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ng Alphas》逐章閱讀筆記 (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近期拜讀Igor Tulchinsky在2019年的著作《Finding Alpha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Building Trading Strategies》,學習更深入的投資,在這系列文章中,將逐章節摘要書籍重點。此為系列第四篇,涵蓋Part III的Chapter 18到30。


Equity Price and Volume

  • 交易頻率對績效的影響
    • 統計顯著性:次數越多,越容易判斷策略是否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勝率
    • 把握短期機會
    • 較高的交易成本:Novy-Marx and Velikov, 2015顯示,若策略頻繁換手,一年內投資組合換手率超過五倍,可能每個月就損失超過 1% 的報酬在交易成本上。
  • 動能
    • MACD:短期移動平均減去長期移動平均,以衡量「動能」。
    • ATR(Average True Range):通常以 14 日為週期的平均真實波動幅度,評估價格波動性。
  • 均值回復
    • 短週期:價格較容易出現均值回復
    • 長週期:傾向於動能動能
  • e.g.
    • 移動平均(MA)
      • 觀察 S&P 500 是否高於其 250 日(或 500 日)移動平均線,一旦突破,即發出買入訊號,反之則賣出。
    • 均線交叉(Moving Average Crossovers
      • 當短期均線(例如 50 日)向上突破長期均線(例如 200 日)時買進,向下跌破時賣出。
    • 突破法(Breakout Rule)
      • 當指數創下 x 日新高(如 50 日或 100 日新高)時視為買入訊號。
    • 在 1988 年 7 月至 2011 年 6 月的樣本期間,上述趨勢策略的年化報酬在 10.5%~11.6% 之間,夏普比率(Sharpe Ratio)為 0.54~0.62,都優於大盤的被動投資表現。
  • 整數效應(Integer Effect)
    • 單時更傾向使用「買進某股票,限價 100 美元」、整數引發更多關注與交易量
  • 通常更痛恨損失 1% 的錢,而非得到 1% 利潤
  • Frazzini and Lamont (2007) 研究:若在預期下個月將發布財報的公司中建構多頭部位,同時放空那些預期不會發布財報的公司,可取得顯著且可觀的超額報酬(7~18% 年化)。在大市值公司中特別明顯 (樣本期間橫跨 1927~2004 年)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 過去,市場對於「透過財報分析能產生超額報酬」的看法,曾因EMH而保持懷疑。然而,後續研究指出,基於多樣且具邏輯基礎的盈餘資訊所建構之多因子模型,長期來看確實能挑戰EMH,呈現顯著的異常報酬。
  • 大部分公司會在每季與每年發布四大報表:
    •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 Piotroski (2000) 的研究中,透過1976年至1996年的美國資料觀察到,下列來自資產負債表的因子與未來報酬呈現正向關係:
        • 流動性增加: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比率的改善銷售額提升:銷售 / 總資產 之比率提升無增發股權:不發行新的股權長期負債減少:長期債務降低
    • 綜合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
      • Piotroski (2000) 指出,以下來自綜合損益表的因子與未來報酬呈現正向關係:
        • 淨利為正:Net Income > 0淨利率提升:淨利 / 總資產 之比率的改善毛利率提升:(銷售 - 銷貨成本) / 銷售 之比率改善
    •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 Piotroski (2000) 同樣提到,以下現金流量表因子與未來報酬呈現正向關係:
        • 營業現金流大於0:CFO > 0營業現金流大於淨利:CFO > Net Income
    • 股東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Shareholders’ Equity)
  • 成長性因子
    • Net Income / Total Assets > 產業中位數
    • Cash Flow / Total Assets > 產業中位數
    • Net Income 變異度 < 產業中位數
    • Gross Income 變異度 < 產業中位數
    • 研發(R&D)支出 / Total Assets > 產業中位數
    • 資本支出 / Total Assets > 產業中位數
    • 廣告支出 / Total Assets > 產業中位數
  • 公司治理因子
    • 降低存貨佔銷售比例
    • 減少應收帳款佔銷售比例
    • 銷售額減去毛利的變動呈現良好趨勢
    • 行政開支(管理費用)相對銷售額下降
    • 所得稅率改善
    • 盈餘品質改善(如由LIFO改為FIFO)
    • 審計品質改善(審計意見由保留改為無保留)
    • 每位員工的銷售貢獻度上升
  • 負面因子(Short Idea或避險參考)
    • 銷售額高,但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低
    • 帳面價值比股價(Book to Price)偏低
    • 銷售增長率過高
    • 營運現金流 / 股價 偏低
    • 過去五年內有大規模併購紀錄
    • 近兩年內增發股權量大幅高於產業平均
    • 高財務槓桿


