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獨立遊戲《sanabi》:人造的心靈與價值觀的形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提問之一「如果心靈是人造的,那它的『原材料』又是什麼呢?」

提問之二「今天你所經歷的事情,它們如何塑造了你的心情?」

提問之三「列舉三個你從外界吸收到的價值觀,它們如何影響了你的選擇?

raw-image

來自韓國的一款獨立遊戲 sanabi 裡面有一個使我反思的命題是
"人的心靈是不是一種人造物呢?" 我認為是

「心靈」作為一種人造物(artifact)——
或至少是由諸多文化、概念、經驗所構築而成的人工產物
這樣觀點下的「心靈」不再被視為某種純粹先天(innate)的存在,而是被視為,在人類社會通過、教育、閱讀、對話以及反覆思考中逐步「打造」的產物

如果肚子餓,就會想去吃飯,這是一個簡單到不能在更簡單的"本能"
但是如果你用遊戲角色的撰寫邏輯來看,你想要讓角色一肚子餓就會想去吃飯,
這一份心靈與行為,肯定是可以通過程式碼的方式來寫出來的
然後如果就像sanabi所演示的一樣,信念也是一整段的code的話,他又會是甚麼樣態與邏輯,你的信念與他人的信念又有甚麼不一樣,通過科學的方式去思考心靈,這是很浪漫與有效的,有人辱罵、看輕你的時候,你能思考這一份挫敗感與憤怒感的來源為何

關於飢餓的python程式碼

class Character: def __init__(self, hunger_threshold=50): 
self.hunger = 0 self.hunger_threshold =
hunger_threshold self.is_eating = False def update_hunger(self, amount):
# 增加角色飢餓值 self.hunger += amount
# 每次更新後檢查是否超過門檻
if self.hunger >= self.hunger_threshold: self.decide_to_eat()
def decide_to_eat(self):
# 如果角色感到飢餓,就想去吃飯
# 這邏輯也許會再被細化,如是否有食物、在哪裡吃等
self.is_eating = True print("角色很餓,決定去吃飯。")
def eat(self): if self.is_eating:
# 模擬吃飯行為,降低飢餓感 self.hunger = max(0, self.hunger - 30)
print(f"角色正在進食,飢餓值下降至 {self.hunger}。")
# 如果飢餓值下降到安全範圍以下,就不再進食
if self.hunger < self.hunger_threshold: self.is_eating = False
print("角色已吃飽。")


一、用邏輯來推敲邏輯,心靈的人造性


首先,我們從「邏輯」開始,所謂「用邏輯來推敲邏輯」本身就是一個人造的思維遊戲:邏輯並非自然界的物理定律,而是人類為了描述、理解與溝通世界而建構出來的概念系統。語言、文字、論證、因果關係、歸納與演繹等,都是人類為了整理思緒、減少混亂而刻意發明的「工具」。這些工具透過文化傳承、教育傳播,在個體的成長中塑形並規範了我們的心靈活動。

心靈的人造性在此意指:我們的感知、思考方式、價值判斷、對時間與意義的理解,都是在長期的社會互動、經驗吸收、知識內化下而建構起來的。

二、感知時間的例子:對「時間」的觀察與「心靈」的建構

我這邊有個例子是關於「時間感」的

我先前跟朋友聊天,對方提到感覺長大後的時間就變快了

但我覺得「朋友覺得時間過得快」——

這種感覺並不是時間本身在物理上加速,

而是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方式被自身忙碌與注意力分配所影響。這其中有幾個層面:


  1. 時間作為概念:鐘錶、秒數倒數、紅綠燈計時器,這些都是人類「發明」用以量化、視覺化、標示時間的工具。
  2. 感知的塑形:當你專注於事物時,你不會時時在腦中出現「現在是第幾秒」,反而會在結束後回顧,「咦,好像過得很快」。這種快慢的感知本身是一種心理建構,也就是說,時間感是被人類觀察、注意力分配方式、人造記號(鐘錶、日曆)所「塑形」的。

這裡的邏輯推斷顯示:「時間流速」對人而言並無固定感受,它通過「看見時間」、「度量時間」等人造符號被構築。從這個例子可見,
人類心靈的感知機制、判斷機制是如何在社會化過程與人造工具下被訓練出來的。

