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工上色到三原色:彩色幻燈片的歷史演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彩色「幻燈片」(Magic Lantern Slides)在很早就有以手工上色的方式出現,但如果要討論真正以攝影技術製成、能夠「天然呈現色彩」的影像,則要從彩色攝影技術的演進開始講起。以下是較重要的里程碑與時間點:


1. 最早的彩色攝影嘗試(19 世紀中葉)

  •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的三色分色實驗,1861 年
    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張實驗性質的「彩色照片」。麥克斯韋提出了「三原色理論」,並由攝影師湯瑪斯·薩頓(Thomas Sutton)拍攝了一條彩色緞帶,利用紅、綠、藍三張黑白底片分別過濾,再重疊投影,最終可在螢幕上看到彩色影像。
    • 雖然影像只是投影出來,且流程繁瑣,但證實了利用「三原色分色再疊加」可以實現彩色攝影的原理。
  • 路易·杜科·迪豪龍(Louis Ducos du Hauron)與夏爾·克洛(Charles Cros),1870 年代
    這兩位法國發明家各自發表了彩色攝影的理論與嘗試,包括疊印法、染印法等。但這些早期技術在當時並未成為「普及」的商業產品,大多停留於實驗階段。

2. 早期彩色幻燈片的出現(手工著色與攝影彩色版)

  • 手工上色的魔幻燈片(18~19 世紀)
    在真正的彩色攝影發明之前,許多幻燈片(Magic Lantern Slides)是用黑白照片或玻璃板,再由工匠或藝術家進行手繪、手工上色。這些「彩色」畫面雖然可投影出色彩,但並非攝影本身就擁有色彩,而是後期人工著色。
  • 天然色幻燈片(Autochrome 等),1900 年前後到 1930 年代
    真正可拍攝出「天然色」並能製作成玻璃幻燈片的技術,最終在 20 世紀初開始商業化。
    • 盧米埃兄弟的奧托克姆(Autochrome),1907 年
      法國盧米埃(Lumière)兄弟發明的「奧托克姆彩色乾板」是第一個成功商業化的彩色攝影工藝。它利用馬鈴薯澱粉顆粒分別染成紅、綠、藍,均勻塗布在玻璃板上作為濾色層,再在其上感光,沖洗後就能得到正像影像。由於圖像在玻璃上成像,所以直接拿來投影,就成了早期的「彩色幻燈片」。
      • 由於 Autochrome 製作與曝光都較複雜,色彩再現也並非非常鮮豔,但在當時卻是劃時代的突破,讓大眾能真正看到「拍出來」的彩色影像。

3. 現代化的彩色正片與幻燈片(20 世紀中葉)

  • 柯達克羅姆(Kodachrome),1935 年
    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推出的柯達克羅姆,是最早大規模量產、採用「分層感光」技術的彩色底片。它的出現標誌彩色幻燈片在大眾市場的普及。因為 Kodachrome 屬於「正片」(又稱幻燈片、Transparency),沖洗後的膠片可直接放入幻燈機投影,色彩鮮豔,層次豐富。這種幻燈片在 20 世紀中期成為主流的投影片材料。
  • 愛克發彩色正片、伊士曼其他品牌
    之後出現的 Agfacolor、Ektachrome(伊士曼·柯達在 1940~50 年代推出)等產品,也都屬於彩色正片系統。簡化了前期和後期流程,讓彩色投影片的拍攝和放映越來越普及。

4. 彩色幻燈片的發展與衰退

  • 在 20 世紀下半葉,彩色正片拍攝與幻燈片投影(例如家庭度假幻燈片放映)一度是非常普及的家庭娛樂形式。
  • 然而,隨著 20 世紀末到 21 世紀初數位攝影技術崛起,傳統膠片幻燈片逐漸被數位投影、電子檔放映等技術取代,成為攝影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小結

  • 最早「有色彩」的幻燈片:可追溯到 18~19 世紀靠手工上色的玻璃幻燈片,但那不是真正的「彩色攝影」,而是人工著色。
  • 最早的「彩色照片」原型:一般公認是 1861 年由麥克斯韋的三原色分色實驗所拍攝的彩色影像。
  • 第一套商業化的天然色攝影技術:1907 年盧米埃兄弟推出的 Autochrome 乾板。它也能用作彩色幻燈片。
  • 現代普及的彩色正片幻燈片:1935 年柯達推出 Kodachrome 之後,彩色幻燈片才在全球範圍內廣為人知並應用。

