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嬰兒車

老嬰兒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的人覺得苦瓜是甘,有的人覺得是苦,甘與苦,全憑個人的口感體驗。就好比生活,有些人在逆境裡不感覺苦,有的人卻連呼吸都充滿苦澀味。前者好過日子好修行,不會被境界所牽制,後者搞不定心情擺不平煩惱,心裡的毒排不出去,又談何修行。


採月阿嬤從六十歲那年就騎摩托車出門撿回收,後來年紀漸大,改騎腳踏車,後來變成推四輪車,最後換成八輪的嬰兒車。整整二十年,這一路走來,阿嬤推嬰兒車淨化環境的身影讓鄰里居民從原本的訕笑、嘲諷漸漸轉變成讚嘆、尊重和感佩,阿嬤用自身的修為幫助他人降伏惡念,讓別人擁有一份隨喜功德和修身養性的福緣。


七十五歲是阿嬤的災劫年,一年內發生三次車禍。有一天,阿嬤過馬路時不小心被機車撞倒,肋骨裂了五六根,當下的她動動手、動動腳,發現身體還能動,心裡很高興,就醫後在家躺了兩天就又出門做事了。第二次車禍傷到手骨,阿嬤很擔心手不能動沒辦法做回收,幸好碰到好醫生,讓她的手傷很快痊癒。第三次車禍,阿嬤被撞飛躺在地上的時候想著還有呼吸,應該是任務還沒結束,老天爺不收。平安度過災劫年,採月阿嬤對生死看得很淡,把握還能做的機緣,一天出門收兩趟,阿嬤說,能跑能走卡贏黃金萬斗。


阿嬤一開始做志工的時間很緊迫,六十歲開始照顧洗腎的先生,還要帶三個孫子,家裡的事忙完了,才有時間出門做志工。有的人在焦頭爛耳的家業中忙得團團轉,沒有心思心情為社會服務。然而,阿嬤分得很清楚,因為心清淨也坦然,她說照顧先生是本份,照顧孫子是體貼孩子,而做志工是修善修福,只要把時間安排好就好。


老智者說,有些人做好事踢到鐵板就怨聲載道,怪老天爺沒有保佑。採月阿嬤不同,做了十多年的公益,一年內遭遇三次車禍,她都用感恩的心對面,所謂關關難過關關過,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又豈能不感謝上天的安排。修行是修心,修我們這一顆躁動不安,隨境而動的心,只要把心安住,就能隨圓就方,不受境界擺佈。