三、概念與價值觀的形成:心靈與思想的鑄造過程

「我不相信有人可以稱自己為獨立思考」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例子一樣,做事方式,思考傾向,這些東西,一定都有來源,我們其實無時無刻都在引用,只是因為我們的心靈太過龐大了,所以才會有獨立的感覺,但是完全的"獨立思考",很不真實,
喜歡怎麼樣的異性的這件事,也跟經驗、閱讀的媒體、對吸引力的詮釋,構建了"審美"

接著延伸到價值觀與知識吸收的層面,閱讀、學習、與老師或作者「對話」,吸收他們的思想——這些過程也都是在豐富並改造「心靈的肌肉」。心靈就跟肌肉一樣,來自不斷的破壞與塑造。」這個想法是我大學時某次健身時想出來的


所謂「破壞」是打破舊有觀念、「塑造」是以新觀念重組。

看書如同與作者對話,與老師學習、與GPT交流,這些人造的語言互動過程都在持續塑造思維模式,通過質疑、反思、比較,我們的心靈結構被重組。這就像城市的街道配置,原本是自然地形,但是後天人類規劃道路、建築,把原本自然地形改造成有人為邏輯的結構。同理,人心的「地形」也在這些意見、概念的灌注下不斷變化,

四、批判與思考:對於話語的有效評價

我看了一本書中聲稱(聲稱這個詞在這邊用得很妙,因為聲稱,意味著訴說的主體並不看輕或推崇這句話,而是一切交由證據來決定)


「績效主義是一種問題,它只會讓我們一昧忙碌,而不會產生新的事物」

面對這種主張,我進行了多面向思考:

  1. 與自身想法的對照:我可能覺得效率、績效很重要,但這句話指出績效主義的潛在問題。心靈此時面臨一個挑戰:是否接受?如何融入既有思想?
  2. 精妙之處在哪? 這句話點出績效主義可能缺乏創新、只是在既有框架中加速運轉。如果我能理解其中隱含的批判:有些制度雖然提高了速度與產量,但不一定創造新價值,這或許能激發你重新審視工作模式。
  3. 應用到什麼情境? 和朋友、GPT、長官、家人討論「績效主義」:
    對朋友提出:也許是從生活態度分享開始,買車、買房,這些幸福定義是否與幸福脫鉤,是一種人造的現代幸福
    對長官提出:可能需要更實務的建議或改善制度的提案,我們現在這樣走下去真的有幫助到產業嗎?
    對家人談:或許從家庭價值出發,看有無更豐富生活的方式。
  4. 我為什麼喜歡這句話? 因為它啟發我的思考,使我跳脫一種固有的價值判斷框架。或許我一直默默接受績效至上的環境,這句話卻讓你產生懷疑與反思。
  5. 這句話真實嗎? 並非絕對真理,但它是一種觀點。透過與我既有知識體系的撞擊,我才有機會評估它的價值。
  6. 是否因此停止用KPI? 不一定。這句話的啟示是讓你重新審視KPI背後的意義與目標。如果KPI只是快速生產既有模式的產物,那是不是該思考更有創造力的指標?也許不是放棄數字,而是平衡數字與創新思考。
  7. 我有聽過類似或反對的說法嗎:
    有些人認為績效主義是必要的,因為它讓組織有清晰目標,使人不懈努力。
    反對者則認為,過度績效化將人簡化為生產單位,忽略深層價值與創造。
    就像數據的謬誤一樣,如果追求學生的成績表現,考試就有可能變簡單

五、結論:心靈觀念的「人造」本質

經過以上脈絡,我們可更清晰地看到:無論是感受時間、價值判斷、對閱讀的理解、對績效主義的評判、與人(包括AI)溝通交流——所有這些行為與思維模式都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歷經長期文化塑形、語言訓練、思維工具導入而建構的。

在這個意義上,「人的心靈」更像是一個複雜的人造工程:
透過教育、經驗、對話、反思,我們不斷在心靈中建造新的知識結構,
同時拆除、重組、改善舊有的概念框架。
每個「靈感」的火花、每次跟不同人(或智器如GPT)的交流,
都等於在自我心靈的地圖上繪製新路線,或拓展一塊未開拓的區域。

