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解密 | 2024 YR4:2% 的世界末日 vs. 98% 的擦肩而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科學家警告:小行星 2024 YR4 可能在 2032 年撞擊地球!」

這標題看起來夠驚悚,讓人忍不住想買個防災背包,開始考慮要不要囤罐頭和瓶裝水。

不過,冷靜點,數據不會騙人。 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是 2%——換句話說,98% 的可能性它只是路過打個招呼,然後揚長而去。

所以,是時候安心繼續追劇,還是該開始寫遺囑? 讓我們來看看,這顆宇宙不速之客到底有多大威脅!

---

哪些國家可能中獎?「風險走廊」名單

目前科學家根據小行星的可能軌道,畫出了它的「風險走廊」(Risk Corridor),如果 2% 的機率真的成真,以下這些國家可能會成為「VIP 區」:

🌎 南美洲: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

🌏 亞洲: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 非洲:衣索比亞、蘇丹、奈及利亞

🌊 太平洋 & 阿拉伯海

這個名單還可能隨著進一步觀測數據變動,但如果你住在這些國家,也許 2032 年該考慮查查房價,評估移民計畫?


小行星的「AP 值」有多高?

好吧,假設 2024 YR4 真的擊中地球,那它的攻擊力(AP) 到底有多強?

大小:直徑 40~100 公尺,比一座足球場還大,但比恐龍滅絕級的隕石小很多。

爆炸當量:800 萬噸 TNT,大約是 廣島原子彈的 500 倍!

影響範圍:方圓 50 公里內建築物損毀、玻璃震碎,可能掀翻房屋。

爆炸方式:不一定會直直撞擊地面,更可能在高空引爆(空中爆炸,Airburst),類似 2013 年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隕石,但規模更大。

如果真的命中……

🌊 落海? 恭喜你,迎來了一場超級海嘯,沿海城市可能會變成亞特蘭提斯 2.0。

🏙️ 落陸? 玻璃全碎、衝擊波掃過 50 公里,感覺像天啟電影。

🏠 落在你家? ……呃,祝你好運,可能成為第一個登上《國家地理》的小行星受害者。


人類只能等死?不可能!

雖然我們擋不住通貨膨脹,但至少對付小行星,人類早有準備。 來看看我們的「行星防禦武器庫」!

1️⃣ 最理想方案:讓它改變航道

比起直接炸碎它,讓它改變軌道才是最穩妥的選擇。目前科學家有幾種方法:

✅ 動力撞擊法(NASA 已成功測試!) 🛰️ 方法:用無人探測器以超高速撞擊小行星,讓它偏移軌道。 💡 案例:NASA 2022 年的 DART 任務 成功讓小行星 Dimorphos 偏移,證明這方法可行! ⏳ 時間要求:至少 5~10 年前 就要開始,不能拖到最後一天才決定「撞不撞?」。

🛸 引力拖曳法(未來技術) 🛰️ 方法:發射一艘太空船,在小行星附近慢慢飛,利用自身的引力一點一點拉動它。 🏆 優勢:不會碎裂,沒有額外風險。 ⏳ 缺點:需要 10 年以上 讓效果顯現,科學家得提前計畫。

🔫 雷射蒸發法(科幻感十足,但還沒實現) 🌞 方法:用強力雷射照射小行星,讓表面氣化產生推力,使它慢慢偏離軌道。 ⚡ 問題:目前還沒這種強度的雷射,但科學家覺得「理論上行得通」。


2️⃣ 如果來不及?直接炸掉它!

當改變軌道來不及時,人類可能會選擇「爆破計畫」,但這不是最理想的選擇:

🚀 核武器攔截:可以用核彈摧毀小行星,但如果炸成碎片,可能反而造成更多撞擊點。

🚀 多顆探測器同步撞擊:希望它能夠碎裂或轉向,但難以控制碎片的影響範圍。

⚠️ 問題:這需要全球快速合作,而我們都知道……國際會議通常要開很久。


3️⃣ 如果防禦失敗,那就……跑!

當一切計畫都失敗,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撤離!

🏃‍♂️ 預測 & 撤離

✅ 提前幾個月計算撞擊地點,讓人們有足夠時間轉移。

✅ NASA、ESA 提供精確計算,確保最大化撤離效率。

✅ 50~100 公里內的居民應該開始打包行李,準備離開!

