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而來

隨緣而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阿榮是排灣族人,是一名業餘藝術家,擅長原住民圖騰雕刻,阿榮與太太結婚之後孩子陸續報到,老天爺卻也讓他們連續承受「將近」三次的喪子之痛。當第三個孩子出生時即被醫生診斷「嚴重複合性免疫缺乏症」也就是俗稱的泡泡寶寶,一輩子都要待在無菌室,那時的阿榮開始有一些自省。


每當夜闌人靜,阿榮不免問自己,是不是獵到不應該獵的動物,祖靈在懲罰自己,否則怎麼會連續三個孩子都保不住。從小在深山長大的阿榮,無所不獵,越珍奇越好賣,因為打獵是原住民的傳統,所以他從來沒有質疑有什麼不對,直到第三個女兒出生,眼見又要保不住,他才有一絲覺察。阿榮說,老天爺懲罰人很會抓人軟肋,自己不怕死也不怕痛,就是無法看見孩子受苦,孩子受苦,為人父母就會生不如死。


醫生告訴阿榮,只有找骨髓資料庫才有機會救孩子。醫院努力找了一個月,一直沒有下文,因為做血液建檔的原住民本來就比較少,這個事實全家人再次陷入絕望。所幸不久之後,醫生捎來配對成功的消息,就等對方點頭答應,全家人興喜若狂,卻也帶著一絲擔憂,萬一對方有不可抗力的因素而無法捐贈,阿榮的女兒一樣沒有活路。


千算萬算不值上天一劃,一個人做了很久的努力,費盡心力或是傾家蕩產,卻仍然爭不過天的一個毛細孔,而老天爺若真心要幫一個人,就是隨手輕輕一揮這麼簡單。阿榮的小女兒找到救命恩人,而救命恩人也在第一時間允諾,阿榮全家人感激涕零。


因緣如此,六年後,阿榮的女兒已經上幼稚園,是一名身體健康、快樂無憂的小朋友。當時捐贈幹細胞給阿榮女兒的人,竟是一名魯凱族的原住民,在牙醫診所當護士,平時是教會的執事,她說,上帝教會她時時行愛與行善,所以當她知道自己能救人,義不容辭。受贈者住高雄,捐贈者住屏東,都是原住民,這一份深邃的血緣連結來自於千萬年以前所結下的好緣或一句承諾,今生受苦,有我來救。


老智者常說,保持善良,廣結善緣,守好口業,寬容自省,這樣子的人容易擺脫困境,冥冥中有貴人來相助。人生漫長,考驗很多,小考驗自己牙一咬就衝過去了,中考驗則需要家人與親友助一臂之力,若是大考驗就需要來自社會大眾的貴人運,如果我們沒有廣結善緣,總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又經常言語刻薄,這種「禍從口出,福從口漏」的行為,當有一天遇到天大難關,又要上哪裡去求貴人。貴人從心來,心善,貴人便處處。