這種「人造」並不是在貶低人性或智慧,反而是在強調人類思考能力的可塑性,以及文化與經驗在人性中的關鍵地位。我們不斷運用人造的工具(語言、邏輯、文字、概念、理論)來建構心靈,自我也因此在不斷成長,於是這篇文章最後提的一個問題是


你今天看、聽、摸、說了甚麼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祐謙
0會員
7內容數
文化與科技,內容與媒體。 「獨立遊戲,結合了文創、同時又是遊戲業中的新創」---這就是我對那些開發者的看法
祐謙的其他內容
2024/12/05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數位時代,審議式民主成為瞭解決政治與社會問題的重要手段。本文深入探討數位皮夾的推動與其在民主中的角色,涵蓋了政策的透明性、數據隱私與社會責任。透過不同視角的討論,探索如何在便利性與責任之間取得平衡,並反思政府角色在技術進步中的重要性。結尾分享了一則關於環境與個體行為的思考
Thumbnail
2024/12/05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數位時代,審議式民主成為瞭解決政治與社會問題的重要手段。本文深入探討數位皮夾的推動與其在民主中的角色,涵蓋了政策的透明性、數據隱私與社會責任。透過不同視角的討論,探索如何在便利性與責任之間取得平衡,並反思政府角色在技術進步中的重要性。結尾分享了一則關於環境與個體行為的思考
Thumbnail
2024/11/21
這篇文章探討了大學教育與產業需求之間的落差,特別是「定位」、「邊界」、「審美」及「自學」的關鍵角色。作者指出,現代教育應促進主動探索與自我學習,強調美感教育對於學生未來職涯的重要性,並質疑教育體系如何適應快速變化的產業環境。同時,文章也提到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業界專才的介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Thumbnail
2024/11/21
這篇文章探討了大學教育與產業需求之間的落差,特別是「定位」、「邊界」、「審美」及「自學」的關鍵角色。作者指出,現代教育應促進主動探索與自我學習,強調美感教育對於學生未來職涯的重要性,並質疑教育體系如何適應快速變化的產業環境。同時,文章也提到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業界專才的介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Thumbnail
2024/08/21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遊戲黑神話悟空的設計特色,特別是其地圖設計和玩家體驗的悖論。透過與其他魂系遊戲的比較,我們強調了良好的UX設計能夠幫助玩家清晰理解遊戲目標,而不良的設計可能導致玩家感到迷失。文章還詳細分析了遊戲中的直覺設計、節奏以及隱藏提示,
Thumbnail
2024/08/21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遊戲黑神話悟空的設計特色,特別是其地圖設計和玩家體驗的悖論。透過與其他魂系遊戲的比較,我們強調了良好的UX設計能夠幫助玩家清晰理解遊戲目標,而不良的設計可能導致玩家感到迷失。文章還詳細分析了遊戲中的直覺設計、節奏以及隱藏提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探討人智學如何解釋人生困境,將人生比喻為靈魂在玩一款開放世界RPG遊戲,靈魂在投胎前會選擇今生的挑戰組合,如同設定遊戲難度,而人生的挑戰是靈魂需要學習與成長的課題。文章提供步驟,引導讀者重新解讀人生困境,並探討業力與自由意志的關係。
Thumbnail
探討人智學如何解釋人生困境,將人生比喻為靈魂在玩一款開放世界RPG遊戲,靈魂在投胎前會選擇今生的挑戰組合,如同設定遊戲難度,而人生的挑戰是靈魂需要學習與成長的課題。文章提供步驟,引導讀者重新解讀人生困境,並探討業力與自由意志的關係。
Thumbnail
提問之一「如果心靈是人造的,那它的『原材料』又是什麼呢?」 提問之二「今天你所經歷的事情,它們如何塑造了你的心情?」 提問之三「列舉三個你從外界吸收到的價值觀,它們如何影響了你的選擇? 來自韓國的一款獨立遊戲 sanabi 裡面有一個使我反思的命題是 "人的心靈是不是一種人造物呢?"
Thumbnail