🏗️ 建築防禦措施

✅ 加強玻璃強度,減少碎片傷害。

✅ 加固建築結構,避免衝擊波造成大規模倒塌。

📡 政府應急計畫

📢 緊急廣播,確保資訊傳遞無誤。

🚑 準備足夠的醫療物資、食物與水資源。

🛰️ 確保衛星通訊運作,確保災後救援順利進行。


國際社會對小行星撞擊的準備夠嗎?

我特地查了一下,想看看國際組織是否有針對小行星撞擊這類潛在全球性災難的法令或條約。

結果呢?

嗯……目前沒有正式的「小行星防禦條約」,但國際社會並非完全無作為。

目前在小行星防禦方面,各國已經做了一些準備,包括:

✅ 聯合國外空事務辦公室(UNOOSA) 成立了**「近地天體(NEO)行動小組」**,負責全球的 NEO 監測與防禦合作。

✅ 國際天文聯合會(IAU) 設立 「行星防禦委員會」,專門研究如何防禦小行星。

✅ NASA、ESA 和其他國家已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小行星監測與防禦技術研發。

但這些計畫仍處於「研究與觀測」階段,並未形成強制執行的全球性條約。

是不是因為2% 的機率太低,大家覺得無所謂? 但歷史已經告訴我們:


回顧歷史:行星撞地球真的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什麼時候發生」

6600 萬年前:一顆直徑約 10 公里 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全球 76% 物種消失。

2013 年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隕石:一顆直徑 20 公尺 的隕石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空爆,能量超過 30 顆廣島原子彈,數千人受傷。

1908 年通古斯大爆炸:可能是一顆 50~60 公尺 的小行星空爆,夷平 2000 平方公里 的森林,相當於一座大都市的大小。

這些事件讓我們明白,地球確實會被隕石撞擊,而且這不是**「萬年難得一見」的事情,而是「遲早會發生」**的災難。

所以,誰能保證這不會再發生?


國際合作:拯救地球不是某個國家的責任!

🌍 小行星撞擊不分國界,這不是某個國家能獨自解決的問題! 因此,全球應該共同努力,讓地球做好準備!

以下幾點應該成為國際合作的關鍵方向:

1️⃣ 建立更強大的全球監測系統

NASA、ESA、中國、俄羅斯等機構應該聯手,加強全球監測系統,確保每顆可能威脅地球的小行星都在我們的視野內。 🔭 加強雷達和望遠鏡技術,讓我們能更早發現潛在威脅,而不是等到小行星快撞過來才倉促應對。

2️⃣ 聯合國應該制定《小行星防禦條約》

制定全球防禦條約,確保所有國家都能參與,而不是等到災難來臨才緊急開會。 條約應該包含:

✅ 全球監測計畫——資金與技術共享,確保全面監測近地天體(NEO)。

✅ 資源分配——確保各國能提供技術、設備、人力和資金來應對威脅。

✅ 技術合作——統一研究方向,開發行星防禦技術,如 動力撞擊法、引力拖曳法、雷射蒸發法 等。

3️⃣ 各國應該定期進行模擬演習

進行全球防禦與應急疏散模擬演習,測試預測系統、撤離計畫、救援行動等,以確保當危機真正來臨時,人類能迅速反應,而不是像電影裡一樣手忙腳亂。 例如:

✅ 如何預測撞擊地點?

✅ 如何組織全球撤離?

✅ 如果防禦失敗,如何救援?


這不只是關乎某個國家的問題,而是整個人類的未來!


🎯 結論:地球不是坐以待斃!

目前來看,2024 YR4 的撞擊機率只有 2%,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完全忽視這個問題。

如果機率上升,我們還有改變軌道、防禦、甚至緊急疏散的解決方案!

但如果現在什麼都不做,那麼當真正的「大殺器」來臨時,我們可能真的只能祈禱了……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風險始終存在,我們不能抱有僥倖心理。

🌍 只有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才能確保人類的未來!

🌎 最好的結果? 2024 YR4 只是路過,2032 年我們繼續過日子,照常上班、繳房貸。

最壞的結果? 人類團結一心,讓這顆不速之客滾出地球的視線!

