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度80%的天鷹號
排水量:23130 (標準);28350噸(滿載)
長:232.5米
寬:30.1米
吃水:7.3米
動力:151000匹
裝置:8 x 鍋爐;4 x 蒸汽渦輪機;4 x 推進器
航速:29.5節
航程:5500海浬/18節
編製:1420人
武器:8 x 單裝135mm/45 安薩爾多 1938型;12 x 單裝65mm/64 安薩爾多 1939型;22 x 六聯裝20mm/70 布雷達 1941
裝甲:雙層船底填充混凝土,約600mm;彈藥庫:30-80mm
艦載機:51 x Re.2001或66 x Re.2001折疊機翼型(計畫)
其它:2 x 彈射器;2 x 升降機
碧藍航線 天鷹
天鷹號是義大利第一個真正的航空母艦計畫;但她並非從龍骨開始建造的,因此從未完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皇家海軍開始探索使用艦載飛機,將商船Città di Messina改裝成配備雙彈射器的水上飛機母艦朱塞佩·米拉利亞號(Giuseppe Miraglia)。該船於1927年服役,可搭載多達 4 架大型水上飛機和 16 架中型水上飛機,在其大部分使用壽命期間主要用作實驗彈射船,到1940年,她被指定為飛機運輸/訓練船,並作為義大利主力艦的水上飛機母艦。 在整個1920年代和1930年代,義大利軍界和政界激烈地爭論航空母艦在不斷擴張的義大利艦隊中的作用和必要性。吉諾·杜奇(20世紀20年代初義大利皇家海軍參謀長)、羅密歐·貝爾諾蒂(助理參謀長)和海軍軍官朱塞佩·菲奧拉萬佐都主張發展艦隊航空兵、建造航空母艦以及整合空軍和海軍學院。其他派系則反對這些想法,尤其是航母建造,其反對理由並不是軍事實用性,而是成本和實用性。最主要的是,義大利有限的工業能力、不足的造船廠空間以及缺乏金融資本,阻礙了它建立海軍理論家所設想的那種均衡的艦隊,應優先考慮那些在未來衝突中最為必要的船隻。 由於法國被認為是義大利在另一場歐洲戰爭中最有可能的敵人,因此保持與義大利海軍的平衡就成為義大利的首要任務。1932年至1937年間,法國海軍建造了四艘新主力艦:敦克爾克號、史特拉斯堡號、黎塞留號和讓巴爾號,這導致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和義大利海軍部放棄了任何航空母艦建造計畫。相反,義大利對四艘老式戰艦進行了現代化改造,1933年的加富爾號和凱撒號、1937年至1940年間的多利亞號和杜伊里奧號,並開始建造四艘新戰艦,1934年的維托里奧·維內托號和1938年的托里奧·維內托號)、羅馬號以及帝國號。 由於義大利皇家海軍預計主要在地中海相對狹窄的範圍內活動,而不是在世界海洋上活動,因此海軍缺少艦隊航空兵似乎是一個可以容忍的缺席(特別是考慮到航母在當時是一種昂貴且未經證實實用性的載具)。義大利大陸以及潘泰萊裡亞島和西西里島等島嶼被視為天然的航空母艦,其眾多空軍基地由義大利空軍(Regia Aeronautica)管理,可在海軍需要時提供足夠的艦隊空中覆蓋。 儘管如此,在1940年6月,義大利參戰後不久,墨索里尼就批准了一項初步計劃,將31,294噸、21節的遠洋客輪羅馬號改裝成輔助航母,配備平甲板和小型機庫。1941年1月7日,即英國航空母艦成功襲擊塔蘭託後不到兩個月,墨索里尼批准對「羅馬號」進行更雄心勃勃、更廣泛的改裝,將其改造為一艘艦隊航母,可搭載更大規模的航空母艦,並與義大利皇家海軍速度更快的戰艦和重型巡洋艦保持同步。 然而,1月27日,在義大利皇家海軍的多次反對下,該命令很快就被撤銷。