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艦歷史】諾曼第登陸時被派去攻擊盟軍艦艇 - 德國驅逐艦ZH1(傑勒德卡倫伯格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942–1943年,ZH1停泊在繫泊浮標上

1942–1943年,ZH1停泊在繫泊浮標上


ZH1(傑勒德卡倫伯格號)是1930年代末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四艘驅逐艦的首艦。該船原名為傑勒德卡倫伯格級驅逐艦(Gerard Callenburgh),在1940年5月德國入侵荷蘭期間被荷蘭人鑿沉,該船尚未完工。

經過多次延誤後,該船於1943年底被轉移到法國,在那裡護送軸心國的封鎖突破艦和潛艇穿越比斯開灣。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後,她是法國水域剩下的少數幾艘驅逐艦之一,並被命令攻擊海灘上的入侵船隻,幾天後的烏尚特海戰中,ZH1被擊毀並沉沒,以防止被俘獲,其大部分船員被盟軍救出。


▪︎船艦特徵(建成時)

排水量:標準1,630噸、深載2,264噸

:106.7公尺(實測)

:10.6公尺

吃水:3.52公尺

動力:45,000馬力(34,000千瓦),3 × 鍋爐

推進系統:2 個軸,2 ×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組

航速:36節(67 公里/小時;41 英哩/小時)

續航力:2,700海浬(5,000公里;3,100英里),航速19節(35公里/小時;22英里/小時)

編制:230人

武器:2 × 雙聯裝,1 × 單聯裝120毫米(4.7吋)火砲、2 × 雙聯裝3.7公釐(1.5吋) 防空砲、4 × 單管20毫米防空砲、2 × 四聯裝53.3公分(21吋)魚雷發射管、4 ×深水炸彈發射器、24 ×地雷


加入德國海軍後的ZH1

加入德國海軍後的ZH1


|設計和描述

1930年代中期,在英國雅羅造船公司(Yarrow Shipbuilders)的協助下,荷蘭設計了傑勒德卡倫伯格級驅逐艦,而最新的日本驅逐艦則遠遠超過了荷蘭皇家海軍現有的海軍上將級驅逐艦。為了應對威脅,她們比老式船隻更大、更快、裝備更精良。她們確實保留了海軍上將級運載的水上飛機用於偵察目的。 ZH1(傑勒德卡倫伯格號)總長106.7公尺,水線長105.2公尺。船寬10.6公尺,最大吃水3.52公尺。在標準滿載時其排水量為1,630噸,在深滿載時其排水量為2,264噸。兩台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組,每台驅動一根螺旋槳軸,並使用由三台水管鍋爐提供的蒸汽產生45,000馬力(34,000千瓦)的功率,設計速度為36節(67公里/小時;41英里/小時)。ZH1(傑勒德卡倫伯格號)在海上試航中以53,000軸馬力(40,000千瓦)的功率達到了37.5節(69.5公里/小時;43.2英里/小時)的速度。該船最多可攜帶520噸燃油,以19節(35公里/小時;22英里/小時)的速度航行2,700海浬(5,000公里;3,100英里),其船員包括12名軍官和218名水手。 該艦配備了五門博福斯12公分 (4.7吋) QF Mk 8火砲,安裝在兩座雙聯裝砲塔中,分別位於上層建築的前後,還有一個單砲架位於後甲板室的頂部,疊加在後砲塔上。ZH1(傑勒德卡倫伯格號)的防空武器包括四門安裝在兩個雙聯裝砲架上的3.7公分(1.5吋)SK-C/30砲和四門安裝在單聯裝砲架上的 2 公分(0.8吋)C/38砲。該艦在兩座電動發射架中裝備了八具53.3公分(21吋)的水上魚雷發射管。她擁有四套深水炸彈發射器,後甲板上可以安裝導軌,最多可容納24枚水雷。


