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台塑企業兩位創辦人王永慶和王永在先生,在高雄「獅甲地區」成立福懋塑膠公司,興建台灣第一座PVC工廠,是台塑的「起家厝」,對高雄及台塑都具有特別的意義,2014年停產後,申請文化資產保存,捐贈5筆土地,捐出8.4億元成立基金會,設立「台塑王氏昆仲公園」。原為台塑高雄廠的所在地,華麗轉身為高雄第一座工業遺址公園,成為高雄文化資產園區。於2023年4月15日園區正式開放。
園區館內|09:00 - 17:00 (週一休館)戶外場域|全年開放園區商鋪|11:00 - 20:00 (週一店休)
園區地址|80660 高雄市前鎮區中山三路39號

園區保存13棟歷史紀念建築物,展示建物有
*王創辦人辦公室
早期為王氏兄弟的辦公室,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於1961年改建增設董事長室,二位創辦人在規劃企業的發展藍圖。遊客可以進入觀看創辦人當年辦公室的擺設展示。



*塑膠產業館
興建於1960 年,早期的資材倉庫,現今作為塑膠產業館,一樓展示台塑、南亞早期生產相關機具,包含台塑第一套4噸PVC重合槽、南亞0號膠布機,印刷機及壓花機等,這些都是台塑企業的第一部機器,也是台塑企業的發展基礎。




*鐘樓
當時為警衛室,屋外高懸著一個古老的大敲鐘,全廠員工作息依據此鐘響,上下班各敲三響三次,共九響;休息時間各敲一響三次,共三響

*王創辦人故居
興建於1959年,是王永在創辦人於1959-1968年駐高雄廠時期的居所,這十年間的駐廠歲月,正是台塑企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呈現創辦人以廠為家之精神
1F 遊客服務中心
1F 王永慶創辦人臥室。當年王永慶每周一為了能在此與幹部會議,週日由台北坐夜車回高雄已半夜,體會奔波辛勞,特讓出起居較方便的一樓臥室使用
2F 王永在創辦人臥室

一樓王永慶卧室

二樓王永在卧室

*員工福利社
興建於1960 年,曾為員工宿舍,1956 年宿舍興建之初,廠內就有理髮廳及販賣部,至1965 年增加修錶店、燙洗衣部、小賣部、小吃部、冷飲部,後期還有桌球室、撞球室、圖書室等,當時王永在特別邀請鹽埕埔的理髮師傅來執業,深受員工喜愛,多名理髮師傅應付不暇。顯示企業負責人重視員工福利與生活機能。現今此區域經營簡餐飲料,文創市集,商品販售等店面與攤位開設。


*昆仲食舍-阿媽的私房菜
於1967年興建三層樓的單身宿舍,供外縣市及輪班人員住宿。
此建物將為台塑企業首間自營餐飲體系,目前尚在建置中,將推出王氏家宴菜、台塑牛小排及養生餐點,將用味蕾感動人心,傳遞創辦人母親王詹樣女士當時照顧員工的溫暖。
*戶外設施--煙囪
興建於1957年,高度約30米,是高雄廠區最高的建築物,這支煙囪象徵著台灣第一座PVC工廠蓬勃發展的開始。現今週圍及頂端設置LED燈,成為高雄市區光柱象徵。

*戶外設施--二代重合槽
1957年台塑高雄廠在產量少、成本高,無法供應外銷,王氏昆仲逆勢增購17噸的二代重合槽,於1958年完成第一次產能擴充,漸漸打開外銷市場

台灣塑膠公司(Formosa Plastics Corporation)的簡寫FPC,噴水池呈現當時的景象
昆仲公園園區旁邊還有一塊隸屬國有財產局的大空地,兩者加在一起,將比農十六更大、更好的超級大公園。大家有空可以來走走,免費參觀塑膠產業發展的歷史教育園地,以及文創餐飲空間。

草坪老樹下,好友席地休閒聊天,享用零食飲料
---by lin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