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垂頭菊(Cremanthodium decaisnei)
高海拔山地,太陽輻射強烈,晝夜溫差巨大,土壤基質貧乏,是絕大多數高等動植物的分佈禁區。再說,一但到了雨季,就像排山倒海一般,雨點又大又疾,花瓣被打爛甚至整朵花被打掉的情況很常見,所以很多花就演化出了防雨措施。垂頭菊Cremanthodium decaisnei就是其中一種,它們學會了低頭。真的這樣嗎?
喜馬拉雅垂頭菊(Cremanthodium decaisnei)屬菊科垂頭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部分生長在海拔3500-5400公尺左右的高山草地、草甸、高山流石灘上。在我國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部分地區有分佈。國外尼泊爾、錫金、不丹也有分佈。
其根肉質;莖單生,直立,上部密被褐色有節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無枯葉柄纖維。
叢生葉與莖基部葉具長柄,光滑,基部有窄鞘,葉片腎形或圓腎形,先端圓形,邊緣具淺的,不整齊的圓鈍齒,齒端具骨質小尖頭,稀淺裂,上面光滑,下面有密的褐色有節柔毛,葉脈掌狀;莖中上部葉常1-2,有柄或無柄,葉片小或減退無葉片。頭狀花序單生,下垂,輻射狀,總苞半球形,稀鐘形,被密的褐色有節柔毛,或有時略退毛。
總苞片8-12,2層,外層狹披針形,內層長圓狀披針形,具寬膜質的邊緣,全部總苞片先端漸尖,有小尖頭。舌狀花黃色,舌片狹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急尖,具3齒;管狀花多數,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瘦果長橢圓形,光滑。花果期7-9月。
喜馬拉雅垂頭菊並不像一般的菊花,最明顯的分別就是花頭下垂。
經研究發現,這種「垂頭」生長的習性也是植物與高山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大多數植物的花朵都是直立朝上,這樣便於招蜂引蝶,有利於花粉的傳遞。但在紫外線輻射強烈且時有強降雨的高山流石灘,花朵向上綻放容易使花粉遭受紫外線和雨水沖刷的傷害。而下垂的花朵則能避免紫外線和雨水的傷害。
科學家研究還發現,下垂的花序一方面能很好地保護花粉,使其免受雨水的沖刷和紫外線的傷害;另一方面,在晴天時能夠顯著提升內部的溫度,便於花器官的發育以及種子的成熟。
研究員指出,有些植物更聰明——它們的花朵在天氣晴朗時朝上開放,當降雨來臨時則迅速垂下,既充分地利用了陽光,又很好地避免了雨水對花粉的沖刷。正是這種生存智慧,使得垂頭植物能在環境惡劣的高山流石灘站穩腳跟,一代代繁衍。
追蹤及訂閱出版專題 【植物分享平台】,分享獨特罕見的植物品種, 讓我們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吧!訂閱Premium 每月方案(NT$50)
追蹤及訂閱出版專題【奇趣塊根植物養植全集】,收錄人氣塊根植物品種。僅針對愛好塊根植物的朋友。一次購買NT$300, 永久閱讀!
Blog網站連結【JYY植物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