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近2萬人遷村案啟動!與重工業區作鄰居的大林蒲,其實幾十年前只是個純樸臨海村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raw-image


如果你可以選擇自己住家周圍的環境,你會希望是被綠意盎然的公園包圍、還是可能會造成環境汙染的工業區呢?想必大家的答案,應該都非常明顯,畢竟從最現實的房地產市場來看,面對永久公園綠地的案件,在價格上絕對佔有一定的優勢。

但這個美好憧憬,對於高雄市的大林蒲居民來說,可就是個非常難達成的盼望,因為從這裡任一個建築頂樓放眼望去,總能看到附近眾多的工業廠房、煙囪以及排放而出的氣體,但其實早期的大林蒲,只是個單純靠海、擁有大片沙灘的小村落,究竟是甚麼原因,變成現在工廠林立的景象?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萬人遷村計畫是什麼?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Y8t9xasbvHU


大林蒲在哪裡?為何要遷村?

高雄市,在這十多年來可說是迎來相當大程度的變化,尤其光是捷運進度,就有輕軌成環營運、紅線岡山路竹延伸段的RK1站,準備在2024年通車,還有黃線部分標案正式動工以及決標等等新消息,其次則是高雄港偏北邊的各種建設,包括駁二藝術特區、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港旅運中心陸續完工啟用,或者也可以把2013年跟2024年,兩次黃色小鴨登台、在現場拍到的照片相互對比,應該會看出更具體的差別。

raw-image


不過,整個高雄港並不是只有剛剛提到、現在偏觀光取向的上半部區域,在更南邊一點、也就是往林園的方向靠近,這裡存在著跟前面截然不同的風景,也就是一整片的臨海工業區。而進駐於此的公司,大家也十分熟悉,包括了中油、中鋼、台船、台電,其餘部分則是更東邊較小型的工廠,還有靠近海岸的洲際貨櫃中心第一期與第二期、南星計畫區。

raw-image


而在大家看到地圖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一個很奇異的地方,也就是沒有標示出來、被許多區塊包圍起來的長方形區域,是拿來做什麼的?欸,沒錯!這就是本集影片的主角,大林蒲遷村計畫的範圍。

raw-image


從行政區劃分來看,這個區域屬於高雄市小港區,看的更詳細一點,則是大林蒲、邦坑與鳳鼻頭三個聚落,或是由北而南的鳳源里、鳳林里、鳳森里、鳳興里、龍鳳里以及鳳鳴里,因此有些人也把這個區域稱作沿海六里,總人口數依照2019年的調查為19989人,快接近2萬大關。

raw-image


但除了用地圖看出大林蒲遷村計劃的實際範圍外,其實在地圖上,還有一個最令人相當訝異的地方,也就是這個擁有萬名人口的區域,距離剛剛提到的重工業區,基本上就只有一條馬路的距離、中間連個大型綠帶都沒有,因此每當新聞報導到大林蒲遷村消息,一定會出現這種,站在自家頂樓往外看去,就能看到許多工廠、電塔與煙囪的畫面,而891這個數字,是許多新聞媒體報導的煙囪數量,站在馬路上還能經常看到許多重型運輸車輛,行駛而過。

raw-image


並且除了北邊的工業區,西邊還有洲際貨櫃中心、南邊則是有南星計畫,可說是呈現出三面都被包圍的奇特景象。當然,大家的重點還是都放在北邊最大片的工業區上,尤其這片區域坐落煉油廠、發電廠、煉鋼廠等等設施,免不了會帶來相當程度的環境汙染,也是計畫書中多次提到大林蒲遷村的原因。

raw-image


不過在看大林蒲的居民究竟要搬去哪裡、以及整個過程有甚麼爭議之前,既然提到了萬人村落竟然緊鄰工業區的狀況,我們就得先釐清一個根本性的大問題,也就是這片工業區究竟是怎麼出現的?以及為什麼住宅區跟工業區,只隔了一條馬路呢?


誰先來的?誰又該搬家?