|製造與服役

該船於1938年10月12日在鹿特丹的造船廠以傑勒德卡倫伯格號的名義開始鋪設龍骨,並於一年後下水。當她還在舾裝時,德國於1940年5月10日入侵荷蘭,荷蘭皇家海軍決定將其鑿沉,以防止其五天後落入德國之手。然而,德國人於7月14日將該船重新打撈上來,並於10月11日將其拖至漢堡的造船廠進行維修,並將其重新命名為ZH1,德國海軍沒有做太多修改,因為他們希望將這艘船與自己的設計進行比較,保留了主武器、推進機械以及槍支和魚雷火控系統,儘管後者的系統受到批評。她們確實用德國武器取代了原始的防空武器,即四門40毫米(1.6英寸)博福斯炮和四挺12.7毫米(0.5英寸)防空機槍。她被拖回造船廠進行完工,經過多次延遲後於1942年10月11日投入使用。1943年1月18日,該船在漢堡開始短暫改裝。ZH1在6月進行維修時,在船廠的空襲中遭到進一步損壞,導致維修完成時間被推遲,直到10月才被認為具備戰鬥能力。當時,該艦在艦橋上方安裝了一台FuMO 24/25雷達。 10月31日,ZH1和驅逐艦Z27離開基爾前往法國。在前往濱海勒韋爾東的途中,兩艘船在穿越英吉利海峽時均被英國海岸砲彈的碎片輕微損壞。11月5日,她們在安蒂費角附近遭到英國魚雷快艇的襲擊,但沒有成功,襲擊者中幾人受傷。該船現隸屬於第 8 驅逐艦艦隊 (8. Zerstörerflotille),是穿越比斯開灣的6,951總登記噸 (GRT) 封鎖突破船MV Osorno的護航艦之一,但其冷凝器中的鹽度問題迫使其渦輪機於12月26日損壞,並且必須由魚雷艇拖回港口維修,修理工作直到1944年3月才完成。​​​​當月晚些時候,這些艦隻護送U型潛艇穿越比斯開灣。 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的消息傳到第 8 驅逐艦隊司令、上校西奧多·馮·貝克托爾斯海姆手中,他命令剩下的三艘驅逐艦ZH1Z24Z32和魚雷艇T24啟航前往法國布列斯特,開始對入侵艦隊採取行動。她們在航行途中遭到博福特戰鬥機的攻擊,Z32被兩枚火箭彈損壞,一架飛機被擊落。此時,ZH1的武器裝備已增至四座四聯裝 2 公分砲架。6月8日至9日夜間,這四艘船從布列斯特出發前往瑟堡,但在烏尚特海戰中被第十驅逐艦隊的八艘盟軍驅逐艦攔截。德國艦艇首先被發現,並首先向英國艦艇開火,德國驅逐艦分別向每艘驅逐艦發射了四枚魚雷進行回擊,都被盟軍艦艇轉身躲避,魚雷沒有命中。英國的火力十分有效,在進行第一輪齊射後不久,ZH1就被阿散蒂號韃靼號攻擊受損。最嚴重的砲擊導致引擎室的主蒸汽管道被切斷,另一次砲擊導致前鍋爐房進水,造成所有電源中斷。兩艘英國驅逐艦隨即把火力轉向Z24,此時在黑暗中已經失去ZH1的蹤跡。盟軍艦艇隨後向Z32開火,而Z32又向韃靼號開火並使其起火。當阿散蒂號準備轉向與Z32交戰時,ZH1漂移到該區域並用後砲以手動模式向韃靼號射擊。隨後阿散蒂號發射魚雷攻擊ZH1號,炸毀其船頭;儘管如此,她的前砲塔仍繼續向英國船隻砲擊。ZH1還在手動控制下逐一發射了剩餘的魚雷,但四枚都未命中。情況變得無望,船長命令船員棄船,並在海域上安裝深水炸彈,將船沉沒。戰鬥中,三名軍官和三十六名船員陣亡,一艘載有一名軍官和二十七名士兵的船抵達法國海岸,英國人救出了一百四十名士兵。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

