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林沁璇所長〈國稅局金流查帳重點〉課程講記
這篇文章將跟大家分享國稅局在金流查帳方面的新規範與實務操作。
相信這個主題對大家並不陌生,因為國稅局通常會透過金流資料來追查企業的交易軌跡。因此,平常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觸碰到國稅局可能關注的地雷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 2023 年 1 月 1 日起的規範變動。國稅局針對 網絡銷售 的部分進行了更嚴謹的查核。所謂網絡銷售,指的是無論銷售商品、服務、甚至是課程,只要是在網絡平台或 APP 上提供消費者直接下單的功能,都屬於這一範疇。
1. 營業人需在網站或 APP 公開公司資訊
請務必確保您的網站或 APP 清楚揭露公司名稱與統一編號,讓消費者能明確知悉。例如,當消費者報名我們的課程時,會在官網底部看到我們公司的名稱與統編,這不僅是對消費者的基本責任,也是國稅局的要求。
2. 網絡平台需保存交易與會員資料
國稅局要求平台以電子方式保存會員資料和交易記錄,例如消費者的電子郵件與付款記錄。若您提供收費服務或商品,必須確保交易記錄完整,並使用會計作業方式進行保存,這是企業的基本義務。
現在,針對網絡銷售的新公司或剛開始進行網絡銷售的公司,國稅局要求您在營業成立後的 15 天內完成稅籍登記。若未依規辦理,可能面臨處罰。
1. 登記方式
可透過國稅局網站完成登記。舉例來說,前不久我協助一位客戶完成登記,他透過國稅局的網站提交資料,大約一週後便收到核准的公文
為幫助大家更清楚了解相關規範,我已準備了兩段影片:
1.法規介紹影片:講解網絡銷售稅務登記的相關法規。
2.實務操作影片:逐步帶領您完成稅籍登記的流程。
等會在課程最後,我會分享這些影片給大家,請按照影片的指導一步步操作,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順利完成。
再次提醒,國稅局對網絡銷售的查核越來越嚴格,作為企業負責人或經營者,我們有必要在平時做好準備,確保資料透明並依規登記。
國稅局對金流查核的標準非常明確:全年存入金額達到 240 萬元,且任意四個月單月存入筆數達到 200 筆 的銀行帳戶將成為重點查核對象。這項規範旨在掌握稅務來源,並進行例行性的審查。
這對於以網絡銷售為主的業者來說影響巨大,尤其是交易筆數多、金額小的經營模式,例如透過網拍平台銷售商品或進行直播賣貨的業者。舉例來說,某些業者可能商品單價僅 1000 元或 2000 元,但每月的交易筆數卻輕鬆達到數百筆,這樣的經營模式正是國稅局密切關注的對象。
除了金流金額和筆數外,國稅局還要求銀行定期提供涉及第三方支付工具(如 Line Pay、信用卡交易)的相關帳戶資料。國稅局雖不會逐筆查核,但會針對異常交易數據進行篩選,特別是那些頻率高且金額累積大的帳戶。
許多業者因為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進行交易而忽視了記錄的累積風險。這些數據最終會匯集至財政部,用於比對稅務申報的完整性,進一步確保業者是否合規。
網絡銷售業者無論月營業額是否達到 20 萬元,只要存在營業行為(如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就需依法進行營業登記。許多人誤以為未達金額門檻便無需登記,但事實並非如此。
例如,部分業者以兼職或小規模方式經營網拍業務,未注意到營業額逐漸達標而未及時辦理登記。這類情況不僅可能導致補繳稅款,還可能面臨罰款或其他法律風險。
一位小規模業者因其月營業額超過 20 萬元,但仍使用免用統一發票的收據,最終被國稅局要求改為統一發票申請,並補繳相關稅款。該業者原以為僅有大規模經營才需申請統一發票,但因未及時調整稅務模式,導致需補繳差額,並改為每兩個月申報一次營業稅。
這類情況對於生意逐漸成長的業者並不罕見。特別是從兼職或小規模經營起步的網拍業者,往往未充分意識到收入增長後稅務模式需要同步調整的重要性。當從小規模的 1% 營業稅率轉變為統一發票的 5% 稅率後,稅務負擔會大幅增加。
1.定期檢視交易數據
定期檢查自己的銀行帳戶與交易記錄,提早辨識是否達到國稅局查核標準。
2.主動調整稅務模式
當營業額逐漸增長時,應及時辦理統一發票申請,並採用正確的稅務申報方式,避免後續補繳稅款的壓力。
3.尋求專業輔導
若對稅務規範或申報方式不熟悉,建議諮詢專業稅務顧問,確保操作合規並降低稅務風險。
隨著網絡銷售的蓬勃發展,國稅局對金流和交易記錄的關注程度只會越來越高。業者不僅需遵守現行規範,更應提前規劃,確保自己的經營模式在稅務上合法且透明。只有合規經營,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穩步發展。
今年我們將舉辦一系列稅務與財務管理相關的公開課程,固定於每月 下午 5 點至 5 點半 進行。
包括:
歡迎透過Accupass報名:報名連結。
下個月的課程將以 永續 ESG 為主題,專注於中小企業如何融入永續發展,內容涵蓋:
特別邀請到業界極具經驗的 Sophia老師,為大家分享他的實務經驗與見解。期待與各位在下一次課程中相見!
線上課報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