其中包括成本過高;涉及彈射器、攔阻裝置和升降機研發的技術障礙;折疊翼飛機的研發時間預計為兩年;從島式上層建築研究空氣湍流對飛行甲板的影響所需的時間;德國人在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齊柏林伯爵號時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最近有關德國俯衝轟炸機對英國光輝號航空母艦造成嚴重破壞的報道,生動地展示了在地中海作戰的航空母艦的脆弱性。 隨後,6月21日,在馬塔潘角附近損失三艘重型巡洋艦三個月後,有人提出如果義大利人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這次損失是可以避免的,義大利皇家海軍和義大利航空公司最終同意繼續對「羅馬號」進行改裝。
碧藍航線 天鷹 時裝
1941年11月,將「羅馬號」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工作在熱那亞的坎蒂耶里安薩爾多工廠正式開始。
該客輪的內部被徹底拆除,以便更換原有的機械設備並增加機庫甲板和車間。船體兩側增加了深凸起,以提高穩定性、船體形狀,並提供適度的魚雷防禦能力。凸起部分的內側鋪設了一層厚度為4至8公分的鋼筋混凝土,用於防碎片傷害。船體也被加長,以利用天鷹號新機械的增強動力,並且船首外展增加,以提高適航性並為空中需求提供額外的空間。為了提高抵抗水下損傷的能力,該船被嚴重細分,共有18道水密艙壁延伸至「C」或「D」甲板,其中11道是雙層。 設計師在彈藥庫和航空燃料箱上安裝了60至80毫米(2.4至3.1英吋)厚的裝甲。燃料箱模仿了英國的做法,由圓柱體或圍堰組成,並透過充滿水的隔間與船體隔開。這是一種安全措施,目的在防止燃油系統破裂和由於炸彈擊中、近距脫靶和魚雷擊中造成的劇烈震動或搖晃而導致揮發性航空汽油煙霧意外擴散。外部裝甲板採用30毫米(1.2吋)裝甲保護操舵裝置。
飛行甲板的建造
戰前,羅馬號就已經計劃用四台新型 FIAT 6512 D 柴油引擎取代舊式蒸汽渦輪機,每台引擎的功率為20,000匹馬力。這些發動機於1939年製造,是有史以來生產的最大的內燃機之一。然而,由於戰爭爆發,它們從未在羅馬號安裝。這四台發動機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戰後,它們被兩台一組地重新用於雙體遠洋客輪上。 1942年1月在拉斯佩齊亞的弗羅德軍艦上進行的自行推進測試表明,試驗排水量為26,700噸,可以以132,660軸馬力達到29節的速度。這表明,如果輸出功率為140,000軸馬力,則可以達到29.5節的持續速度,如果推進系統可以在不施加強制的情況下產生151,000軸馬力,則可以達到30節的持續速度。 天鷹號的新推進系統取自兩艘已取消的羅馬統帥級輕型巡洋艦,儘管她們已被取消,但其推進系統的製造已處於高級階段。總共有八台鍋爐和四組渦輪機組,每組能夠以310 rpm的轉速產生55,000軸馬力的電力,足以滿足天鷹號的需求。安裝於天鷹號上後,軸馬力的總輸出降低,在滿載正常功率下,每個渦輪組的最大輸出功率為37,750馬力。所使用的螺旋槳也被修改為更適合大型船舶的類型,而羅馬統帥級使用的原始螺旋槳有三個葉片,直徑為4.2公尺,而天鷹號使用的螺旋槳有四個葉片,直徑為3.9公尺。 為了提高生存力,推進系統被分為四個發動機艙,每個發動機艙配備一個渦輪組和兩個鍋爐,與美國為北卡羅來納級戰艦採用的解決方案類似。此解決方案可簡化各種管道(蒸汽、水、油等)、通風系統,改善船員的生活條件,並提高監督和維護的便利性。每個房間都透過雙層水密艙壁與相鄰空間隔開,這增加了結構強度,並降低了一枚魚雷擊中兩個發動機艙同時癱瘓的可能性。 整個系統可產生151,000馬力(113,000千瓦)的電力,天鷹號預計在試航時速度可達30節,滿載時速度可達29.5節。該艦排水量27,800噸,最大燃油供給量2,800噸,航程在18節時速下為4,150海浬,在29節時速下為1,210海浬。在最大載油量為3,660噸的情況下,天鷹號排水量為28,800噸,航程在18節時為5,500海浬,在29節時為1,580海浬。