所以現在別擔心小行星,還是先擔心月底的帳單吧!😂


📢 聲明

以上內容基於目前已知的科學數據與研究,小行星 2024 YR4 的軌道和撞擊機率會隨時間變動。

🔎 若需獲取最新、最準確的資訊,請參閱以下官方權威機構:

🌍 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https://www.nasa.gov

🌍 ESA(歐洲太空總署)

https://www.esa.int

🌍 CNEOS(近地天體研究中心) https://cneos.jpl.nasa.gov

🌍 聯合國外空事務辦公室(UNOOSA) https://www.unoosa.org

🚀 請以官方數據為準,切勿輕信未經證實的謠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花生小說世界
2會員
23內容數
曾經,我懷抱一個夢想——用文字記錄我的天馬行空,與世界分享腦海中的奇思妙想。然而,現實的風雨讓寫作成了一種奢侈的愛好,總被時間與責任擱置一旁。如今,走過三十而立,邁向四十不惑,我終於選擇回歸初心,踏上創作之路,完成這個小小的夢想。希望我的故事能帶給你啟發、驚喜,或是一絲共鳴,陪你走進另一個世界。
花生小說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我們活在時間裡,也活在空間中。從每天的日升月落,到身邊物體的位置變化,時間與空間幾乎是我們感知世界的基礎。但你有想過——它們從何而來?又是否早於宇宙的誕生就已經存在? 時間與空間,是我們對這個宇宙最基本的感知結構,也是所有存在的舞台。
2025/04/15
我們活在時間裡,也活在空間中。從每天的日升月落,到身邊物體的位置變化,時間與空間幾乎是我們感知世界的基礎。但你有想過——它們從何而來?又是否早於宇宙的誕生就已經存在? 時間與空間,是我們對這個宇宙最基本的感知結構,也是所有存在的舞台。
2025/04/02
從蒼蠅到人類 相信很多人看過動畫短片《蒼蠅一分鐘的生命》(One Minute Fly)。在這部作品中,一隻蒼蠅在短短一分鐘內經歷了出生、探索、歡樂,最終走向死亡。牠的一生如此短暫,卻完整而濃縮。如果蒼蠅的一分鐘是牠的全部,那人類平均74年的生命又意味著什麼?或許在某個更高維度的視角下,我們的漫長
Thumbnail
2025/04/02
從蒼蠅到人類 相信很多人看過動畫短片《蒼蠅一分鐘的生命》(One Minute Fly)。在這部作品中,一隻蒼蠅在短短一分鐘內經歷了出生、探索、歡樂,最終走向死亡。牠的一生如此短暫,卻完整而濃縮。如果蒼蠅的一分鐘是牠的全部,那人類平均74年的生命又意味著什麼?或許在某個更高維度的視角下,我們的漫長
Thumbnail
2025/03/19
人工智能的崛起, 是否啟動了裁員的浪潮?
Thumbnail
2025/03/19
人工智能的崛起, 是否啟動了裁員的浪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4年3-6月的上升星座預測,這段期間將有兩顆行星形成對沖相位,對民主國家和人們的身體健康、精神健康、人際關係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此外,不同的上升星座在各個生活領域都會受到影響。占星師William提供建議並給予相關解析。
Thumbnail
2024年3-6月的上升星座預測,這段期間將有兩顆行星形成對沖相位,對民主國家和人們的身體健康、精神健康、人際關係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此外,不同的上升星座在各個生活領域都會受到影響。占星師William提供建議並給予相關解析。
Thumbnail
總起來說,2024年的外行星相位比前幾年平和許多。祝願各位朋友,能夠在新的一年,徹底從疫情帶來的陰霾中走出,意氣風發,國泰民安!!!🎈🧧❣️
Thumbnail
總起來說,2024年的外行星相位比前幾年平和許多。祝願各位朋友,能夠在新的一年,徹底從疫情帶來的陰霾中走出,意氣風發,國泰民安!!!🎈🧧❣️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雙北報導】 2024年將迎來2次日食和2次月食,雖然臺灣未能親眼目睹,卻有兩次難得的「月掩行星」現象。這一年,不僅有月掩火星、月掩土星等精彩事件,還有多次引人注目的行星合,尤其以與火星相關的合相更是夜空中的亮點。 新年即將到來,臺北天文館精算了2024年全國各地的天象資訊,如節氣、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雙北報導】 2024年將迎來2次日食和2次月食,雖然臺灣未能親眼目睹,卻有兩次難得的「月掩行星」現象。這一年,不僅有月掩火星、月掩土星等精彩事件,還有多次引人注目的行星合,尤其以與火星相關的合相更是夜空中的亮點。 新年即將到來,臺北天文館精算了2024年全國各地的天象資訊,如節氣、