要釐清聚落跟工業區先來後到的問題,其實十分簡單,從當時的航照影像就能看的一清二楚。這是目前大林蒲以及部分高雄港的地圖,紅色區域是大林蒲遷村計畫的範圍。

raw-image


接下來我們回到1944年的高雄,可以發現紅色區域內的聚落,雖然範圍變小,但位置幾乎沒有太大改變,反倒是鄰近的重工業區,變成了範圍廣闊的農田魚塭,而面海一側還有一長串的沙灘,而剛剛提到的貨櫃中心、南星計畫區通通不存在,可說是很標準的臨海小村落。因此問題解答,導致大林蒲需要遷村的重工業區,是後來才出現在這裡的。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林蒲周邊區域,變成現在工廠與煙囪林立的景象呢?

raw-image


我們時間繼續往下走,來到1960年的高雄,從當時的航照影像來看,其實整個高雄港的發展範圍並沒有這麼大,甚至把地圖放大一點來看,還能看到早已存在的大林蒲聚落街道,像是鳳林路、中心路等。

raw-image


不過後續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首先是1960年後,包括現在的台電大林火力發電廠、中油大林煉油廠、中國鋼鐵公司、台灣國際造船廠,陸續在大林蒲附近設廠,並且我們可以從1973年的航照影像看到具體的改變,也就是大林蒲西北方出現的多個大型圓筒狀設施,以及附近原本1960年還存在的農田魚塭,部分區塊出現正在施工的情況。

raw-image


甚至在1970年代,政府徵收附近農地後成立臨海工業區,範圍從大林蒲以北,一直到現在高雄餐旅大學附近,而根據官網的數據,整個臨海工業區在1983年開發完成,目前總面積來到1560公頃,總共有501家廠商進駐,而進駐公司的產業雖然有點細,不過可以看到幾個關鍵字,包括金屬製品、化學製品、運輸工具製造、電力設備等等,成為當時台灣頗為重要且產值相當高的工業區。

raw-image


而在臨海工業區成立後,附近的開發並沒有停下腳步,1990年南星計畫啟動,這次瞄準了大林蒲靠近海岸的地區,也就是把原本為了解決沿岸地區海水侵蝕問題,而出現的約80公頃海埔新生地再度擴張,並且以工業物品為材料、開始填海造陸,讓大林蒲原本的濱海村落樣貌變成內陸村。

raw-image


以及後續進行的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讓位於大林蒲西北邊的鄰居紅毛港,開始進行遷村計畫,並且變成新式貨櫃碼頭,以及石化油品儲運中心用地。

raw-image


因此從上面的內容就能知道,這片區域從1960年代到現在,整片土地可說是歷經非常劇烈的變動,而如果先暫時撇開填海造陸的工程不說,光是1960年代開發的工業區,就為更早在這定居的大林蒲居民,帶來環境上的衝擊,包括空氣汙染、噪音與眾多車輛穿梭於此,更導致現在進行遷村計畫的時候,部分拒絕搬遷的居民抱持著「明明是我的祖先先住在這裡,重工業區是後來才搬進來的,而這幾十年來,我們不僅被迫承受汙染的威脅,後續為甚麼又是我們得搬走,而不是要求這些工廠減少污染、遷走、甚至關廠?究竟這個工業區計畫是誰規劃的?當時有沒有考慮到有人住在旁邊?誰來補償我們的損失?」等等眾多不滿。

raw-image


而這種不滿的聲浪,其實早在1990年代就陸續爆發,甚至造成激烈的流血衝突。


汙染、爆炸與抗爭

其實工業區在進駐後,就發生多起因為污染與事故所爆發的抗爭,其中又以1992年的抗爭最引人注目。1992年5月2日,中油大林煉油廠在晚間發生巨響,同時伴隨不明氣體排出、導致當地多位居民身體不適就醫治療,隨後上百位居民發起圍廠抗爭行動、要求中油公司提出說明解釋,並且搭起棚架決定進行長期抗爭,但卻在幾天後,警方開始拆除棚架時,情況突然升級成嚴重的警民流血衝突,最後更有39人遭到起訴,是當時類似事件中起訴人數相對多的案件。

取自聯合報

取自聯合報


而整個事件的關係人,每個都抱持著不同的立場,像是中油廠方表示當天排出的氣體是鍋爐白色水蒸氣,並非有毒氣體,而握有監測資料的環保署也認為,當天晚上的監測資料,顯示中油並無造成汙染,但居民對這個說法無法接受,並表示類似的事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只要每發生一次事故,巨大聲響與火光都讓人擔心受怕,並且還得長期忍受受到汙染的環境,因此提出了回饋金、每戶賠償金與油電半價優待等要求,但也因為這樣,導致中油與當地民眾雙方難以達成協議。

