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易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易經》自古以來被視為中國哲學與智慧的根源,承載著宇宙變化的法則與人類行為的規範。這部經典最初主要作為占卜的工具,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它逐漸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哲學意涵。為了使人們能更深入理解《易經》的智慧,後來的學者編纂了大量的解釋與注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易傳》,它被認為是對《易經》的重要補充,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卦象、卦義及其背後的哲學思想。古人說的《易經》,常把「易傳」也涵括在內,因為《易傳》深入解釋了《易經》的內涵,是對其全面的輔助與闡釋。 《易傳》與《易經》的關係 《易經》本身由六十四卦、每卦的卦辭和爻辭組成,這些內容大多是簡短的,且具有很高的象徵性,並不容易理解。《易傳》則是對這些卦象與爻辭的詳細解釋與擴充,它深入闡釋了《易經》中的哲學思想,將占卜的術數引申為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法則。因此,《易傳》與《易經》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合在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易學體系。 《易經》提供了宇宙萬象變化的基礎,而《易傳》則闡明了這些變化的內在原理與道理,無論是對卦象的詮釋,還是對人生、社會及宇宙規律的探討,都賦予了《易經》更加深邃的哲學與智慧內涵。 《易傳》的歷史與來源 《易傳》的形成與《易經》的流傳歷史密切相關。根據古代的記載,孔子被認為是《易經》最初的集大成者之一,他在對《周易》的學習與詮釋中,作出了許多注解與解釋,這些解釋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易傳》。但也有學者認為,《易傳》並非完全出自孔子之手,而是後世學者對《易經》的集體創作成果。 在《易經》的早期階段,它主要被視為一部占卜書,當時的解釋多以實用為主,對卦象與爻辭的解析尚不夠深入。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易經》逐漸成為哲學的載體,學者們開始深入探討其中蘊含的宇宙觀、人生觀與道德觀,這時《易傳》應運而生,並逐步形成為十篇的體系。 《十翼》的由來與意義 《易傳》共包含十篇,後來統稱為《十翼》,其中「翼」字有「助」的意思,表明這些篇章是對《易經》的補充與輔助。根據古人的說法,《十翼》最初由孔子編纂,但也有學者認為其內容不完全出自孔子一人之手,部分篇章可能是後代學者的共同創作。 「十翼」這一名稱的由來與《繫辭》篇的十章結構有關。在《繫辭》中,古人將解釋《易經》的內容分為十個部分,分別是綱要、釋名、釋義、釋用、釋道、釋數、釋辭、釋神、釋化、釋例等。這十個部分構成了《易傳》的基礎框架,並且這一分法逐漸被稱為「十翼」。 《易傳》各篇章的內容與功能 《易傳》主要分為七個部份,共十篇。這些篇章的內容各具特色,涵蓋了對《易經》的卦象解釋、哲理闡述、卦序說明等多個方面,具體內容如下: 1. 彖傳(上下兩篇) 《易經》中的每一卦都包含一段卦辭,而在卦辭之後,接著是「彖曰」,即由《彖傳》來解釋卦辭的意思。彖的字面意思是「斷」,因此,彖傳主要是用來解釋卦象、卦德以及六爻的排列,為卦辭提供詳細的解釋和判斷。 2. 象傳(上下兩篇) 在《易經》中,每一卦的卦辭後面都有一段「象曰」,這段文字解釋了卦象的內涵。象傳分為兩部分,大象是對整個卦的解釋,而小象則針對每一爻的爻辭進行解釋。象的功能在於模擬萬物的形態和事理,通過對象的理解,來揭示宇宙的規律和人生的變化。 3. 繫辭傳(上下兩篇) 《繫辭傳》是對《易經》的總結與總論,它將《易經》的核心義理進行聯結與闡述。上篇側重形而上的道體,下篇則探討形而下的應用,兩者結合,形成對《易經》的全面解釋,闡述易道的本質與運用。 4. 說卦傳(一篇) 這一篇主要解釋八卦的基本意義,並介紹八卦相重的由來。它闡明了八卦的象徵意義,如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等,並探討卦象的結構和相互關係。 5. 序卦傳(一篇) 序卦傳主要解釋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及其背後的理由。它探討為何某些卦排在前面,某些卦排在後面,並揭示卦與卦之間的內在聯繫。 6. 雜卦傳(一篇) 這篇主要以另一種形式來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通過不同的視角來幫助理解每一卦的內涵。 7. 文言傳(一篇) 主要對乾卦與坤卦作詳細的解釋,深入探討這兩個卦的哲學意義,並且可能是後來易學家對《易經》深刻理解的總結。 分為上下傳的原因 《易傳》中的一些篇章,如彖傳、象傳、繫辭傳,因為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所以被分為上下兩篇。這種分法不僅有助於條理清晰地呈現《易經》的深層含義,也符合古代文獻編纂的傳統。這些上下篇的區分,旨在更有效地組織內容,使讀者能夠更清楚地理解各卦的象徵意義及其背後的哲學思想。 小結 《易傳》作為對《易經》的補充與解釋,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它不僅闡述了《易經》的基本概念與卦象解釋,還將《易經》的智慧引申到人生、道德、社會等各個層面。通過《易傳》的學習,人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變化規律,並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事業發展和人生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2會員
