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小教室系列:什麼是優先購買權?

法律小教室系列:什麼是優先購買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案例:

甲、乙、丙公同共有A地,乙、丙想要將A地,出賣給X,過程如下:

通知1:

乙、丙通知甲:售標的之A地、買賣價金總價為1000萬元。甲應於15日內表示是否願以相同買賣價金行使優先承購權,否則視為放棄優先承購權。

通知2:

甲認為沒有告知買賣付款方式,仍然通知乙、丙願意以1000萬元購買A地,並要求乙、丙提供細節。

通知3:

乙、丙再通知甲:售標的之A地、買賣價金總價為1000萬元,完整買賣流程條件,以及甲應於15日內表示是否願以相同買賣價金行使優先承購權,否則視為放棄優先承購權。

通知4:

甲表示僅願意以900萬元購買A地,對於其他條件有爭執而未接受,並超過(通知3)的15日期限。

不久,乙、丙將A地過戶給X,甲認為乙、丙、X、地政事務所一定有鬼,一狀告上法院,請求:確認甲之優先承買權存在,以及給付價金後,乙、丙應將A地公同共有部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自己。


什麼是多數決出賣不動產?

土地法第34條之1第1項:

按共有土地或建築改良物,其處分、變更及設定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產役權或典權,應以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行之;但其應有部分合計逾3分之2者,其人數不予計算。

土地法第34條之2項:

共有人依前項規定為處分、變更或設定負擔時,應事先以書面通知他共有人;其不能以書面通知者,應公告之。

土地法第34條之5項:

前四項規定,於公同共有準用之。


什麼是優先購買權?

raw-image


土地法第34條之4項:

共有人出賣其應有部分時,他共有人得以同一價格共同或單獨優先承購。

1.土地法所定土地或建築改良物共有人之優先承買權,目的在不損害出賣人權益之情形下,減少共有人數,簡化共有物之使用關係

2.他共有人於共有人出賣共有土地或建築改良物之應有部分時,對於該共有人有請求以同樣條件訂立買賣契約之權而言。


什麼是同一價格?

1.土地法第34條之1第4項所稱共有人出賣共有土地或建築改良物之應有部分時,他共有人得以同一價格共同或單獨優先承購,係指他共有人於共有人出賣共有土地或建築改良物之應有部分時,對於該共有人有請求以「同樣條件」訂立買賣契約之權而言。

2.共有人出賣其土地或建築改良物之應有部分時,自應將出賣該應有部分之「同樣條件」通知他共有人,以便他共有人得請求以「同樣條件」訂立買賣契約,否則,即難認已合法通知行使優先承購權。

3.出賣之共有人與他人所訂契約或他人承諾之一切條件,優先承購權人必須均表示接受,始有合法行使優先承購權可言,倘有部分不接受或擅加予變更買賣條件時,即非合法行使優先承購權,於出售土地共有人所定之期限經過後,其優先承購權即行消滅。

4.舉凡買賣價金、標的物、價金交付方式及期限、共有物或應有部分點交與移轉登記時期、證件交付期日、費用負擔等,均屬之均屬優先承買權人為合法行使權利,均須表示接受之買賣條件。


行使優先購買權會發生什麼效力?

1.優先承購權固屬形成權之性質,因優先承買人一方表示願依同樣條件優先承買之意思,買賣契約即為成立

2.他共有人行使優先承買權時,僅買賣契約之相對人即買受人變更為他共有人而已。

(例如:乙丙出賣A屋給X,共有人甲行使優先購買權後,變成,乙丙出賣A屋給甲)

如果買賣契約內容變動?

1.將原買賣契約之條件變動,依民法第160條第2項規定,僅視為新要約


收到通知遲遲不決定,會怎樣?

1.出賣之共有人對優先承買權人之通知,已載明須於一定期間內表示願否依同樣價格優先承買,逾期即視為放棄者,則優先承買權人僅於期限內表示願優先承買,而並未同時履行其餘同樣條件包括繳納價金時,應認其並未於期限內為「依同樣條件」優先承買之表示,依法仍應認為未依同一條件合法行使優先承買權

2.優先承購的通知,目的在促請他共有人行使優先承購權,他共有人如未於限期內行使優先承購權,即生失權之效果。


法院認為:

1.乙、丙未將買賣契約之買賣條件完整通知甲,難認(通知1)已合法通知行使優先承購權。

2.甲通知(通知2)乙、丙願以1000萬元購買A地,亦難認合法行使優先承購權。

3.甲未於(通知3)期限內為「依同樣條件」優先承購之表示,應認其未合法行使優先承購權,其優先承購權即為消滅。


結論:

甲主張確認甲之優先承買權存在,以及給付價金後,乙、丙應將A地公同共有部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自己,均無理由


台北地區民間公證人事務所

https://www.notarychuang.com





avatar-img
民間公證人
47會員
56內容數
分享生活中的法律大小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民間公證人 的其他內容
案例: 甲、乙原為論及婚嫁之男女朋友,且為共同經A公司,兩造分別出資50%,各100萬元,共計200萬元。 A公司設立後,乙未依據合夥契約約定按月分配甲足額之盈餘,累積欠甲盈餘分配共OO萬元,甲不想再與乙有任何來往,便一狀告上法院。(點我看更多)
案例: 甲、乙離婚,雙方約定甲按月定期給付乙新台幣3萬元,給付半年後,乙與丙結婚,甲認為乙不應該再跟自己拿錢,有無理由?(點我看更多)
案例: 乙常帶甲去吃飯,白天吃牛肉湯、中午吃把費,晚上才吃的清淡些,甲決定收養乙女,雙方一起完成法院收養程序,甲收養乙後,乙認為甲晚上要上好幾次廁所,便將甲的床位搬到離廁所較近的走道上,三餐也變成,白天吃麥片、中午吃稀飯,晚上才吃的較好的醬油拌飯。...甲認為被乙騙了,一狀告上法院。(點我看更多)
案例: 甲、乙原為論及婚嫁之男女朋友,且為共同經A公司,兩造分別出資50%,各100萬元,共計200萬元。 A公司設立後,乙未依據合夥契約約定按月分配甲足額之盈餘,累積欠甲盈餘分配共OO萬元,甲不想再與乙有任何來往,便一狀告上法院。(點我看更多)
案例: 甲、乙離婚,雙方約定甲按月定期給付乙新台幣3萬元,給付半年後,乙與丙結婚,甲認為乙不應該再跟自己拿錢,有無理由?(點我看更多)
案例: 乙常帶甲去吃飯,白天吃牛肉湯、中午吃把費,晚上才吃的清淡些,甲決定收養乙女,雙方一起完成法院收養程序,甲收養乙後,乙認為甲晚上要上好幾次廁所,便將甲的床位搬到離廁所較近的走道上,三餐也變成,白天吃麥片、中午吃稀飯,晚上才吃的較好的醬油拌飯。...甲認為被乙騙了,一狀告上法院。(點我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