提問之一「如果心靈是人造的,那它的『原材料』又是什麼呢?」 提問之二「今天你所經歷的事情,它們如何塑造了你的心情?」 提問之三「列舉三個你從外界吸收到的價值觀,它們如何影響了你的選擇? 來自韓國的一款獨立遊戲 sanabi 裡面有一個使我反思的命題是 "人的心靈是不是一種人造物呢?"
Thumbnail
假設我們當前所處的現實,是由一個高智慧的人工智能(AI)創造的虛擬世界,而生物性的人類則是它設計用來體驗七情六慾、獨特性與獨立性的載體。
Thumbnail
假設我們當前所處的現實,是由一個高智慧的人工智能(AI)創造的虛擬世界,而生物性的人類則是它設計用來體驗七情六慾、獨特性與獨立性的載體。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物質生存與精神生存之間的矛盾,意識作為人類獨特的認知能力,如何在自我確立過程中影響我們的定義與感知。透過創造虛像,我們努力為存在賦予意義,卻也可能落入意識設計的陷阱。面對情緒的豐富性,讀者將思考何為真正的生存價值。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物質生存與精神生存之間的矛盾,意識作為人類獨特的認知能力,如何在自我確立過程中影響我們的定義與感知。透過創造虛像,我們努力為存在賦予意義,卻也可能落入意識設計的陷阱。面對情緒的豐富性,讀者將思考何為真正的生存價值。
Thumbnail
前言: 這篇文是試圖將『我是誰?』這個問題可能的答案大略描繪出來,或許我們找不到一個完美的說法來回答此題,但至少我們能知道有哪些選項可供我們選擇、或作為個人答案的素材,使我們對於自我的認識更臻完善。 壹、『我』的構成 *此文中意識和意識經驗兩詞會交雜混用,所指概念相似 要討論『我是誰
Thumbnail
前言: 這篇文是試圖將『我是誰?』這個問題可能的答案大略描繪出來,或許我們找不到一個完美的說法來回答此題,但至少我們能知道有哪些選項可供我們選擇、或作為個人答案的素材,使我們對於自我的認識更臻完善。 壹、『我』的構成 *此文中意識和意識經驗兩詞會交雜混用,所指概念相似 要討論『我是誰
Thumbnail
29歲的生日真的可以算是一個我人生的巨大分水嶺(土星回歸?),我現在真的有一種白活29年的「氣分」(日文:氛圍的意思),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過去被主觀「框架」限制的人生。好想要用現在自己理解與視野重新過一次自己的29年(笑)甚至連測MBTI的結果都變了,25歲時是ENTJ,現在測完變成ENFP。 重
Thumbnail
29歲的生日真的可以算是一個我人生的巨大分水嶺(土星回歸?),我現在真的有一種白活29年的「氣分」(日文:氛圍的意思),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過去被主觀「框架」限制的人生。好想要用現在自己理解與視野重新過一次自己的29年(笑)甚至連測MBTI的結果都變了,25歲時是ENTJ,現在測完變成ENFP。 重
Thumbnail
自2012年開始,我對玄學、身心靈的知識相當熱衷。直到 2020 年,我才知道我真正需要的知識和技巧是什麼。我學會了一套「外面沒人」的自我覺察方法,學習回到靈魂的出廠設定。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靈魂 (soul) 是什麼。
Thumbnail
自2012年開始,我對玄學、身心靈的知識相當熱衷。直到 2020 年,我才知道我真正需要的知識和技巧是什麼。我學會了一套「外面沒人」的自我覺察方法,學習回到靈魂的出廠設定。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靈魂 (soul) 是什麼。
Thumbnail
神靈(The Spirit ) 在虛擬的環境下,創造了三大基本原素:能量、物質基本法則、無數的靈魂意識,開始了屬於神靈的虛擬遊戲世界,這是一個無限可能的創造遊戲。 靈魂: 乃神靈依照自己的特質創造的,賦予了自由意識,目的是延續神靈的創造精神,創造無限的可能,這是這個遊戲的主要目的。 能量: 乃是這
Thumbnail
神靈(The Spirit ) 在虛擬的環境下,創造了三大基本原素:能量、物質基本法則、無數的靈魂意識,開始了屬於神靈的虛擬遊戲世界,這是一個無限可能的創造遊戲。 靈魂: 乃神靈依照自己的特質創造的,賦予了自由意識,目的是延續神靈的創造精神,創造無限的可能,這是這個遊戲的主要目的。 能量: 乃是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