碧藍航線 天鷹 時裝
天鷹號的機庫總長度為160公尺,寬度為18公尺,高度為5.5公尺。空間被五扇防火門分成四個區域,從船首到船尾的區域長度分別為32、25、25、35公尺。Re.2001戰鬥機的機庫容量為 26 架飛機,其中32-35公尺段可容納 7 架,25公尺段可容納 6 架。此外,機庫天花板上還可懸掛 15 架飛機。飛機計畫採用折疊翼版本,機庫內可存放 66 架飛機。
天鷹號擁有單層連續的飛行甲板,尺寸為211.6公尺 × 25.2公尺。其汽油掩體和彈藥庫部分裝甲厚7.6公分。飛行甲板的末端距離船頭較短,但延伸至船尾,並且呈現明顯的圓形,以改善空氣流動。兩台15 公尺八角形升降機可承載4.5噸的重量,能夠在機庫甲板和飛行甲板之間轉移飛機。其中一個位於船中,另一個位於前方27公尺處,因此它們距離後部攔阻索足夠遠,可以在飛機著陸後立即用來將飛機下降到機庫中。 兩台德國提供的德馬格壓縮空氣彈射器平行安裝在飛行甲板的前端,每台可以每30秒發射一架飛機。這些最初是為德國自己的「航空母艦 B」而設計的,這是齊柏林伯爵號未完工並最終報廢的姊妹艦。1941年10月至11月,義大利人在對德國的海軍技術任務中獲得了它們,以及五套攔阻裝置和其他零件設計圖。 一組軌道從彈射器向後延伸至升降機和機庫。對於彈射輔助發射,飛機將在機庫中被吊起到便攜式折疊式彈射器托架上,通過升降機升至飛行甲板水平,然後沿著軌道向前移動到彈射器的起始位置,該系統與齊柏林伯爵號上採用的系統相同。 天鷹號的引擎和彈射器於1943年8月成功測試,但安裝在航空母艦上的由四根纜繩組成的攔阻裝置最初未能正常工作。這會導致飛機一旦發射就無法降落回機上。因此,有人提議,從天鷹號起飛的飛機在完成任務後,飛回最近的陸基機場或乾脆在海裡迫降,這對其作為艦隊航母的能力造成了嚴重而尷尬的限制。義大利和德國的技術人員在佩魯賈聖埃吉迪奧機場花了數月的時間模擬了天鷹號飛機的飛行甲板,到1943年3月,經過大量改裝的攔阻裝置被認為可以使用,然而,戰後美國海軍的評估結果認為,這種安排會使著陸極其危險,特別是在沒有防撞護欄的情況下。 天鷹號的右舷島上有一個巨大的垂直煙囪,用於將廢氣排出飛行甲板,它還包括一座高大的指揮塔和 135毫米 (5.3吋) 火砲的火控指揮儀。
六門六管20公釐 (0.79吋) /65 口徑防空(AA)砲位於指揮塔的前後。此外,天鷹座號還配備了八門135毫米(5.3英寸)/45 口徑火砲,這些火砲是從一艘已取消的羅馬統帥級巡洋艦上拆除的。雖然這些火砲並非設計為雙用途武器,但它們的仰角為 45°,因此能夠對來襲的敵機進行有用的攻擊(相比之下,意大利最好的重型防空砲 90 毫米 (3.5英寸)/50 口徑火炮的仰角為 85°),它計劃在飛行甲板正下方的浮筒上安裝 12 門新設計的 65 毫米 (2.56英寸) 防空砲(船體兩側各六門)。然而,這款配備自動供彈器、射速為20轉/分的槍始終停留在原型階段。另外 16 門六管 20 毫米機關炮(也安裝在飛行甲板下方)增強了該艦的防空能力。
1942年至1943年間,在佩魯賈和圭多尼亞(義大利皇家空軍在雷希林的試驗場)進行了試驗,以尋找適合改裝為航空母艦使用的飛機。義大利人選擇了SAIMAN 200、Fiat G.50/B和Reggiane Re.2001 OR Serie II作為潛在改裝機種。 1943年3月,具有齊柏林伯爵號駕駛經驗的德國工程師和教員抵達,為飛機測試提供建議,並協助訓練從義大利皇家空軍第160 CT大隊中挑選的未來航空母艦飛行員。他們帶來了容克斯Ju 87C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海軍版,配有折疊翼、攔阻鉤和彈射器連接點)和阿拉多Ar 96B單引擎教練機。經過對比飛行試驗,義大利人最終將 Re.2001 確定為他們的標準艦載戰鬥機/戰鬥轟炸機,甚至德國人也認為它比他們的對手梅塞施密特 Bf 109T具有更好的潛力。