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財團的愚民政策:你以為的自由選擇,其實是被設計好的

政府與財團的愚民政策:你以為的自由選擇,其實是被設計好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無論是政府還是財團,他們對「群眾的可控性」都有極大的需求。這並不是陰謀論,而是歷史上所有權力機構都會面對的現實挑戰——如何管理大眾,使其順從、不反抗、並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行動。在過去,極權政府透過軍事鎮壓、秘密警察與資訊封鎖來控管人民;而在當代,民主社會不可能明目張膽地使用這些手段,因此改以**「資訊操控」**來達成相同的目標。

這類「愚民政策」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不去思考真正的問題,而是關心不重要的事情,進而確保政府與財團的權力與利益不受挑戰。


一、政府為何需要愚民政策?

1. 防止人民質疑政府的權威與正當性

在民主制度下,政府的合法性來自於民意,但民意是可以被引導的。政府需要透過媒體操控來確保:

  • 人民的注意力不要集中在政府的缺失(如經濟問題、貪污、無效政策)。
  • 而是轉移到**「替罪羊」**上,例如:
    • 外國敵對勢力(如中國、美國、日本等國)
    • 在野黨的惡意攻擊
    • 某個社會族群的問題(如外勞、低收入戶、特定職業別)

舉例: 當政府某項政策失敗,例如房價過高、年輕人薪資低迷時,媒體可能會大量報導:

  • 「年輕人不努力,買不起房是因為自己懶!」
  • 「外國炒房才是問題!」
  • 「台灣人應該團結對抗外國勢力,而不是內鬥!」

透過這樣的手法,政府不需要真的解決房價問題,只需要改變人民的「認知」,讓他們認為問題出在「他們自己的懶惰」或「外國勢力」,而不是政府本身。


2. 維持社會穩定,防止群眾動亂

一個真正自由的社會,人民應該能夠隨時挑戰政府,對政策提出質疑。然而,這會讓執政者的統治變得極為困難,因此,政府必須:

  • 讓人民覺得自己是「被保護」的,而不是「被壓迫」的
  • 讓人民相信自己已經擁有足夠的自由,無需再爭取更多權利
  • 讓人民關心娛樂、名人八卦、政治鬥爭,而不是體制本身的問題

舉例:

  • 在1980年代的台灣,新聞被嚴格審查,媒體只能歌頌政府。
  • 但現在,政府不需要封鎖新聞,而是讓新聞充滿「短期情緒焦點」,讓人民對真正的長期議題(如台灣的經濟發展、科技競爭力、教育制度)失去興趣。

3. 透過分化社會,確保人民無法團結對抗政府

統治者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人民團結起來,挑戰現有體制。因此,政府必須透過媒體與社交平台來製造社會對立:

  • 藍綠對立:讓人民覺得政治只有兩個選擇,並讓他們互相攻擊,忘記真正的問題是「制度本身」。
  • 階級對立:讓年輕人與年長者、富人與窮人互相仇視,而不是針對不公平的經濟結構發聲。
  • 族群對立:讓本地人與移工、南部人與北部人互相敵視,而不是反思政府如何分配資源。

透過這種方式,群眾的憤怒被導向內部衝突,而非挑戰執政當局。這與過去軍事政權使用「內部敵人」來分化人民的策略幾乎完全相同。


二、財團為何需要愚民政策?

如果說政府需要愚民政策來確保權力,那麼財團則需要愚民政策來確保利益最大化

1. 控制消費模式,讓人民成為「穩定的消費者」

在資本主義社會,財團希望人民:

  • 永遠感覺「不足」,因此不停消費(買房、買車、買最新的iPhone)
  • 不懂得理財與投資,讓金融機構能夠持續收割
  • 只關心短期消費快樂,而非長期財務自由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媒體會不斷推廣:

  • 「現在不買就來不及了!」(製造焦慮)
  • 「年輕人應該享受人生,先花再說!」(消費主義洗腦)
  • 「投資很困難,不如把錢交給我們專業的基金!」(讓財團掌控你的財富)

結果: 人民終其一生都在「賺錢→消費→貸款→還債」的循環中,而財團則穩穩賺錢,確保市場的穩定運作。


2. 操控股市,讓散戶成為韭菜

財團如何利用媒體來影響股市?

