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萬美金如何在台灣買到100萬美金的房子?一場無聲的貨幣戰爭正在進行中!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要在台灣用85萬美金買到價值100萬美金的房子,主要是利用貨幣兌換的機會。以下是具體步驟和背後的經濟因素:

2025年資金出逃,錢放手上越來越不值錢

2025年資金出逃,錢放手上越來越不值錢

步驟

  1. 將新台幣換成美元:如果你在台灣有資產,先將新台幣兌換成美元。 等待兩三年:在這段時間內,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導致新台幣貶值。 將美元換回新台幣:當新台幣貶值後,用美元換回新台幣,可能會得到更多新台幣。 購買房產:用這些新台幣購買房產,可能會發現以較低的美元價格購買到原本價值100萬美金的房子。

背後的經濟因素

  •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聯儲通過量化寬鬆和降息等方式增加市場流動性,刺激經濟。這可能會導致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升值,從而使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 全球貨幣戰爭: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會影響其國內貨幣的價值。例如,加拿大央行可能會先行擴表,美聯儲隨後跟進。 黃金的重要性:隨著美元霸權受到挑戰,黃金作為一種穩定的價值儲備,越來越受到重視。

結論

利用貨幣兌換的機會,可以在不增加實際資產的情況下,購買到原本價值更高的房產。然而,這種策略依賴於貨幣市場的波動和央行的政策變化,因此需要謹慎評估風險。


#新台幣 #美元 #美聯儲 #貨幣政策 #貶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ssiveSpark被動收入課程啟發系統
82會員
127內容數
為什麼上班族需要這套系統? 🔹 90%的人陷入「時間換錢陷阱」:加班賺外快 ≠ 真正被動收入 🔹 你只需做到這3件事: 1️⃣ 「微流量煉金術」:每天30分鐘將興趣變現的實戰框架 2️⃣ 「自動印鈔模組」:複製已被驗證的7種收入管道藍圖 3️⃣ 「防呆監控系統」:用AI工具即時排除90%營運地雷
2025/04/29
當電玩成為孩子與未來之間的屏障:高三生的數位掙扎 張先生最近夜不能寐。他的兒子即將從高三畢業,考上了不錯的大學,但每天依然將大部分時間花在手機和電玩上。「我感覺就像看著他慢慢被數位世界吞噬,」張先生在一次家長座談會上如此表示,「我不知道該如何引導他面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 這並非孤例。根據教育
Thumbnail
2025/04/29
當電玩成為孩子與未來之間的屏障:高三生的數位掙扎 張先生最近夜不能寐。他的兒子即將從高三畢業,考上了不錯的大學,但每天依然將大部分時間花在手機和電玩上。「我感覺就像看著他慢慢被數位世界吞噬,」張先生在一次家長座談會上如此表示,「我不知道該如何引導他面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 這並非孤例。根據教育
Thumbnail
2025/04/27
走在台北市信義區的街頭,你是否曾注意到那些西裝筆挺的金融精英與創業家?他們不只是擁有財富,更散發著一種無形的氣場。這種氣場不僅來自於他們的穿著打扮,更源於他們的思維模式與行為習慣。在經濟動盪的2025年,掌握「金錢能量」與「外在形象」的關聯,將是你提升財運的重要關鍵。 隨著全球經濟從後疫情時代逐漸
Thumbnail
2025/04/27
走在台北市信義區的街頭,你是否曾注意到那些西裝筆挺的金融精英與創業家?他們不只是擁有財富,更散發著一種無形的氣場。這種氣場不僅來自於他們的穿著打扮,更源於他們的思維模式與行為習慣。在經濟動盪的2025年,掌握「金錢能量」與「外在形象」的關聯,將是你提升財運的重要關鍵。 隨著全球經濟從後疫情時代逐漸
Thumbnail
2025/04/25
智慧與內在和平:為何高能力者常陷入不快樂的漩渦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某科技公司的李先生獨自坐在辦公室裡,窗外是台北燈火通明的夜景。作為公司的首席技術官,他剛完成一項重大專案,團隊成員都已慶祝後離去。然而,在這本該感到成就感的時刻,他卻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空虛。「為什麼我達成了所有目標,卻仍感覺不到快樂
Thumbnail
2025/04/25