因此,若我們要嚴格區分「手工上色」與「攝影本身具備的色彩」,那麼「最早的彩色照片或彩色幻燈片」大致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中葉至 20 世紀初期之間的各種彩色攝影實驗與工藝。最成功且真正普及的彩色幻燈片時代,則是從 1907 年的 Autochrome 開始,一直到之後柯達與其他品牌在 20 世紀中葉的發展與普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直都放在房間
8會員
538內容數
萬物皆空.. 需要的 只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一直都放在房間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拉坤鎮,是一座陽光斜照、巷弄糊塗的邊境小鎮。鎮民純樸,但也不缺乏奇人。說到最出名的,自然是那個每天嘴砲連發、騙得鎮民口袋精光的無賴——餅成。 餅成,滿臉油光,手上總拿著塊半吃的蔥油餅。他那張嘴,能把石頭說成黃金,把魚乾吹成龍鬚。他宣稱自己是「餅家第七代傳人」,能賣運、改命、趨財避禍,收費不過五
2025/04/30
拉坤鎮,是一座陽光斜照、巷弄糊塗的邊境小鎮。鎮民純樸,但也不缺乏奇人。說到最出名的,自然是那個每天嘴砲連發、騙得鎮民口袋精光的無賴——餅成。 餅成,滿臉油光,手上總拿著塊半吃的蔥油餅。他那張嘴,能把石頭說成黃金,把魚乾吹成龍鬚。他宣稱自己是「餅家第七代傳人」,能賣運、改命、趨財避禍,收費不過五
2025/04/27
夜裡,鄒縱天翻身無數次,床單皺成一片陌生的海。 他拿起手機,指尖滑過冷冷的螢幕。 社群平台影片跳了出來。 標題寫著: 【1秒都不能餓到】 貪吃兔守候餵食機 飼料掉落秒歪頭大口吃取 畫面裡,兔子蹲坐在機器下,眼睛圓滾滾,耳朵緊貼著背脊,身子微微發抖。 飼料落下的聲音很輕,
2025/04/27
夜裡,鄒縱天翻身無數次,床單皺成一片陌生的海。 他拿起手機,指尖滑過冷冷的螢幕。 社群平台影片跳了出來。 標題寫著: 【1秒都不能餓到】 貪吃兔守候餵食機 飼料掉落秒歪頭大口吃取 畫面裡,兔子蹲坐在機器下,眼睛圓滾滾,耳朵緊貼著背脊,身子微微發抖。 飼料落下的聲音很輕,
2025/04/24
114.4.24 今天早上,我驚覺樓下起火。濃煙竄升至樓梯間,幾乎無法視物。 我奪門而出、逃至室外,所幸無恙。但回頭望著那吞噬空氣與秩序的黑煙,我問自己: 如果火煙源自樓梯口,怎麼辦? 如果門打不開?消防隊還沒到?我,還能活嗎? 這篇文章,寫給每一個住在高樓、以樓梯為唯一出路的
2025/04/24
114.4.24 今天早上,我驚覺樓下起火。濃煙竄升至樓梯間,幾乎無法視物。 我奪門而出、逃至室外,所幸無恙。但回頭望著那吞噬空氣與秩序的黑煙,我問自己: 如果火煙源自樓梯口,怎麼辦? 如果門打不開?消防隊還沒到?我,還能活嗎? 這篇文章,寫給每一個住在高樓、以樓梯為唯一出路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藍曬法和凡戴克棕皆是十九世紀的攝影印相工藝,兩者可以透過巧妙的手段疊加,構成了美妙且充滿偶然性的圖像。
Thumbnail
藍曬法和凡戴克棕皆是十九世紀的攝影印相工藝,兩者可以透過巧妙的手段疊加,構成了美妙且充滿偶然性的圖像。
Thumbnail
藍曬法是最早的攝影複製技術之一,又稱為氰版印相法,為十九世紀中期的「鐵鹽顯影工藝」。這篇文章會提供比較完整的歷史脈絡與科學理論。
Thumbnail
藍曬法是最早的攝影複製技術之一,又稱為氰版印相法,為十九世紀中期的「鐵鹽顯影工藝」。這篇文章會提供比較完整的歷史脈絡與科學理論。
Thumbnail
藍曬法是最早的攝影複製技術之一,又稱為氰版印相法,為十九世紀中期的「鐵鹽顯影工藝」。這篇文章會提供比較完整的歷史脈絡與科學理論。
Thumbnail
藍曬法是最早的攝影複製技術之一,又稱為氰版印相法,為十九世紀中期的「鐵鹽顯影工藝」。這篇文章會提供比較完整的歷史脈絡與科學理論。
Thumbnail
從印象派到色彩光影流派 印象派的藝術特徵享譽世界,強調了對自然界的光和色的敏感度和觀察力, 以及他們對傳統藝術規則和教條的挑戰和突破。印象派是19世紀重要的藝術 流派之一,深入研究色彩和光影的關係,進行最自然的感性繪畫。 任何一個物體如果沒有光影就會缺少立體感,物體之所以呈現不同的色
Thumbnail
從印象派到色彩光影流派 印象派的藝術特徵享譽世界,強調了對自然界的光和色的敏感度和觀察力, 以及他們對傳統藝術規則和教條的挑戰和突破。印象派是19世紀重要的藝術 流派之一,深入研究色彩和光影的關係,進行最自然的感性繪畫。 任何一個物體如果沒有光影就會缺少立體感,物體之所以呈現不同的色
Thumbnail
擁抱創作與探險歷程中,唯自己才擁有的獨特價值感受
Thumbnail
擁抱創作與探險歷程中,唯自己才擁有的獨特價值感受
Thumbnail
第五章講述幾個繪畫之後的複製工具的發展以及其對於影像的價值與意義的影響。本文進行六點摘要。
Thumbnail
第五章講述幾個繪畫之後的複製工具的發展以及其對於影像的價值與意義的影響。本文進行六點摘要。
Thumbnail
第一次做製片(靜態攝影),是在我成立攝影工作室不久。 那是一個攝影新舊世代交替的節點。 老輩的攝影很多是學徒上位的,去國外唸攝影的新世代,晚了我5-10年的光景。 那年 Gap服飾的亞洲行巡迴拍攝,台灣站我就代勞了。 不過攝影的成就感是製片遠非能及的。 製片門坎高,卻在成就別人。也非我願。
Thumbnail
第一次做製片(靜態攝影),是在我成立攝影工作室不久。 那是一個攝影新舊世代交替的節點。 老輩的攝影很多是學徒上位的,去國外唸攝影的新世代,晚了我5-10年的光景。 那年 Gap服飾的亞洲行巡迴拍攝,台灣站我就代勞了。 不過攝影的成就感是製片遠非能及的。 製片門坎高,卻在成就別人。也非我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