  • 透過媒體炒作某個產業(如科技股、AI、綠能),吸引散戶進場
  • 當股價高點時,媒體釋放「樂觀消息」,促使更多人買進
  • 當財團準備出貨時,媒體釋放負面消息,讓散戶恐慌賣出

這種「拉高出貨、打低吸貨」的模式,已經成為財團與媒體長期合作的套路。最終結果是,大戶與機構投資者賺走了大部分利潤,而散戶則被割韭菜


3. 壓制新興產業,確保既得利益者的壟斷地位

**真正的創新,對財團而言是威脅,而不是機會。**因此,大企業會透過媒體與政府合作,阻止新創公司崛起:

  • 放大新創企業的失敗風險,讓投資者不敢投資
  • 推動更嚴格的法規與政策,增加新創公司的經營成本
  • 收購潛在競爭對手,然後讓它們慢慢消失

這種策略確保了財團壟斷市場,不讓年輕創業家有機會挑戰現有秩序。


結論:愚民政策的終極目的

政府與財團的需求雖然不同,但最終目標是一樣的:

  1. 政府:確保權力穩固,避免群眾質疑體制或動員推翻政權。
  2. 財團:確保市場穩定,讓人民成為無法財務獨立的「韭菜」,維持消費與投資的可控性。

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

  • 控制媒體,塑造注意力焦點
  • 製造情緒對立,讓群眾無法團結
  • 削弱個體思考能力,讓人民習慣短期快樂而非長期規劃

結論: 你以為自己在「自由選擇」,但其實你的選擇早已被設計

avatar-img
Zeal Chou|One Muse 賦能集團的沙龍
31會員
109內容數
一套結合六大系統的卡牌,透過牌陣可以還原在你所問的問題下,潛意識投射出來的能量狀態。同時可以藉此擁有全局觀、掌握到挑戰與機會,並得出具體解決問題的下一步。進而可以造命改運~聽起來很玄妙吧,我自己一開始也不相信,這是條傳世兩千年的路,讓我們一起慢慢看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AI時代,人類如何提升思考力,避免被AI取代?本文介紹「One Muse顯化系統論」,一套能量導向的系統性思維模型,幫助讀者有效與AI溝通,解決問題並創造AI無法提供的解方。透過切入方式、模型交錯、提問力等三個面向,讓讀者學習如何運用系統性思維,提升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One Muse系統結合東西方哲學智慧,協助使用者突破人生卡點、顯化目標。文章以老子、孔子、佛陀、榮格、蘇格拉底、黑格爾、尼采、Ken Wilber等哲學家的思想為例,闡述One Muse系統背後的哲學思維,並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引導讀者反思自身困境,找到解決之道。
從教練的觀點探討AI輔助教練如何提升效率和創造力,文章分享了AI工具如何協助教練處理例行事務,例如追蹤進度、設計提問、分析情緒等,讓教練能更專注於與個案的深度連結和輔導。同時也介紹了One Muse賦能圈提供的AI工具,以及未來AI在教練領域的發展方向。
在AI時代,人類如何提升思考力,避免被AI取代?本文介紹「One Muse顯化系統論」,一套能量導向的系統性思維模型,幫助讀者有效與AI溝通,解決問題並創造AI無法提供的解方。透過切入方式、模型交錯、提問力等三個面向,讓讀者學習如何運用系統性思維,提升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One Muse系統結合東西方哲學智慧,協助使用者突破人生卡點、顯化目標。文章以老子、孔子、佛陀、榮格、蘇格拉底、黑格爾、尼采、Ken Wilber等哲學家的思想為例,闡述One Muse系統背後的哲學思維,並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引導讀者反思自身困境,找到解決之道。
從教練的觀點探討AI輔助教練如何提升效率和創造力,文章分享了AI工具如何協助教練處理例行事務,例如追蹤進度、設計提問、分析情緒等,讓教練能更專注於與個案的深度連結和輔導。同時也介紹了One Muse賦能圈提供的AI工具,以及未來AI在教練領域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