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家庭資產中位數達894萬台幣:背後的資產結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raw-image


高額流動資產的挑戰


1. 平均薪資與生活成本


台灣的平均薪資水平相對固定,而生活成本(如房租或是房貸、食物、交通和教育費用)卻不斷上升。生活成本可能占去大部分的收入,留給儲蓄的空間相當有限。例如,台北市的房租和生活開銷已經是全台灣最高的,這進一步壓縮了可儲蓄的比例。


2. 儲蓄率


即使有儲蓄意識,一般家庭或個人的可用儲蓄比例也可能受限於每月固定的支出。根據先前的估計,即使是將薪資的30%投入儲蓄,達到接近900萬台幣的流動資產也需要非常長的時間。這種長期的積累對於許多家庭來說幾乎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他們必須應對日常的經濟壓力和突發開支。


3. 投資回報


除非個人或是家庭有在股市、房地產或其他投資管道中獲得較高的回報,否則單靠儲蓄累積這樣的資產額是非常緩慢的。這不僅需要節儉和儲蓄,更需要精明的投資決策。然而,投資也伴隨著風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理想的回報。許多台灣人可能因為缺乏投資知識或資金而無法參與高回報的投資管道。


4. 經濟變動和風險


經濟環境的變化,如通貨膨脹、市場波動等因素也會影響資產累積的速度和穩定性。通貨膨脹會侵蝕儲蓄的購買力,而市場波動則可能帶來投資上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了累積高額流動資產的難度。


家庭資產的多元組成


1. 房產


台灣的房地產市場相對活躍,許多家庭擁有一或多個房產,這些房產通常是家庭資產中的主要部分。房產價值隨著市場的上漲而增加,這大大提高了家庭總資產。然而,房產的增值並不代表流動資產的增加。房產通常是非流動性資產,變現速度較慢且成本較高。


2. 投資


包括股票、基金、債券等,這些投資可以在長期內帶來顯著的資本增值或收益。許多家庭利用這些投資工具來增加財富,從而提升總資產。然而,這些資產的流動性取決於市場狀況和投資策略,並非所有投資都能快速變現。


3. 退休帳戶和公積金


如勞保、公務員退休金等,這些都是台灣居民普遍投入的長期儲蓄與投資計劃。這些計劃不僅提供未來的生活保障,還增加了家庭資產的總額。然而,這些資金通常在退休前不能輕易提取,因此對於即時流動資產的貢獻有限。


4. 其他資產


如汽車、珠寶、藝術品等也會計入家庭總資產。這些資產雖然不如房產和金融投資那樣具流動性,但仍然是家庭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它們的變現難度較高,市場需求波動較大。

raw-image


結論


總結來說,對於大多數台灣民眾,想要單靠薪資收入來積累如此高額的流動資產是一個長期且需謹慎規劃的過程。這涉及到節儉生活、積極儲蓄以及有效的資產管理與投資策略。雖然家庭資產的多元組成和家庭成員的收入合作可以有效地增加總資產,使得達到894萬台幣的資產目標更加現實,但這主要體現在非流動資產上。在未來,如果能夠提高薪資水準、降低生活成本以及提供更多的投資教育,或許能夠幫助更多人達成這一目標。然而,在現有的經濟結構下,這一目標仍然對大多數人而言充滿挑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產財富之旅
34會員
122內容數
一名中年上班族。通過多年努力和資產配置,資產已累積到一定程度。雖然尚未實現完全財務自由,但這些經驗讓我在面對裁員風險時能保持財務安全。 在這個沙龍裡,我將分享自己的財務累積經驗與歷程,包括如何通過儲蓄、投資和資產配置達到現階段的財務狀況。希望這些分享能幫助大家在財務管理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共同實現更穩定的財務未來。
中產財富之旅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關稅還在吵,庫存卻已經默默攀升,這波市場熱度不是回暖,是回光返照。
Thumbnail
2025/04/23
關稅還在吵,庫存卻已經默默攀升,這波市場熱度不是回暖,是回光返照。
Thumbnail
2025/04/17
當大家在討論關稅、貿易戰、金價避險的時候,我的問題比較簡單:那我的錢,還夠嗎?
Thumbnail
2025/04/17
當大家在討論關稅、貿易戰、金價避險的時候,我的問題比較簡單:那我的錢,還夠嗎?
Thumbnail
2025/04/16
不是奢侈,是想喘口氣。問題是,每次喘一下,腦袋就開始跑退休模擬器。
Thumbnail
2025/04/16
不是奢侈,是想喘口氣。問題是,每次喘一下,腦袋就開始跑退休模擬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灣的房地產投資,過去幾年來,無論什麼樣的政經環境或是國際情勢,通通只有上漲這個選項,於是乎越來約多人加入炒房行列,但這也讓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產生世代對立! 勳仔本身雖然也有房產,不過主要以自用為主,讓勳仔來聊聊台灣的房地產投資,並且幫年輕世代發點聲吧!
Thumbnail
台灣的房地產投資,過去幾年來,無論什麼樣的政經環境或是國際情勢,通通只有上漲這個選項,於是乎越來約多人加入炒房行列,但這也讓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產生世代對立! 勳仔本身雖然也有房產,不過主要以自用為主,讓勳仔來聊聊台灣的房地產投資,並且幫年輕世代發點聲吧!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台灣的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可能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金融資產集中、房地產和股市、產業結構、貧富差距擴大的影響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台灣的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可能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金融資產集中、房地產和股市、產業結構、貧富差距擴大的影響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主計處說台灣2022年,前20%家庭的平均財富與後20%的相比,其差距達66.6倍;與30年前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 最近要報稅,看到國稅局寄來的年度所得資料清單時,若發現自己所得是比較靠近後段的20%這頭,你會有點不安嗎? 有人進一步指出:只佔人口總數10%的有錢人
Thumbnail
主計處說台灣2022年,前20%家庭的平均財富與後20%的相比,其差距達66.6倍;與30年前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 最近要報稅,看到國稅局寄來的年度所得資料清單時,若發現自己所得是比較靠近後段的20%這頭,你會有點不安嗎? 有人進一步指出:只佔人口總數10%的有錢人
Thumbnail
先說結論: 主計總處時隔30年,再次發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貧富差距從16.8倍擴大至66.9倍。前20%家庭資產淨值平均每戶5133萬元,與最貧窮20%家庭資產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 進一步觀察,前20%家庭的金融資產總額為3,809萬元,後20%的家庭只有222萬元,差距超過17倍。而房
Thumbnail
先說結論: 主計總處時隔30年,再次發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貧富差距從16.8倍擴大至66.9倍。前20%家庭資產淨值平均每戶5133萬元,與最貧窮20%家庭資產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 進一步觀察,前20%家庭的金融資產總額為3,809萬元,後20%的家庭只有222萬元,差距超過17倍。而房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