#自修自得

#守口即守福

#廣結善緣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7會員
1.5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輕時在台北當麵包學徒的黃董,學成出師之後返回高雄找工作,接著當兵兩年。服完兵役的黃董開始想要在事業上一展長才,他努力找店面、裝潢、招聘,當一切完美就緒之後,黃董也正式「出道」,完成擁有一間時尚兼美味的烘焙店的夢想。 黃董每天最早進店,也最晚下班,他很努力工作,也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員工,希望自己
阿霞跟阿忠是一對做建築包工的夫妻檔,因為為人老實,蓋樓的工夫又好,在附近鄰里搏得好名聲,只要是社區型的案子大都由這對夫妻團隊所負責。 阿忠對家庭很有責任感,也很善良,有一天,他受邀進慈善團體做志工,一做好幾年。直到有一天,阿忠生病了,臨終前跟阿霞表示想要捐大體給醫學院解剖當「無語老師」,可是當
在二○○三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黃先生的事業一帆風順,在大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因為大環境的不景氣而被資遣。不過,他沒有沮喪,因為不久之後,他就被另一家公司網羅,準備另謀高就。就在入職的前幾天,他突然遲疑了,他想到家鄉的老母親七十八歲了,不知怎麼的,他內心升起一股回家照顧老母親的念
有一位婦人,很會做菜,她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吃過的人無不稱讚。不過色香味俱全的另一面就是重油、重鹹、重辣,罹患慢性病的機會就增多了。特別是婦人的婆婆,腎臟功能比正常人弱,這幾年努力加餐飯的結果就是糖尿病和三高纏身,終於在醫生嚴重警告下不得不戒口。 婦人為了婆婆的健康,另煮相對無色無味的食物給婆婆
楊居士的媽媽如果還健在,應該已經一百一十歲了。楊居士的媽媽叫許鑾,十七八歲嫁入一貧如洗的楊家,生下七八個小孩,不管夫妻如何節省度日,全家人一天只夠吃一餐,偶爾兩餐,三餐都有得吃是奇蹟。楊家實在太窮了,左鄰右舍都看不起他們,婦人聚在一起聊天總是對楊家多所嘲諷,就像台灣話說的,「看人真嘸。」 許鑾
老智者說,每個人都知道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法則,卻總是一再為情所困惑、為生死所束縛、為病痛所煩惱,那都是因為我們知理卻不通理,有聰明應付生活,卻沒有智慧看淡生死。總是,為既定的事實不斷的傷感懷憂,若能聞法入心,先了解苦的來源再去解脫苦的束縛,逆境中也能輕安自在。 貴香阿嬤七十八歲了,她跟先生五十
年輕時在台北當麵包學徒的黃董,學成出師之後返回高雄找工作,接著當兵兩年。服完兵役的黃董開始想要在事業上一展長才,他努力找店面、裝潢、招聘,當一切完美就緒之後,黃董也正式「出道」,完成擁有一間時尚兼美味的烘焙店的夢想。 黃董每天最早進店,也最晚下班,他很努力工作,也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員工,希望自己
阿霞跟阿忠是一對做建築包工的夫妻檔,因為為人老實,蓋樓的工夫又好,在附近鄰里搏得好名聲,只要是社區型的案子大都由這對夫妻團隊所負責。 阿忠對家庭很有責任感,也很善良,有一天,他受邀進慈善團體做志工,一做好幾年。直到有一天,阿忠生病了,臨終前跟阿霞表示想要捐大體給醫學院解剖當「無語老師」,可是當
在二○○三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黃先生的事業一帆風順,在大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因為大環境的不景氣而被資遣。不過,他沒有沮喪,因為不久之後,他就被另一家公司網羅,準備另謀高就。就在入職的前幾天,他突然遲疑了,他想到家鄉的老母親七十八歲了,不知怎麼的,他內心升起一股回家照顧老母親的念
有一位婦人,很會做菜,她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吃過的人無不稱讚。不過色香味俱全的另一面就是重油、重鹹、重辣,罹患慢性病的機會就增多了。特別是婦人的婆婆,腎臟功能比正常人弱,這幾年努力加餐飯的結果就是糖尿病和三高纏身,終於在醫生嚴重警告下不得不戒口。 婦人為了婆婆的健康,另煮相對無色無味的食物給婆婆
楊居士的媽媽如果還健在,應該已經一百一十歲了。楊居士的媽媽叫許鑾,十七八歲嫁入一貧如洗的楊家,生下七八個小孩,不管夫妻如何節省度日,全家人一天只夠吃一餐,偶爾兩餐,三餐都有得吃是奇蹟。楊家實在太窮了,左鄰右舍都看不起他們,婦人聚在一起聊天總是對楊家多所嘲諷,就像台灣話說的,「看人真嘸。」 許鑾
老智者說,每個人都知道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法則,卻總是一再為情所困惑、為生死所束縛、為病痛所煩惱,那都是因為我們知理卻不通理,有聰明應付生活,卻沒有智慧看淡生死。總是,為既定的事實不斷的傷感懷憂,若能聞法入心,先了解苦的來源再去解脫苦的束縛,逆境中也能輕安自在。 貴香阿嬤七十八歲了,她跟先生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