所有飛行測試(包括模擬煞車甲板著陸)均在陸基進行。 天鷹號的計劃空中配備為 51 架非折疊式 Reggiane Re.2001 OR 戰鬥轟炸機:41 架存放在機庫甲板上(包括 15 架懸掛在甲板頂部),10架停在飛行甲板上的永久甲板停放處。曾經有計劃推出 Re.2001 的折疊翼版本,這將使天鷹號的飛行大隊規模增至 66 架飛機,但這並未實現。只有 10 架 Re.2001 完全改裝用於航空母艦。它們配備了尾鉤、RTG海軍無線電設備和可攜帶650公斤(1,430磅)炸彈的炸彈架。它們還配備了兩挺 12.7 毫米 (0.5英寸) Breda-SAFAT機槍,安裝在引擎蓋上方。至少有一架 Re.2001G 在佩魯賈作為海軍魚雷轟炸機接受測試,並配備了加長的尾輪支柱,以適應懸掛在機身下方的魚雷增加的高度。
1951年,天鷹號停靠在拉斯佩齊亞,即將拆解
1943年9月8日,當義大利向盟軍投降時,天鷹號已完成近90%,並通過了第一次靜態測試。德國及其傀儡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隨後扣押了該船並對其進行看守。然而,由於整體軍事形勢不佳,以及該艦和附近海軍基礎設施不斷遭到轟炸,工作未能恢復。1944年6月16日,在盟軍對熱那亞的空襲中,天鷹號再次受損。同年,德國人已開始掠奪該船並將其部分拆除。
正在組裝的天鷹號覆蓋著偽裝布
戰爭即將結束時,保皇派的意大利交戰海軍擔心德國人可能會使用天鷹號封鎖熱那亞港口的入口,就像幾個月前他們對她的姊妹艦、改裝的航空母艦雀鷹號所做的那樣。1945年4月18日和19日夜間,來自前第10魚雷武裝摩托艇艦隊(Decima Flottiglia MAS)的潛水員執行了一次大膽的破壞行動,將天鷹號部分破壞擱淺在無害位置。
因轟炸引發火災而受損的指揮塔
戰後,天鷹號被打撈上來,並於1949年被拖至拉斯佩齊亞,並更名為Pontone P227。曾考慮完成該船工程或將其改裝用於其他民用用途,但這被認為成本太高,以及在政治上存在太多問題,她最終在1952年被拆解。
若天鷹號開始建造的時間是從1938年而不是1941年,她可能早已完成,便能在義大利艦隊關鍵交戰年1941~42年間服役。若天鷹號編入了義大利艦隊,可能改變某些海戰的結果,能藉由她的戰鬥機攔截英國偵察機和抵禦艦載機的空中打擊,而她的艦載機能進行更及時和有效的偵察,並能有效的攻擊英國艦隊和補給船。因此天鷹號可能使義大利避免一些歷史上的損失(如馬塔潘角海戰),並對英國皇家海軍造成一定的損傷。 然而天鷹號建造的太晚,錯過地中海海戰的關鍵時期。即使是在她即將竣工的1943年9月,仍需要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進行服役檢定,還要湊足艦載機、培訓飛行員和甲板機組人員、製造和裝配新式機槍和解決避雷線等問題。然而在1943年2月時,盟軍驅逐了北非的軸心國部隊,而在1943年8月,西西里島登陸戰役過後,一切都已來不及了。 但儘管缺乏航空母艦,義大利海軍艦隊仍成功地執行其任務,即:「防止英國海軍完全切斷義大利的海上補給線」,使軸心國軍隊能在北非維持戰鬥能力,盡到了「存在艦隊」的職責。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在此期間於地中海有8艘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皇家方舟號、老鷹號、恐懼號、狂怒號、光輝號、不撓號、勝利號)進駐,卻遲遲未能取得決定性的戰果,也沒切斷北非軸心國軍隊的海上補給線。 歷史結果顯示,無論天鷹號有多大的潛力,義大利海軍若將時間、物資和人力花在她的建造上,結果會比在其他軍艦上更好。
碧藍航線 天鷹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