過的話,將這一切融合,成為心得,人家就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了吧。
單一篇作品,不是作者,而是作者的一面,一段想講的話,累積很多作品,累積很多自己講過的話,人就會立體起來,光是聆聽別人的判斷、別人的觀點,youtuber、其他人的部落格,網路文章,新聞報導,GPT,時代太快了,選擇太多了,在左右聆聽的過程中就容易迷茫,
所以,我想寫下我的心得。
在一年後回來,我就會知道,原來一年前的我,是這樣想的。
2025/2/10 寫給想成為優秀的經理人、部落客、講師的我自己,
你一點一點的累積這些東西,回頭一看,腳步就會鮮明的提醒,你已經走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