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我是CCChen:
分享2024年與 2025年 碳費徵收差異比較分析:
2024年與2025年,台灣在碳費徵收政策上有以下六個主要差異:
- 政策實施時間
影響分析: 2024年為企業準備期,需熟悉相關法規並建立內部排放量監測與記錄系統;2025年則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企業需按規定申報並繳納碳費。 - 2024年: 碳費相關法規與辦法處於制定與公告階段,尚未正式徵收碳費。
- 2025年: 碳費制度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企業需開始計算並申報碳費。
- 徵收對象與門檻
影響分析: 高排放企業需在2025年開始承擔碳費成本,可能影響其營運成本與競爭力。 - 2024年: 尚未開始徵收碳費,徵收對象與門檻處於規劃與公告階段。
- 2025年: 首波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企業,涵蓋電力、鋼鐵、水泥等高排放產業。
- 碳費計算方式與費率
影響分析: 企業需根據確定的計算方式與費率,預估碳費支出,並調整財務與營運策略。 - 2024年: 碳費計算方式與費率處於討論與公告階段,尚未確定。
- 2025年: 碳費計算公式為:應繳金額 =(直接與間接排放量 – 2.5萬噸CO₂e)× 收費費率。具體費率由主管機關公告,預估起始費率可能為每噸300元。
- 申報與繳費時程
影響分析: 2024年的試申報有助於企業熟悉申報流程,2025年則進入正式申報與繳費階段,企業需確保資金準備與流程順暢。 - 2024年: 企業需於2024年5月底前試申報2023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無需繳費。
- 2025年: 企業需於2025年5月底前申報2024年度的排放量,並於2026年5月首次繳納2025年度的碳費。
- 自主減量計畫與優惠措施
影響分析: 提前申請自主減量計畫有助於企業降低未來碳費支出,2025年則是計畫執行的關鍵期,企業需確保減量措施的有效性。 - 2024年: 企業可於2024年6月30日前申請自主減量計畫,若達到指定減量目標,可於2026年以優惠費率繳納2025年度的碳費。
- 2025年: 已申請並獲批的企業需按照計畫實施減量措施,並在2026年享受優惠費率。
- 政策調整與未來展望
影響分析: 企業需持續關注政策變化,提前制定長期減碳策略,以應對未來可能增加的碳費負擔。 - 2024年: 政策處於初步制定與公告階段,細節可能有所調整。
- 2025年: 政策進入實施階段,環境部計畫逐步降低徵收門檻,並提升費率,以加速企業低碳轉型。
總體而言,2024年是碳費制度的準備與過渡期,企業應利用此期間完善內部系統與減碳策略;2025年則是政策正式實施的開始,企業需確保合規運營,並積極採取措施降低碳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