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卡的世界》(西班牙語:Los Dos Hemisferios de Lucca)是一部於2025年1月31日在Netflix上線之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
綱要:
芭芭拉·安德森(Bárbara Anderson)和她的丈夫安德烈斯(Andrés)在得知兒子盧卡(Lucca)被診斷出患有腦性麻痺後,面臨墨西哥國內缺乏有效治療方案的困境。 為了尋求改善盧卡生活品質的方法,夫妻倆決定前往印度,嘗試一種名為Cytotron的實驗性療法,該療法被認為可以刺激神經再生。
這部電影蘊含了深刻的價值觀,呈現出科學與人性之間的矛盾與糾結。
圖片來源:https://www.amazon.com/-/es/B%C3%A1rbara-Anderson-ebook/dp/B07XWDXXQD
身為擁有護理碩士的護理人員,我從兩個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
★ 從「科學」的角度分析 ★
1.療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Cytotron 主要適應於癌症治療,但在盧卡(Lucca)的案例中,它被用於治療腦性麻痺,屬於「適應症外使用」(off-label use)。這引發了對其安全性與有效性的疑問,尤其是當缺乏足夠臨床證據支持時。
2.知情同意與自主權
盧卡年幼,無法自行做出醫療決策,決定權掌握在父母手中。父母是否充分理解這項治療的風險?醫療團隊是否提供了足夠的資訊,讓他們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這關乎知情同意與醫學倫理。
3.傳統醫療 v.s 非傳統醫療
在墨西哥,傳統醫療體系所能提供的治療選擇有限,因此盧卡的家人選擇前往印度,嘗試尚未被廣泛驗證的實驗性療法。這反映出在醫療資源受限的情況下,患者與家屬可能不得不尋求另類治療的現象。
★ 從「人性」的角度分析 ★
1.絕望與希望
當盧卡被診斷出腦性麻痺時,家人經歷了深深的無助與絕望,但他們並未放棄,而是不斷尋找可能的治療方法,展現出人類對生命的韌性與渴望。
2.希望與科學倫理的拉鋸
父母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希望能帶來奇蹟。但這種「絕望中的希望」可能讓他們選擇尚未完全經過科學驗證的療法,此會引發科學倫理的討論〝當療法缺乏明確證據時,是否應該讓患者成為實驗的一部分?〞
3.生命的尊嚴與選擇權
科學強調「安全性」,而人性則重視「選擇權」。
當現有醫療手段無法提供有效治療時,患者與家屬是否有權選擇使用尚未被完全驗證的技術?這不僅關乎醫療倫理,也涉及對生命尊嚴的詮釋。
這部電影巧妙地呈現了科學與人性之間的張力,讓我們思考:當面對醫學的未知時,我們應該如何在理性與情感之間取得平衡?
圖片來源:https://www.shreis.org/cytotron
上圖就是電影中提及的Cytotron。
對這個充滿好奇,所以我還去找了相關資料來讀...
Cytotron是一種非侵入式的全身治療設備,基於旋轉場量子磁共振(RFQMR)技術,旨在透過調節細胞的生長和再生過程,201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Cytotron「突破性設備」認定,用於治療乳腺癌、肝癌和胰腺癌的治療。
此外,因我近期接觸一些品質和風險管理的課程,對off-label use有些涉獵,在此一併分享給大家知道。
off-label use:指的是藥物或醫療產品(醫材)的使用方式與其官方核准的適應症、劑量、給藥途徑或使用族群不同,超出了美國 FDA 或台灣的衛福部批准的範圍。
從法規的角度來看,Off-label use 似乎帶有違規的意味,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許多缺乏專門核准藥物或醫療器材的罕見疾病,具有創新思維的醫生往往會嘗試使用其他具有類似作用的藥物或器材來治療患者。在家屬充分知情並同意的前提下,這樣的嘗試或許能帶來奇蹟,而這部電影正是描繪了這樣一段動人的歷程。
雖然這樣的做法可能伴隨風險與爭議,但在倫理與人道的考量下,這種勇敢的探索也可能改變醫學歷史,甚至促成未來新療法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