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跟房市,都非常的熱,股市屢屢創新高不說,房市也是火熱,除了雙北與台中增長緩慢外,另外四都都有一波明顯的漲幅,尤其是桃園新竹,其次是高雄跟台南,都超過了平均漲幅,而且這是平均值,那些漲的房子,大多都不是舊公寓或20年以上的大樓,所以這三五年前購買的新建案,可能漲幅,是平均的兩到三倍不等。
常常說房價會跌的人,都用經濟學的原理,供給與需求,認為台灣的出生率低,幾乎是生不如死,人口漸漸衰減,房價"早晚"要跌的,所以主張不買房,始終在等待低點,這聽起來沒有破綻,但是他們有一個思考誤區,那就是房價的定價機制。
房價其實也是簡單的成本+合理利潤,但是這合理利潤非常值得探詢,誰來定義這個合理價呢?我們來思考一下,願意買房的大多數,有幾個條件:
如此一來,房子不需要讓每個人(或是大多數人)買得起,只要讓這些人買得起就好了,所以這些人大概是這個地區,前10~15%的人,願意負擔的最高價格。
不妨在給你舉一個例子,為何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房價可以漲得如此之兇,那就是那邊生活工作的人,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價格,那房價自動就漲上去,要是科學園區搬走,高收入的人,高收入的科技業員工就會搬走,那自然回到一般當地百姓的水準。
所以現實很殘酷,只要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房價就會越來越高!
首先房地產,相較於其他資產,平均來說較不容易暴漲暴跌,可以說是價格比較穩定,這是房地產的特性。
其次因為房地產在金融屬性上,有儲蓄,有借錢(槓桿),有長期持有三個好處。
我認為如果買得起房子的,其實至少可以買一間,前提是這間是用來自住,而不是投資,而怎麼定義這個買得起呢?就是全家收入的50%,足夠支付房子的所有開支,這裡不僅僅是房貸,你要把管理費,其他修繕費,裝潢費,用10年把成本攤體下去算。
這個標準看似嚴格,但是我認為已經很合理了,再多你的壓力與其他可支配的投資金額,將會不夠靈活與寬裕,買房不就是在某方面,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如果還把自己搞的壓力很大,那這就算經濟的投資划得來,精神上跟機會成本也都是不值得的。
再來如果要投資,唯一的建議,就是買好地段的舊房子,經過修繕裝潢後長期出租,然後等待都更吧。
因為那邊的住房需求跟都更效益才有,短期長期都顧到了,是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