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查核的普及與應用
從 2022 年開始,國稅局引入 AI 技術,全面應用於稅務查核,涵蓋 營業稅、綜所稅(個人綜合所得稅)及 營所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這些技術提升了稅務查核的效率與準確性,實現從傳統手動到全數位化的轉型。AI 的應用帶來以下明顯優勢:
- 精準掌握銷售行為與稅務異常
AI 可以比對銷售數據、金流記錄與報稅資料之間的差異,迅速發現是否存在低報、漏報的情況。 - 減輕稅務人員負擔
稅務人員不再需要到現場觀察或實地調查,只需在辦公室內通過系統分析異常數據。 - 全面覆蓋電子支付數據
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例如 Line Pay、信用卡和銀行轉帳,國稅局能直接從這些交易記錄中獲取稅務相關信息,進行核對。
國稅局整合金流、物流與資訊流查核交易行為
金流:電子支付與高頻交易帳戶
金流數據是國稅局查核的核心。任何涉及高頻交易或大額匯款的帳戶都可能被稽核。例如,有業者每天通過便利商店寄出數十甚至數百筆包裹,銀行帳戶中出現大量小額且高頻交易,這些異常金流容易被稅務系統標記。
- 案例:便利商店寄件記錄引發稅務查核
一名業者使用個人帳戶運營網拍業務,每日從便利商店寄送超過 100 筆商品包裹,且銀行帳戶出現頻繁的小額存款交易。最終,國稅局根據物流和金流記錄發現其未申報收入,要求補繳稅款。
物流:貨運與寄件行為
物流記錄也是國稅局稽核的重要依據,特別是貨品的流向與寄送頻率。例如,若某人以個人名義每天寄出大量包裹,即使是私人地址,依然可能被查核。
- 案例:利用物流追蹤網拍交易
某位代購業者通過便利商店寄送大批商品至客戶,包裹記錄顯示頻繁的寄送行為。國稅局根據貨運公司提供的數據發現,該業者帳戶收入與寄件記錄完全吻合,未依法申報相關營業收入。
資訊流:社群媒體與電商平台
社交媒體與電商平台的銷售行為,通過公開的資訊流可被稽核。例如,網紅與社團經營者會定期更新商品貼文與交易帳戶,國稅局利用這些公開信息進行追蹤。
- 案例:FB 私密社團銷售被查
一位在 Facebook 私密社團銷售化妝品的業者,因每日在社團中發布產品信息,並要求買家匯款至個人帳戶而被查核。該社團超過 1 萬名成員,國稅局在進入社團後發現其營收高達 2000 萬元,要求其補繳稅款並支付罰款。
AI技術在稅務查核中的深入應用
案例1:網拍平台業者
某客戶利用個人帳戶在蝦皮平台銷售商品,每月平均營收超過 100 萬元。國稅局調取其帳戶與蝦皮交易記錄,發現其營業行為未登記統一發票。最終,該業者被要求改用公司名義經營,並補繳稅款。
案例2:幽靈廚房
某家庭主婦在家製作甜點並銷售至社區客戶,利用 Line Pay 收款,每月交易筆數達數十至上百筆。由於其帳戶中存入的款項與實際交易記錄對應,被國稅局判定存在漏報行為。
案例3:批發商上下游數據比對
某食品批發商因上下游交易對象被查而引起注意。國稅局發現,其銀行帳戶記錄顯示巨額交易往來,但該業者並未依法申報營收。通過比對數據,國稅局發現其一年內未申報收入高達 2000 萬元。
國稅局查核範圍擴大的原因與新趨勢
1.稅務損失增加
隨著電商與直播銷售的興起,許多業者以個人名義運營,未設立營業單位,導致國稅局稅收流失嚴重。
2.技術手段進步
AI 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稽核範圍擴大且更加精準。
3.消費者意識抬頭
現代消費者對交易透明度要求更高,若因未開立發票引發糾紛,消費者可能主動檢舉,進一步引發稅務調查。
如何避免稅務風險:業者應對議
1.以公司名義運營
確保所有金流、物流均通過公司帳戶處理,避免因個人帳戶交易引發稽核。
2.保存完整交易記錄
包括電子發票、物流憑證和匯款證明,以備國稅局調查。
3.主動申報收入
定期檢視營收,根據規定申報稅務,避免因漏報或低報導致罰款。
AI 與大數據的應用,標誌著稅務查核邁向全新的精準化時代。對業者而言,合規經營不僅能避免潛在風險,更是確保長期穩健發展的基石。
2025 年度公開課程安排與預告
年度公開課課程安排
今年我們將舉辦一系列稅務與財務管理相關的公開課程,固定於每月 下午 5 點至 5 點半 進行。

包括:
- 稅務專題:探討各類稅務問題,例如大額存入查核、稅務登記流程等。
- 財務管理分享:資金預估、薪資投保規範及如何避免觸犯相關法規。
歡迎透過Accupass報名:報名連結。
2025年2月課程預告
下個月的課程將以 永續 ESG 為主題,專注於中小企業如何融入永續發展,內容涵蓋:
- 中小企業的 ESG 策略。
- 永續發展與人才議題。
特別邀請到業界極具經驗的 Sophia老師,為大家分享他的實務經驗與見解。期待與各位在下一次課程中相見!
線上課報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