智慧與內在和平:為何高能力者常陷入不快樂的漩渦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某科技公司的李先生獨自坐在辦公室裡,窗外是台北燈火通明的夜景。作為公司的首席技術官,他剛完成一項重大專案,團隊成員都已慶祝後離去。然而,在這本該感到成就感的時刻,他卻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空虛。「為什麼我達成了所有目標,卻仍感覺不到快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最近台灣某組候選人意欲推出「零頭款」買房專案,先不論後續可能對房價造成的影響,零頭款買房究竟是不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呢? 其實在美國買房,頭期款就是趨近於零的。 在金融海嘯之前,美國買房「零頭款」算是蠻常見的,即便因為2008年次貸風暴使美國的房地產政策略微收緊,但也只是「略微
Thumbnail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最近台灣某組候選人意欲推出「零頭款」買房專案,先不論後續可能對房價造成的影響,零頭款買房究竟是不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呢? 其實在美國買房,頭期款就是趨近於零的。 在金融海嘯之前,美國買房「零頭款」算是蠻常見的,即便因為2008年次貸風暴使美國的房地產政策略微收緊,但也只是「略微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熱,房價穩定增長。投資房地產具有三大好處:儲蓄、槓桿和長期持有。房價由當地有支付能力的人決定,不易暴跌。建議買房自住者應根據收入謹慎選擇,而投資者可考慮好地段的舊房修繕出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熱,房價穩定增長。投資房地產具有三大好處:儲蓄、槓桿和長期持有。房價由當地有支付能力的人決定,不易暴跌。建議買房自住者應根據收入謹慎選擇,而投資者可考慮好地段的舊房修繕出租。
Thumbnail
台灣的房地產投資,過去幾年來,無論什麼樣的政經環境或是國際情勢,通通只有上漲這個選項,於是乎越來約多人加入炒房行列,但這也讓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產生世代對立! 勳仔本身雖然也有房產,不過主要以自用為主,讓勳仔來聊聊台灣的房地產投資,並且幫年輕世代發點聲吧!
Thumbnail
台灣的房地產投資,過去幾年來,無論什麼樣的政經環境或是國際情勢,通通只有上漲這個選項,於是乎越來約多人加入炒房行列,但這也讓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產生世代對立! 勳仔本身雖然也有房產,不過主要以自用為主,讓勳仔來聊聊台灣的房地產投資,並且幫年輕世代發點聲吧!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這才是媒體應有的討論,我想以此文為基礎繼續討論。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在上海花1000萬人民幣(4472萬新臺幣)買套100平的房子,上海的首付比例是30%,那麽我就要貸款700萬,還款期限30年,縂還款1261萬,月供35000(15萬新臺幣)。 那麽我的一生還有什麽價值,從我買房的那一刻
Thumbnail
這才是媒體應有的討論,我想以此文為基礎繼續討論。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在上海花1000萬人民幣(4472萬新臺幣)買套100平的房子,上海的首付比例是30%,那麽我就要貸款700萬,還款期限30年,縂還款1261萬,月供35000(15萬新臺幣)。 那麽我的一生還有什麽價值,從我買房的那一刻
Thumbnail
前言 這幾年在台灣的年輕人最有感的肯定是原本已經高聳入雲端的房價,又再更高一層樓到連天上玉皇大帝也住不起的十重天闕。 確實,疫情後美聯儲開啟無限QE模式,逼迫全球央行跟隊印鈔,加上俄烏戰爭後的全球原物料價格高漲,使得房地產建築成本上升,資金溢滿注入房市,更帶動炒房客四處追逐好地段的房源,使得
Thumbnail
前言 這幾年在台灣的年輕人最有感的肯定是原本已經高聳入雲端的房價,又再更高一層樓到連天上玉皇大帝也住不起的十重天闕。 確實,疫情後美聯儲開啟無限QE模式,逼迫全球央行跟隊印鈔,加上俄烏戰爭後的全球原物料價格高漲,使得房地產建築成本上升,資金溢滿注入房市,更帶動炒房客四處追逐好地段的房源,使得
Thumbnail
過去八年 台灣股市從不到萬點到突破兩萬點 漲幅155.5% 如果你是台灣50那超過六十萬名的股東 你的資產更是直接多一倍 從大幅依賴中國且產業持續出走 到台灣各產業 能開拓更多國際市場減少對中國依賴 讓產業回到台灣投資 台灣也迎來了經濟的榮景 世紀疫情中 因防疫的決策正確又即時 台灣是受疫情影響最
Thumbnail
過去八年 台灣股市從不到萬點到突破兩萬點 漲幅155.5% 如果你是台灣50那超過六十萬名的股東 你的資產更是直接多一倍 從大幅依賴中國且產業持續出走 到台灣各產業 能開拓更多國際市場減少對中國依賴 讓產業回到台灣投資 台灣也迎來了經濟的榮景 世紀疫情中 因防疫的決策正確又即時 台灣是受疫情影響最
Thumbnail
臺灣房價分析及趨勢歷程,觀察分析臺灣房價上漲的原因及三個階段的現象。
Thumbnail
臺灣房價分析及趨勢歷程,觀察分析臺灣房價上漲的原因及三個階段的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