Fundamental Analysis and Alpha Research

(與上章雷同)

The Impact of News and Social Media on Stock Returns

常見研究方向

  • 市場情緒
    • 若 (股票A 的新聞情緒 > 70) → 做多(long)股票A
      若 (股票B 的新聞情緒 < 30) → 放空(short)股票B
  • 新穎度
    • 若 (股票的新聞情緒 > 70) 且 (Score_novelty > 閾值) → 做多
      若 (股票的新聞情緒 < 30) 且 (Score_novelty > 閾值) → 放空 無新聞之同產業股票 → 中性部位
  • 相關度
    • 若 (sentiment > α) 且 (n_s < γ) → 做多,權重可乘 novelty × relevance
      若 (sentiment < β) 且 (n_s < γ) → 放空,權重可乘 novelty × relevance 無新聞的同產業股票 → 中性部位
  • 用新聞來調整 Beta 的計算
  • 領先新聞(leading news)對股票報酬的影響
  • 文字分析的權重設計(如詞頻或加權)與財報公告(earnings announcement)等日內事件的交互驗證
  • 「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的假說
    • 若 在某段時間內(如過去1個月)完全無新聞事件的公司 → 做多
      若 在同段時間內新聞量異常頻繁的公司 → 放空
  • 對新聞敏感的股票是否能長期跑贏市場
  • 交易量對新聞效果的驗證
  • 新聞報導對股票的偏誤
  • 新聞後的動能與過度反應及反轉


Stock Returns Information from the Stock Options Market

  • 交易者為了捕捉市場消息,會深入研究標的資產的基本面,期權價格往往能提供比股票現貨交易更精細的市場信號。
  • 隱含波動率曲線
    • 隱含波動率(Implied Volatility):使用期權定價模型、使得模型計算出的理論價格與市場上的期權價格一致的波動率值。
    • 若市場看空,投資者為避險而大量買入看跌期權,會使得這類期權的隱含波動率提高。
  • 理論上,看漲與看跌基於平價關係(C−P=S−DK)應擁有相同隱含波動率,但實務上美式期權會出現由於提前執行權價值帶來的「波動率利差(Volatility Spread)」。
    • 當看漲期權的隱含波動率大於看跌期權,通常意味著市場預期正面消息,且買入看漲期權的人數較多。
    • 反之,若看跌期權的隱含波動率較高,則可能預示市場上有較多避險需求,反映出負面訊息的預期。
    • 期權交易量與股票交易量比率(O/S Ratio):當 O/S 比率較高時,表示期權市場中的投機活動較多,可能暗示未來股票回報較低
  • 期權合約未平倉量變化:看跌期權未平倉量增加,通常代表市場中有更多交易者預期該資產短期內可能下跌


Intraday Data in Alpha Research / Intraday Trading

  • 市場微結構(Market Microstructure)
    • 市場內部的運作機制,也就是投資人之間如何以不同方式互動、交易,以及這些微觀行為如何影響資產價格與報酬。
    • 流動性、Order Book Structure (各價格層次的掛單數量)、Bid–Ask Spread
  • 根據交易結構,資本市場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 Quote-Driven: 做市商或經銷商提供買入與賣出報價 (多數債券、外匯市場)
      • 註:台灣買債券要貨比三家
    • Order-Driven: 有投資人都可以將買賣訂單提交到訂單簿中 (台股)
  • 交易訂單類型
    • 限價單(Limit Order):提供市場流動性
    • 市價單(Market Order):消耗流動性
  • Illiquidity Premium
    • 買賣差價越大,市場交易成本越高
    • 買賣差價增加 1%,每月風險調整報酬可能會上升約 0.211% (Amihud, Mendelson,1986)
    • Amihud Illiquidity Ratio: 每日絕對報酬 / 成交金額
  • Glosten 與 Milgrom 模型
    • 三種市場參與者
      • Informed: 知道資產真實價值
      • Uninformed: 無資訊
      • Market Makers: 供買賣報價,但因資訊不對稱,需在報價中考量可能與資訊型交易者交易所帶來的風險
    • 假設:
      • 造市商給非資訊型交易者賣價a、買價b、造市商預期資產價值v、真實資產賣價vH, 買價vL
      • 市場中資訊型交易的機率Probability of informed trading, PIN = π,非資訊型交易則為 1−π(其中非資訊型交易者買賣方向各有 50% 機率)。
      • 流動性提供者設置報價時要求賺賠平衡
      • raw-image
  • Easley 等人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計 PIN,並發現在控制了其他因子後,PIN 每上升 10 個百分點,資產的年化超額報酬約增加 2.5%
  • PIN其他延伸
    • DPIN, Dynamic Probability of Informed Trading
    • VPIN, Volume-synchronized PIN
    • 當市場中資訊型或啟發式交易者的比例突然上升時(例如 VPIN 或 PIN 指標急升),往往預示著市場流動性急劇收縮,可能引發大幅下跌
  • 日內交易
    • 可利用的資訊主要來自市場微結構數據,可用數據量比Daily α少,且資訊來源相對單一,單一交易的滑點、手續費、以及流動性衝擊就可能大幅影響策略的獲利
    • 日線策略通常要求對美元曝險、部門曝險等做中性化處理,以避免隔夜風險。而日內策略因為持倉時間極短,這些風險可以容忍在一定範圍內,甚至可以利用部分風險因子來提高收益。