avatar-img
6.1K會員
841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納西號戰艦(USS Tennessee,BB-43)是美國海軍於20世紀10年代建造的田納西級無畏艦的首艦。田納西級戰艦是1920世紀10年代至1920年代建造的12艘標準系列戰艦之一,也是前身新墨西哥級戰艦的發展版。她們的武器裝備有四座三砲砲塔,共十二門14吋(356公釐)火砲。
加利福尼亞號戰艦(USS California,BB-44)是美國海軍在1916年10月安放龍骨、1921年8月服役期間建造的兩艘田納西級戰艦中的第二艘。她們的武器裝備有四座三砲砲塔,共十二門14吋(356公釐)火砲。加利福尼亞號在和平時期一直擔任太平洋戰鬥艦隊的旗艦。
俄克拉荷馬號戰艦(USS Oklahoma,BB-37)是紐約造船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的內華達級戰艦,她是美國第一艘燃油無畏艦。該艦於1916年服役,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第六戰艦支隊的一部分,保護穿越大西洋的盟軍護航隊。戰後,她在美國戰鬥艦隊和偵察艦隊服役。
艾薩克·斯維爾斯號(HNLMS Isaac Sweer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的四艘傑拉德卡倫堡級驅逐艦之一。
印第安納號戰艦(USS Indiana,BB-58)是美國海軍於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四艘南達科他級快速戰艦中的第二艘。這是華盛頓條約體系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瓦解之後設計的第一批美國戰艦,它們利用了自動升級條款,允許將主砲升級至16英寸(406毫米)火砲。
海軍上將級驅逐艦(Admiralen class )是1926年至1931年間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的八艘艦艇。
田納西號戰艦(USS Tennessee,BB-43)是美國海軍於20世紀10年代建造的田納西級無畏艦的首艦。田納西級戰艦是1920世紀10年代至1920年代建造的12艘標準系列戰艦之一,也是前身新墨西哥級戰艦的發展版。她們的武器裝備有四座三砲砲塔,共十二門14吋(356公釐)火砲。
加利福尼亞號戰艦(USS California,BB-44)是美國海軍在1916年10月安放龍骨、1921年8月服役期間建造的兩艘田納西級戰艦中的第二艘。她們的武器裝備有四座三砲砲塔,共十二門14吋(356公釐)火砲。加利福尼亞號在和平時期一直擔任太平洋戰鬥艦隊的旗艦。
俄克拉荷馬號戰艦(USS Oklahoma,BB-37)是紐約造船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的內華達級戰艦,她是美國第一艘燃油無畏艦。該艦於1916年服役,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第六戰艦支隊的一部分,保護穿越大西洋的盟軍護航隊。戰後,她在美國戰鬥艦隊和偵察艦隊服役。
艾薩克·斯維爾斯號(HNLMS Isaac Sweer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的四艘傑拉德卡倫堡級驅逐艦之一。
印第安納號戰艦(USS Indiana,BB-58)是美國海軍於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四艘南達科他級快速戰艦中的第二艘。這是華盛頓條約體系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瓦解之後設計的第一批美國戰艦,它們利用了自動升級條款,允許將主砲升級至16英寸(406毫米)火砲。
海軍上將級驅逐艦(Admiralen class )是1926年至1931年間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的八艘艦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施佩伯爵將軍號重巡洋艦(德語:Admiral Graf Spee)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德國級裝甲艦,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德國東亞艦隊參加過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的海軍中將馬克西米利安 · 馮 · 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完成的四艘馬肯森級戰鬥巡洋艦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號命名。
Thumbnail
敦克爾克號戰艦(法語:Dunkerque)是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史特拉斯堡號,本艦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這兩艘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P級裝甲艦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7年時為重建德國海軍艦隊的Z計畫設計的12艘裝甲艦,它們為德國級裝甲艦的後繼艦,設計工程起於1937年,並持續到1939年結束,至少有9艘具備了相當細密而完整的設計,最後的設計是配備2座三聯裝砲塔共6門280公釐高速艦砲。
Thumbnail
魯普雷希特號戰列巡洋艦(KMS Prinz Rupprecht)的歷史原型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德二海軍)於1918年3月開發的大型戰鬥艦​​艇方案(Gross Kampf schiffe),即常說的「GK系列」方案之一,GK4541方案。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興登堡號(德語:SMS Hindenburg)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三艘德夫林格級大巡洋艦的末艦,採用略作修改的設計。它同樣裝備有八門305毫米主炮,但通過改良的炮塔,能夠射的更遠。該艦也較兩艘姊妹艦稍大及更快。其艦名是為紀念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名德国空军飞行员在荷兰投降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945年5月10日,德国签署投降协议两天后,在荷兰小镇索斯特附近的一片田野里,纳粹的赫尔曼·戈林师,包括一些武装党卫军成员,正式向盟军的莱斯特郡团第一营投降。这支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纳粹德国的海军上将——刚瑟·吕特晏斯。1941年5月,强大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沉没后,这艘战列舰的舰长刚瑟·吕特晏斯的命运,就和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中发生的悲惨事件交织在了一起。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吕特晏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他的任务是率领俾
Thumbnail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德語:Scharnhorst)是納粹德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艘主力艦,也是沙恩霍斯特級的一號艦,艦種被劃分於戰鬥艦與戰鬥巡洋艦之間,本艦排水量超過31,500公噸。
Thumbnail
施佩伯爵將軍號重巡洋艦(德語:Admiral Graf Spee)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德國級裝甲艦,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德國東亞艦隊參加過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的海軍中將馬克西米利安 · 馮 · 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完成的四艘馬肯森級戰鬥巡洋艦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號命名。
Thumbnail
敦克爾克號戰艦(法語:Dunkerque)是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史特拉斯堡號,本艦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這兩艘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P級裝甲艦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7年時為重建德國海軍艦隊的Z計畫設計的12艘裝甲艦,它們為德國級裝甲艦的後繼艦,設計工程起於1937年,並持續到1939年結束,至少有9艘具備了相當細密而完整的設計,最後的設計是配備2座三聯裝砲塔共6門280公釐高速艦砲。
Thumbnail
魯普雷希特號戰列巡洋艦(KMS Prinz Rupprecht)的歷史原型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德二海軍)於1918年3月開發的大型戰鬥艦​​艇方案(Gross Kampf schiffe),即常說的「GK系列」方案之一,GK4541方案。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興登堡號(德語:SMS Hindenburg)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三艘德夫林格級大巡洋艦的末艦,採用略作修改的設計。它同樣裝備有八門305毫米主炮,但通過改良的炮塔,能夠射的更遠。該艦也較兩艘姊妹艦稍大及更快。其艦名是為紀念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名德国空军飞行员在荷兰投降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945年5月10日,德国签署投降协议两天后,在荷兰小镇索斯特附近的一片田野里,纳粹的赫尔曼·戈林师,包括一些武装党卫军成员,正式向盟军的莱斯特郡团第一营投降。这支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纳粹德国的海军上将——刚瑟·吕特晏斯。1941年5月,强大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沉没后,这艘战列舰的舰长刚瑟·吕特晏斯的命运,就和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中发生的悲惨事件交织在了一起。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吕特晏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他的任务是率领俾
Thumbnail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德語:Scharnhorst)是納粹德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艘主力艦,也是沙恩霍斯特級的一號艦,艦種被劃分於戰鬥艦與戰鬥巡洋艦之間,本艦排水量超過31,500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