#修心

#感恩

#境隨心轉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6會員
1.5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位中年婦女分享自己已逝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前的造作,對照幾年來家人的困境與惡運,只能說因果不虛。 婦人的爺爺奶奶早年為了做生意,跟親友鄰居借了很多錢,當生意做起來了,夫妻倆便收拾包袱帶著孩子離鄉享福去,把還債這件事拋諸腦後,甚至好幾年不敢返鄉就是為了避開債主。債主之中有人家道中落,或家人生
平均而言,一個家庭大部份都會出現一個讓父母特別傷腦筋的孩子,有人說,這是現世報,也有人說,這是親子習題的考驗。與家人的關係總是千絲萬縷,有恩怨情仇,也有愛恨交織,有緣成為一家人,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段因緣,用智慧與寬容去善解。 淑梅國中二年級就跟男同學談戀愛了,當時住在台北東區的她,總是在下課後跟
阿雄年輕時在西餐廳做學徒,很會泡咖啡、泡水果茶,以及泡妞。當年,阿嬌在同一家餐廳當外場服務員,兩人看對眼之後就走進禮堂當夫妻,當時兩人在台北租屋生活,總計生下五個孩子。阿雄婚後不改習氣,吃喝嫖賭樣樣通樣樣精,阿嬌好言相勸不成,最後乾脆自己也跳下去賭,就是要讓阿雄感受家不成家、夫妻不成夫妻的模樣。
阿榮是排灣族人,是一名業餘藝術家,擅長原住民圖騰雕刻,阿榮與太太結婚之後孩子陸續報到,老天爺卻也讓他們連續承受「將近」三次的喪子之痛。當第三個孩子出生時即被醫生診斷「嚴重複合性免疫缺乏症」也就是俗稱的泡泡寶寶,一輩子都要待在無菌室,那時的阿榮開始有一些自省。 每當夜闌人靜,阿榮不免問自己,是不
年輕時在台北當麵包學徒的黃董,學成出師之後返回高雄找工作,接著當兵兩年。服完兵役的黃董開始想要在事業上一展長才,他努力找店面、裝潢、招聘,當一切完美就緒之後,黃董也正式「出道」,完成擁有一間時尚兼美味的烘焙店的夢想。 黃董每天最早進店,也最晚下班,他很努力工作,也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員工,希望自己
阿霞跟阿忠是一對做建築包工的夫妻檔,因為為人老實,蓋樓的工夫又好,在附近鄰里搏得好名聲,只要是社區型的案子大都由這對夫妻團隊所負責。 阿忠對家庭很有責任感,也很善良,有一天,他受邀進慈善團體做志工,一做好幾年。直到有一天,阿忠生病了,臨終前跟阿霞表示想要捐大體給醫學院解剖當「無語老師」,可是當
有一位中年婦女分享自己已逝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前的造作,對照幾年來家人的困境與惡運,只能說因果不虛。 婦人的爺爺奶奶早年為了做生意,跟親友鄰居借了很多錢,當生意做起來了,夫妻倆便收拾包袱帶著孩子離鄉享福去,把還債這件事拋諸腦後,甚至好幾年不敢返鄉就是為了避開債主。債主之中有人家道中落,或家人生
平均而言,一個家庭大部份都會出現一個讓父母特別傷腦筋的孩子,有人說,這是現世報,也有人說,這是親子習題的考驗。與家人的關係總是千絲萬縷,有恩怨情仇,也有愛恨交織,有緣成為一家人,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段因緣,用智慧與寬容去善解。 淑梅國中二年級就跟男同學談戀愛了,當時住在台北東區的她,總是在下課後跟
阿雄年輕時在西餐廳做學徒,很會泡咖啡、泡水果茶,以及泡妞。當年,阿嬌在同一家餐廳當外場服務員,兩人看對眼之後就走進禮堂當夫妻,當時兩人在台北租屋生活,總計生下五個孩子。阿雄婚後不改習氣,吃喝嫖賭樣樣通樣樣精,阿嬌好言相勸不成,最後乾脆自己也跳下去賭,就是要讓阿雄感受家不成家、夫妻不成夫妻的模樣。
阿榮是排灣族人,是一名業餘藝術家,擅長原住民圖騰雕刻,阿榮與太太結婚之後孩子陸續報到,老天爺卻也讓他們連續承受「將近」三次的喪子之痛。當第三個孩子出生時即被醫生診斷「嚴重複合性免疫缺乏症」也就是俗稱的泡泡寶寶,一輩子都要待在無菌室,那時的阿榮開始有一些自省。 每當夜闌人靜,阿榮不免問自己,是不
年輕時在台北當麵包學徒的黃董,學成出師之後返回高雄找工作,接著當兵兩年。服完兵役的黃董開始想要在事業上一展長才,他努力找店面、裝潢、招聘,當一切完美就緒之後,黃董也正式「出道」,完成擁有一間時尚兼美味的烘焙店的夢想。 黃董每天最早進店,也最晚下班,他很努力工作,也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員工,希望自己
阿霞跟阿忠是一對做建築包工的夫妻檔,因為為人老實,蓋樓的工夫又好,在附近鄰里搏得好名聲,只要是社區型的案子大都由這對夫妻團隊所負責。 阿忠對家庭很有責任感,也很善良,有一天,他受邀進慈善團體做志工,一做好幾年。直到有一天,阿忠生病了,臨終前跟阿霞表示想要捐大體給醫學院解剖當「無語老師」,可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