avatar-img
2會員
3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CO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期拜讀Igor Tulchinsky在2019年的著作《Finding Alpha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Building Trading Strategies》,學習更深入的投資,在這系列文章中,將逐章節摘要書籍重點。此為系列第三篇
近期拜讀Igor Tulchinsky在2019年的著作《Finding Alpha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Building Trading Strategies》,學習更深入的投資,在這系列文章中將逐章節摘要書籍重點。這篇筆記涵蓋本書的Part II。
近期拜讀Igor Tulchinsky在2019年的著作《Finding Alpha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Building Trading Strategies》,學習更深入的投資,在這系列文章中,將逐章節摘要書籍重點
Note on Active Equity Management by Xinfeng Zhou and Sameer Jain
如何預測股價,常見的方式有三種 假設投資組合經理正在評估某 XYZ 科技公司是否值得增持。我們將使用 Naïve、Raw 和 Refined Forecasts 的框架來分析 XYZ 的投資機會
CPI 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衡量「一籃子」消費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動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用來觀察一般消費者(你和我)所購買的商品、服務是否越來越貴或便宜。舉例來說,食品、衣服、房租、水電、交通費甚至醫療費,這些都可能被納入計算,反映出大眾生活成本的增減。
近期拜讀Igor Tulchinsky在2019年的著作《Finding Alpha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Building Trading Strategies》,學習更深入的投資,在這系列文章中,將逐章節摘要書籍重點。此為系列第三篇
近期拜讀Igor Tulchinsky在2019年的著作《Finding Alpha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Building Trading Strategies》,學習更深入的投資,在這系列文章中將逐章節摘要書籍重點。這篇筆記涵蓋本書的Part II。
近期拜讀Igor Tulchinsky在2019年的著作《Finding Alpha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Building Trading Strategies》,學習更深入的投資,在這系列文章中,將逐章節摘要書籍重點
Note on Active Equity Management by Xinfeng Zhou and Sameer Jain
如何預測股價,常見的方式有三種 假設投資組合經理正在評估某 XYZ 科技公司是否值得增持。我們將使用 Naïve、Raw 和 Refined Forecasts 的框架來分析 XYZ 的投資機會
CPI 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衡量「一籃子」消費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動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用來觀察一般消費者(你和我)所購買的商品、服務是否越來越貴或便宜。舉例來說,食品、衣服、房租、水電、交通費甚至醫療費,這些都可能被納入計算,反映出大眾生活成本的增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本書介紹透過蒐集客觀數據以及持續買進的投資策略來穩穩累積財富。書中強調了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以及何時該專注於提升收入、增加儲蓄或是買賣股票。同時,書中也提到儲蓄與投資的關鍵,以及如何選擇及購買投資標的的策略。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本書介紹透過蒐集客觀數據以及持續買進的投資策略來穩穩累積財富。書中強調了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以及何時該專注於提升收入、增加儲蓄或是買賣股票。同時,書中也提到儲蓄與投資的關鍵,以及如何選擇及購買投資標的的策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保持理性面對市場波動,避免過度對沖和降低槓桿,監控日元匯率,並保持長期投資視角。了解市場調整期的應對策略、事件型交易的操作技巧,以及行業領頭羊的動向。關注經濟數據和市場傳聞,靈活調整投資策略,確保投資決策基於充分的信息和合理的分析。