Thumbnail
38萬公里的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陪伴著地球,目前根據天文學家的研究推測,我們的月球大約誕生於45億年前,是由一顆天體撞擊形成的。
Thumbnail
38萬公里的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陪伴著地球,目前根據天文學家的研究推測,我們的月球大約誕生於45億年前,是由一顆天體撞擊形成的。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地球人都知道。但你不知道的是,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的一天曾經只有5小時(還不夠睡場大覺)。那時,月球離地球非常近,就像掛在天空中的一個巨大的銀色球體。這一切,都要從一連串的星球暴力碰撞說起。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地球人都知道。但你不知道的是,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的一天曾經只有5小時(還不夠睡場大覺)。那時,月球離地球非常近,就像掛在天空中的一個巨大的銀色球體。這一切,都要從一連串的星球暴力碰撞說起。
Thumbnail
2021年要過完一半了,冥土逆行之後,今天土天四分第二次四分相開始出相位,台灣東部地震連連,四分能量獲得釋放,跟2月那次類似,其他應該不會是中國廣東核電廠要怎樣吧?這周木星、海王星也雙雙開始逆行,下周水逆雙子結束,然後夏至太陽進入巨蟹座,下半年開始。2月守住的部桃疫情,5月在雙北無力阻止英國變種擴散
Thumbnail
2021年要過完一半了,冥土逆行之後,今天土天四分第二次四分相開始出相位,台灣東部地震連連,四分能量獲得釋放,跟2月那次類似,其他應該不會是中國廣東核電廠要怎樣吧?這周木星、海王星也雙雙開始逆行,下周水逆雙子結束,然後夏至太陽進入巨蟹座,下半年開始。2月守住的部桃疫情,5月在雙北無力阻止英國變種擴散
Thumbnail
經過四個月採光,這個肉眼看到只有漆黑一片的方格上原來有上萬個小光點,每個光點都是一個元整星系,每個星系可以包含上兆顆行星。那是當時人類拍攝到最遠距離的照片,大概有十三億光年遠。 其中最亮的一點,估計比銀河系要大上八倍。
Thumbnail
經過四個月採光,這個肉眼看到只有漆黑一片的方格上原來有上萬個小光點,每個光點都是一個元整星系,每個星系可以包含上兆顆行星。那是當時人類拍攝到最遠距離的照片,大概有十三億光年遠。 其中最亮的一點,估計比銀河系要大上八倍。
Thumbnail
總有一天,人類會面臨自己的末日,是今天嗎?  在各方的觀測下,尼比魯星迅速的到來,如同預言所說,它將於2019年12月21日與地球軌道交會,交會點也被計算出來,預計它將會撞擊23°06N 155°42E這個點,慶幸的是這個點位於大海中央,最靠近這個區域的夏威夷群島人民早已撤離完畢,其他沿海地區的人民
Thumbnail
總有一天,人類會面臨自己的末日,是今天嗎?  在各方的觀測下,尼比魯星迅速的到來,如同預言所說,它將於2019年12月21日與地球軌道交會,交會點也被計算出來,預計它將會撞擊23°06N 155°42E這個點,慶幸的是這個點位於大海中央,最靠近這個區域的夏威夷群島人民早已撤離完畢,其他沿海地區的人民
Thumbnail
一切的開始,是那一個預言。  「2019年12月21日太陽落下以後,將不會出現。」(出自瑪雅曆法) 宣稱美洲的馬雅文明中的馬雅曆長達5,126年週期的結束,預言了地球、世界和人類社會在公元2019年12月21日之時前後數天之內將會發生全球性的災難性變化。此說法與太陽風暴、尼比魯碰撞、地球磁極反轉、時
Thumbnail
一切的開始,是那一個預言。  「2019年12月21日太陽落下以後,將不會出現。」(出自瑪雅曆法) 宣稱美洲的馬雅文明中的馬雅曆長達5,126年週期的結束,預言了地球、世界和人類社會在公元2019年12月21日之時前後數天之內將會發生全球性的災難性變化。此說法與太陽風暴、尼比魯碰撞、地球磁極反轉、時
Thumbnail
寫下一個「人」字、接著為他戴上一頂三角形的帽子,不要斗笠的寬大帽簷,銳角三角形、戰士用的頭盔那樣,最後從鼠蹊部拉出一條像是恐龍尾巴的線、那是腿;恭喜,你已經能在夏末秋初子夜的東方低空中,連出傳說中的「英仙座(Perseus)」了。
Thumbnail
寫下一個「人」字、接著為他戴上一頂三角形的帽子,不要斗笠的寬大帽簷,銳角三角形、戰士用的頭盔那樣,最後從鼠蹊部拉出一條像是恐龍尾巴的線、那是腿;恭喜,你已經能在夏末秋初子夜的東方低空中,連出傳說中的「英仙座(Perseus)」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