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先生和兔子小姐其實是認識了很久的好朋友,烏龜爺爺已經是千年老龜了,兒孫滿堂,生活原本幸福美滿,不愁吃喝,陽光燦爛的時候就在湖邊的石頭上曬曬太陽,閒來無事就在森林裡慢慢逛,日子過得非常安逸,滿足。 經過千年的修鍊,烏龜爺爺已經是一條神龜,他身長數丈,背上布滿五彩斑斕的鱗片,靠著一項秘密武器,不但可以飛行還可以吐出七色光芒,他能聽懂人話,還會說人話。 健康長壽的他,頂著一個十分罕見,象徵幸運,聚財,長壽的龜殼紋路,龜殼閃閃發光,十分顯眼,就像樹的年輪,他可是積累了千年,紋路才這麼好看,平常也常常很自豪的炫耀他的龜殼。
兔子小姐年齡也不小了,已經是兔子奶奶了,儘管依舊蹦蹦跳跳,外表完全看不出來實際年齡,而且依然保有一顆善良純真的心,以及溫柔,愛替人著想的個性。 平常烏龜先生和兔子小姐各過各的,偶爾會相約聊聊家常,森林裡有活動會熱心的參加,他們同時也是森林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憑藉著多年生活在森林裡的經驗,調解動物之間各種糾紛,十分受到森林裡的動物尊敬。
有一天,森林裡來了一大群人,不僅大聲喧嘩,非常吵鬧,人群裡有人背著槍,長的凶神惡煞的樣子,剛開始,他們只是到處走走看看,坐在草地上野餐,談笑,突然其中一個人叫嚷著說,“大家看,草叢裡有兔子”,他舉起長槍射擊,打死了2隻兔子,兔子奶奶在遠處看到真是嚇壞了,那可是她的子孫啊! 獵人將死兔子丟進了袋子,一群人繼續在森林裡走,不久走到了烏龜爺爺曬太陽的湖邊,看到了烏龜爺爺,之前開槍的那個獵人像是看到寶貝一樣,跟大家說,“看啊,那隻烏龜的殼真漂亮! 我想捉到的話,一定可以賣不少錢!“ 還好聰明,通靈的烏龜爺爺察覺到危險,立馬從石頭上划入水裡,躲了起來。 後來這群人看天色已晚,就沒有再去找烏龜爺爺,打道回府了。
接下來一段日子,人類來這個森林的次數多了起來,大多數時間人類與動物互不干擾,純粹只是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來森林裡郊遊,踏青,不過每次只要之前來過的那個獵人出現森林裡的一些小動物就會被抓走,殺害。
人類離開了以後,口耳相傳,動物們都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兔子奶奶的孫子被殺了,有些小動物被抓了,人類還想抓烏龜爺爺去賣。 大家決定召開一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應對這個危機。 會議中,大家不斷的安慰兔子奶奶,然後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的提供各種不同的意見以及建議,討論了老半天,就是沒有特別好的方案。 此時烏龜爺爺說話了,「讓我們舉辦一次龜兔賽跑吧! 邀請人類以及那個獵人參加,如果烏龜贏了賽跑,人類就永遠不再獵殺或者抓森林裡的動物,如果兔子贏了賽跑,烏龜爺爺自願獻出他的千年龜殼。 ”
烏龜爺爺找到了那個獵人,轉達森林裡動物的心聲,問獵人烏龜跟兔子賽跑那一個會贏,然後跟他打賭說烏龜會贏,如果烏龜贏了,獵人保證從此不再獵殺森林裡的動物,反而會保護森林,如果烏龜輸了,千年龜殼就歸獵人所有。 獵人覺得這個賭他肯定贏,老烏龜就算是千年神龜,就算比賽途中兔子想搞花樣,獵人一定會全程監督,防止他們作弊,想著即將到手,可以賣大錢的龜殼,心裏特別得瑟!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聚集在龜兔賽跑的起跑線周圍,既興奮又緊張的等待比賽的舉行,因為比賽的結果關乎動物們的命運以及烏龜爺爺是否能保住他的殼。 這一次,兔子不再傲慢自大,而是忐忑忐忑,小心翼翼。
儘管比賽開始前,烏龜笑著對兔子說:「今天我一定會贏的,你不必讓我,正常發揮就行! “兔子點了點頭,靜靜地準備著。 他知道,比賽不僅僅是速度,烏龜一定有他的智慧和跑贏的妙招。
“預備——跑! “一聲令下,兔子像箭一樣衝了出去,瞬間就把烏龜甩在了身後。 兔子一路飛奔,風在耳邊呼嘯,感覺自己幾乎快要飛起來了。 兔子回頭看了看,看到烏龜離自己還遠遠的,心裡著實擔心烏龜的妙招能不能行?
烏龜用堅定的步伐,一步接一步地向前邁出,每一步都充滿力量。 森林裡的動物不斷的替他加油,打氣,眼看著兔子一溜煙的跑了老遠,動物心裡急的不得了。 圍觀的獵人以及人們暗暗竊喜,覺得老烏龜真的太笨了,竟然妄想跑贏兔子!
距離終點一公里左右,就在大家預期兔子會第一個跨越終點線,打敗烏龜的時候,沒想到烏龜開始加速,腳下生出了風火輪一般的東西,拉近了跟兔子之間的距離,最終超過了他,兔子開始拚命追趕,但無論他怎麼加速,烏龜已經接近終點了,最終,烏龜穩穩地踏過了終點線,贏得了比賽。
烏龜在最後一公里加速跑時,腳下的風火輪風馳電掣,鳳鳳火火,被上的龜殼發出七彩炫光,天上祥雲朵朵,吉光乍現,跑回終點時,動物們歡聲雷動,獵人以及在旁的人們伏地膜拜,口裡念念有詞。 ”
烏龜對獵人說:「獵人,我贏了,你以及人類答應我的事要遵守諾言,以後不得獵殺森林裡的動物,我們還是歡迎你們來森林裡玩,人類跟動物和諧相處,共用自然。 “獵人說:”你是天上的神獸下凡,是我們冒進了,還望大人不計小人過,我們一定遵守諾言,不殺生,保護好自然。”
從那以後,森林動物們回復到了原來平靜的生活,人類居住的村莊裡面蓋起了一座“神龜廟”,不時有鄉人們去燒香祈福,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