Thumbnail
這篇文章在投資觀念和策略方面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重點在於回顧過去的投資策略,並提醒人們保持謹慎樂觀的心態。
Thumbnail
股市投資策略分享,包括指數行情、ETF投資和強股切入思維,並介紹了重要活動預告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將討論量化指標與質化經驗在投資中的價值。量化指標提供價格強弱多空的現況參考,而質化經驗則為投資者提供進退的依據。本文將探討追蹤質化文章的重要性,並於第二部分補上後續內容。
Thumbnail
介紹了股票投資時常用的市場面指標、基本面指標、技術面指標、籌碼面指標、財務面指標等。並聚焦於淨值、總市值和股本的相關補充內容。
Thumbnail
(感謝方言文化贈書) 我在剛入市的時候研究過好一陣子的技術分析,經過這幾年在市場的淬鍊,漸漸發現技術分析是一個分析「結果」而非預測的方法,但歷史總會不斷的重複,藉由研究歷史,可以了解會漲的股票的軌跡 技術分析是用來觀察記錄價格走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投資心得的筆記,包含了對市場觀察與案例分析、投資策略的思考以及對市場現狀的觀察與反思,分享了櫃買指數的觀察、投資策略的調整和投資心態的進一步思考,再向讀者提供了投資策略與未來展望和投資策略的實踐與挑戰,非常全面。
建立投資基本架構: 一、起因: 觀看投資標的時,無法立即看出標的基本面數據的本質,因此也無法比較該標的的好壞。 二、方法: 利用財報狗的第一本書,建立當下就能看出標的基本面本質的能力。 三、具體作法: 依照書本內容分獲利、安全、價值、成長…等四個方面,記下數值比率,內化數值的義意
Thumbnail
本書提倡"修正式價值投資",結合價值投資理性和彈性操作。投資首重了解自身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選股兼顧宏觀經濟、行業週期和個股基本面分析。建議採取"左側交易"低位進場或"右側交易"追逐利好消息,並制定明確的進出場邏輯。風險控制包括監控進場理由、評估漲跌空間、設止損位、分散投資等措施。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技術分析在金融投資中的重要性,包括其原理和侷限性,以及相關的指標和策略。另外還包括了新年展望、全球局勢和應對策略的相關內容。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保持理性面對市場波動,避免過度對沖和降低槓桿,監控日元匯率,並保持長期投資視角。了解市場調整期的應對策略、事件型交易的操作技巧,以及行業領頭羊的動向。關注經濟數據和市場傳聞,靈活調整投資策略,確保投資決策基於充分的信息和合理的分析。
Thumbnail
這篇文章在投資觀念和策略方面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重點在於回顧過去的投資策略,並提醒人們保持謹慎樂觀的心態。
Thumbnail
股市投資策略分享,包括指數行情、ETF投資和強股切入思維,並介紹了重要活動預告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將討論量化指標與質化經驗在投資中的價值。量化指標提供價格強弱多空的現況參考,而質化經驗則為投資者提供進退的依據。本文將探討追蹤質化文章的重要性,並於第二部分補上後續內容。
Thumbnail
介紹了股票投資時常用的市場面指標、基本面指標、技術面指標、籌碼面指標、財務面指標等。並聚焦於淨值、總市值和股本的相關補充內容。
Thumbnail
(感謝方言文化贈書) 我在剛入市的時候研究過好一陣子的技術分析,經過這幾年在市場的淬鍊,漸漸發現技術分析是一個分析「結果」而非預測的方法,但歷史總會不斷的重複,藉由研究歷史,可以了解會漲的股票的軌跡 技術分析是用來觀察記錄價格走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投資心得的筆記,包含了對市場觀察與案例分析、投資策略的思考以及對市場現狀的觀察與反思,分享了櫃買指數的觀察、投資策略的調整和投資心態的進一步思考,再向讀者提供了投資策略與未來展望和投資策略的實踐與挑戰,非常全面。
建立投資基本架構: 一、起因: 觀看投資標的時,無法立即看出標的基本面數據的本質,因此也無法比較該標的的好壞。 二、方法: 利用財報狗的第一本書,建立當下就能看出標的基本面本質的能力。 三、具體作法: 依照書本內容分獲利、安全、價值、成長…等四個方面,記下數值比率,內化數值的義意
Thumbnail
本書提倡"修正式價值投資",結合價值投資理性和彈性操作。投資首重了解自身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選股兼顧宏觀經濟、行業週期和個股基本面分析。建議採取"左側交易"低位進場或"右側交易"追逐利好消息,並制定明確的進出場邏輯。風險控制包括監控進場理由、評估漲跌空間、設止損位、分散投資等措施。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技術分析在金融投資中的重要性,包括其原理和侷限性,以及相關的指標和策略。另外還包括了新年展望、全球局勢和應對策略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