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近期發生多起租客偷電進行比特幣(Bitcoin)挖礦的事件,導致多名業主蒙受巨額電費損失。截至2025年1月,已有60名業主受害,其中30人已收到國家能源公司(Tenaga Nasional Berhad,簡稱TNB)的追討信或被提起司法訴訟。單戶最高被追討電費達120萬令吉(約195萬元港幣)。
這些不法租客通常透過改裝電纜繞過電錶直接偷電,或使用假身分註冊TNB帳戶,甚至在極端情況下未申請電錶直接偷電。例如,怡保市(Ipoh)一名業主黃琵雲(Huang Piyun)於2024年7月將店舖二樓出租,8月底發現租客攜帶電纜上樓裝修,遂報警並通知TNB。租客隔日搬離,現場遺留牆孔和隔板破壞。隨後,黃女士收到TNB追討的114萬令吉電費通知。
另一起案例中,屋主穆罕默德·阿斯魯爾(Mohamad Asrul)在接獲TNB通知其店鋪用電異常後,前往查看,發現租客將原有的兩寸厚木門更換為約七寸厚的防彈門,並安裝閉路電視,店內進行非法加密貨幣挖礦活動。租客自稱建築承包商,租金從最初的1,200令吉降至850令吉,租賃僅兩個月便發生偷電事件。
根據TNB的數據,2020年至2024年9月期間,因比特幣挖礦非法偷電活動造成的損失高達4億4,160萬令吉。非法挖礦者通常租用私人或商業場所,短期內進行非法挖礦以獲取高利潤。他們會將房屋主要入口更換為鋼製門,並安裝監控系統,企圖掩人耳目。業主通常在接到TNB通知或發現電錶被幹擾後,才察覺房屋被用於非法挖礦。
目前,政府正在考慮修訂《電力供應法令》,以明確業主與租客在用電方面的共同責任,並推動建立中央租戶資料庫。同時,建議TNB實施「了解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KYC)身份驗證流程,以防止身分被濫用。此外,政府也在探討為受影響的業主提供分期付款計劃,以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能源委員會(Energy Commission)也呼籲加強對比特幣挖礦活動的監管,以防止非法挖礦者利用法律漏洞進行偷電行為。政府和相關機構正在積極採取措施,遏制此類犯罪活動的蔓延,保護業主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