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逐步朝汰換核電廠、力推再生能源目標邁進,但近來常缺電、限電、停電,影響進駐台灣的外商意願
「303全台大停電」不僅讓民眾大喊「又來了」,更引發國安、經濟、環保等各項議題的熱烈討論。發展綠電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許多國家在推動綠電的過渡期卻頻頻受阻;台灣也逐步朝汰換核電廠、力推再生能源的目標邁進,但近年來缺電、限電、停電時有所聞,有意進駐台灣的外商心驚驚,民眾也對台電漸漸失去信心。電力牽一髮動全身,台灣難不成真會淪為用「愛」發電?
停電噩夢再現,百萬戶大停電時有所聞
時間拉回2017年8月,中油供氣中斷導致大潭電廠機組全部停止運轉,台灣592萬戶停電,民生、經濟影響甚鉅,時任經濟部長李世光、中油董事長陳金德的烏紗帽也不保。
2021年5月兩起停電事故加上303大停電,影響戶數都超過百萬戶,夜晚的街道黑壓壓一片,民眾的怨氣無處發洩。
3月3日早上,台電興達電廠機組出現人為操作失誤,干擾鄰近台南龍崎超高壓變電所運作,而龍崎超高壓變電所又是台灣三大電力樞紐之一,電源端連接興達和核三發電廠,供電範圍包含高雄及台南。
此外,龍崎超高壓變電所是南電北送的重要樞紐,台灣其他地區才會跟著停電,因此,303停電事件也引發「南電北送」的疑慮。
延伸閱讀
「南電北送」作法惹議,三接外推案試圖平衡輸電
早在今年1月,立法院預算中心就發布報告,台電一年光是因為南電北送就損失將近95億度電,營運損失高達217.75億元,預算中心提到,現行部分區域尖峰電力供給不敷需求,導致長期仰賴跨區輸電,要求台電必須儘速完成平衡供電。
許多人仍誤以為台灣主要電力來自核電,其實不然。經濟部能源局網站資料顯示,台灣主要發電來源包括核能、火力、水力、風力以及太陽光電,全台共有101座發電機組,以水力發電的41座機組最多,分布於各個水庫及水源區,其次是火力發電的24座機組。
延伸閱讀
但如同立法院預算中心所述,北部電廠供電量不足,台灣長期以中電、南電北送,卻因為配電網老舊、供電不穩等因素,影響民生、產業發展甚至國安危機。台灣基進黨檢視相關資料,發現高雄市2020年共發出約500億度電,其中200多億度卻用來支援北部,每年電力北送的損失更達約100億度電,無端浪費電力資源更造成空氣汙染。
為增加北部發電量與配電靈活性,蔡政府提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設立於桃園大潭,可就近送氣給大潭天然氣電廠,未來甚至可「北氣南送」,每一個燃氣電廠及所有用戶可擁有雙氣源相互備援,提高發電穩定性,去年挺過反對外推案公投的挑戰,2022年3月2日更通過環評,預計2025年6月完工。
圖/興達電廠。取自wikimedia commons by Eric Deng。
力推綠電,台積電更買下全台99%憑證
除火力、水力與核電,蔡政府上任後更積極推動「綠電」,包括風力、太陽能等等再生能源的發電方式,經濟部也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政策目標。
看準台灣的風場,陸域、離岸風電廠商陸續進駐台灣並建置相關設備,希望在2025年時,每年風力發電量可達215億度,年減碳量達1192萬公噸,而太陽能發電也預計在2025年的每年發電量達46億度,每年減碳246萬公噸。
延伸閱讀
此外,立法院修訂的「電業法」促成綠電自由化,2020年起,國內綠電轉供交易,綠電與憑證同時出售,企業透過第三方綠能售電業取得發電廠綠電,並透過台電的輸配電網轉供綠電,達到企業廠辦的用電需求,包含太陽能、風力、生質能的核發憑證超過106萬張,73%為風力發電、太陽能占26%、生質能占1%。
綠電轉供上路以來,國內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就買下89.5萬張憑證,占交易憑證近99%,為國內最大綠電買主,有助台灣推動能源轉型,同時支持綠能產業的發展。
圖/森崴能源位在屏東長治百合永久屋的屋頂型光電。取自森崴官網
英國預計2025年達全國綠電,法國卻宣布再建核電廠
台灣積極推動綠電,世界各國的腳步則走得更前面。英國政府明訂2025年停止使用煤炭發電,以目前轉換用電的狀況來看,有望在2025年營運100%再生能源的電網;德國政府則在2022年2月提出立法草案,2035年就能100%實現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整整提前15年。
美國2021年發布最新再生能源藍圖,計畫在2050年前,將太陽能發電占比提升至45%,呼應總統拜登(Joe Biden)提出的綠能政策,也就是2030年前減碳至少50%、2035年前實現淨零碳排。
然而,相較於世界列強大多走向綠電,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卻在2022年2月宣布,法國將復興核電產業,更準備著手興建約14座核子反應爐,目的是為了達成法國在2050年邁向碳中和並降低對石化燃料依賴的永續目標。但許多研究指出,現階段的硬體設施與技術都難以負荷核能釋出的高熱與可能的外洩風險。
沒有人希望下班回家打開開關,伸手不見五指的夢魘重現,電力不僅是民生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更牽涉國家安全,在兼顧生態平衡、永續發展的前提下,政府的電力規劃應避免好高騖遠,並非喊喊口號那麼簡單。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