594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2
1.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
2025/03/02
1.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八 Ze5 的界定方法是直接指出禮的用處﹕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 Ze6 的界定方法類同,以天地為一切生物的本源﹑以先祖為類別的本源﹑以君師為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八 Ze5 的界定方法是直接指出禮的用處﹕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 Ze6 的界定方法類同,以天地為一切生物的本源﹑以先祖為類別的本源﹑以君師為
Thumbnail
原文: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以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這一篇是延續第二十二章,二十五章說明道的根本。找到生命的源頭,給予生命的力量,母體來源。天下之母守
Thumbnail
原文: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以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這一篇是延續第二十二章,二十五章說明道的根本。找到生命的源頭,給予生命的力量,母體來源。天下之母守
Thumbnail
天心:假如我們研究出某個經學家對經只有信仰,那麼他大概不能稱為有學問了吧。這會不會跟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很像,當我們拿西方那套東西去套古人,發現套不上去啊,他們就不會那樣子思考,就沒結論了。
Thumbnail
天心:假如我們研究出某個經學家對經只有信仰,那麼他大概不能稱為有學問了吧。這會不會跟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很像,當我們拿西方那套東西去套古人,發現套不上去啊,他們就不會那樣子思考,就沒結論了。
Thumbnail
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交流互動中,就領悟出了自然的法則。 他們了解四季的更迭,天體的運行,世間萬物的生滅,都有一個他們無以名狀的規則在其中作用,因此各地的人類創生出各種形式不同的工具,欲藉此在某種程度上預測未來的事件。
Thumbnail
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交流互動中,就領悟出了自然的法則。 他們了解四季的更迭,天體的運行,世間萬物的生滅,都有一個他們無以名狀的規則在其中作用,因此各地的人類創生出各種形式不同的工具,欲藉此在某種程度上預測未來的事件。
Thumbnail
講到了”覺性”這是我們學習命理要有的觀念 ,每一個命盤當中都有一個覺性,不管在東方或西方的文化 ,在西方的聖經裡說 : 啟初神創在世界 ,人是用神的樣子去創造的 ,在東方說無極而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掛 ,宇宙中所有衍生而出的東西 都存在一個”道” 道在宇宙的萬有裡面 , 每件事情
Thumbnail
講到了”覺性”這是我們學習命理要有的觀念 ,每一個命盤當中都有一個覺性,不管在東方或西方的文化 ,在西方的聖經裡說 : 啟初神創在世界 ,人是用神的樣子去創造的 ,在東方說無極而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掛 ,宇宙中所有衍生而出的東西 都存在一個”道” 道在宇宙的萬有裡面 , 每件事情
Thumbnail
【原文賞析】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經》第四章 道,就像一個無窮無盡的空間,它的力量和作用似乎永遠用不盡。它的深遠和神秘,就像是萬物的根源,讓人敬畏不已。它可以讓人平和安靜,彷彿擁有無窮智慧。它就像是
Thumbnail
【原文賞析】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經》第四章 道,就像一個無窮無盡的空間,它的力量和作用似乎永遠用不盡。它的深遠和神秘,就像是萬物的根源,讓人敬畏不已。它可以讓人平和安靜,彷彿擁有無窮智慧。它就像是
Thumbnail
易經是什麼? 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你也能從電腦,計算機語言1、0的關係,來看易經「一陰一陽」的奧秘。 科技發展是蘊含著「易經」的哲理, 「生生之為易」,易就是生,而生生就是連續不斷地發展變化, 沒有一刻停息,也沒有上帝來創造生命,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通過生存、繁衍、進化
Thumbnail
易經是什麼? 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你也能從電腦,計算機語言1、0的關係,來看易經「一陰一陽」的奧秘。 科技發展是蘊含著「易經」的哲理, 「生生之為易」,易就是生,而生生就是連續不斷地發展變化, 沒有一刻停息,也沒有上帝來創造生命,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通過生存、繁衍、進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