raw-image
raw-image


而在後來爆發的警民衝突中,警方則是指出有人在抗爭過程丟擲石塊、鐵椅與汽油彈,也導致新聞報導中使用「暴民」來稱呼抗議群眾,而居民則是反控警察強行使用暴力驅離,甚至追到民宅內抓人、毆打不相關地民眾,更認為後續的起訴與判刑,導致部分居民之後再也不敢表達意見、參與抗爭。

raw-image


而這起事件只是多年來的其中一件而已,之後還有1993年大林廠第六硫磺工場二氧化硫氣體外洩、1996年台電大林發電廠變壓器爆炸、1997年中油大林廠液化石油儲氣槽爆炸等等事件,都同樣爆發大大小小的抗爭。而在這些抗爭行動中,就讓「遷村」的這個想法,慢慢成為一個大家開始思考討論的選項。


畢竟對於附近的工廠來說,不管在怎麼進行汙染物管控與減量,一定多多少少還是會產生汙染,並且根本不可能保證不會再次出現事故。但對於當時的政府來說,如果讓大林蒲地區的居民遷村,得考慮到會不會讓其他、同樣也是鄰近工業區的居民,提出一模一樣的遷村計畫與條件,因此遷村計畫並沒有在一開始提出就馬上啟動,而是等到幾十年後,位於大林蒲西北邊的鄰居紅毛港,在2007年完成遷村後才逐漸明朗化,並且高雄市政府先後在2011年跟2016年,先後進行各一次的意見調查。

raw-image


但是,將近2萬人的遷村計畫,一定有不少問題需要克服。


萬人遷村計畫啟動

大林蒲遷村計畫,主要就是把地圖上紅色範圍的大林蒲、邦坑與鳳鼻頭地區,總共快2萬人的當地居民,搬移到高雄國際機場與中安路以北、中山高速公路以東、還有鳳山溪以西一帶。而除了所有的人必須搬遷、建築需要拆除外,包括三間學校、宗教設施與宗祠等等建物,也必須全部搬遷,可見整個計畫有多複雜,光是座談會與協調會,前前後後就開過非常多次。

raw-image


當然,所有計畫要開始執行,最現實的一定是經費問題。針對這個部分,最終是行政院在2019年,核定了新材料循環產業園計畫,那你一定會問這個計畫,跟大林蒲搬遷有甚麼關係,欸當然是有的,因為這個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計畫,就是預計設在大林蒲搬遷計畫、以及先前部分南星計畫所填出來的土地上,預計開發面積來到約301公頃,而依照之前核定的內容,大林蒲遷村經費是589.81億元,並且後續在2023年12月,行政院通過修正計畫後,再把大林蒲遷村經費增加到800億元。

raw-image


不過雖然經費來源有著落,但因為整個搬遷計畫,跟新材料循環園區綁在一起,就有居民擔心如果有個萬一、後續計畫停擺,會不會連帶影響整個搬遷計畫。以及這個計畫適用產業創新條例,但條例中有寫到徵收兩個字,讓反對搬遷居民擔心,雖然市政府目前表示不會使用強迫手段,要求居民簽署同意書,但假如之後整個計畫要啟動時,會不會依法徵收不願意搬遷居民的土地?

raw-image


以及就算有意願搬遷,在過程中也得面對許多問題,包括會不會因為搬遷蓋新家而負債、無房無地的居民該怎麼辦、原本擁有漁保或農保的資格,會不會被取消、能不能先建後遷等等疑慮。當然,部分問題市政府是有解答與配套措施,不過這部分就太細了,詳細資訊請洽相關單位詢問。


除了剛剛上面提到的問題外,受到搬遷計畫影響的當地居民,還有個大哉問,也就是「我們搬遷到底有沒有用?」,而會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未來即將進行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究竟會進駐哪些產業與公司還是未知數,而從環評資料來看,雖然加入資源與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概念,但還是有像是化學材料、橡膠、塑膠、金屬製品等製造業進駐,再加上依舊存在的臨海工業區,其實汙染還是持續存在,只是程度跟以前相比可能會有所下降。

raw-image


二是如果今天風向是由海洋吹向陸地,汙染物還是可能會飄散到鄰近的住宅區。因此部分居民認為,希望能知道未來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究竟會有哪些公司進駐。當然,受到搬遷計畫影響的居民,還是有一定比例相當贊成這個計畫,畢竟從先前的調查來看,贊成遷村的比例都超過一半,但也因為這樣,有時也會演變成原本住在同社區的好鄰居,因為對於搬遷計畫的不同立場,就此出現隔閡的狀況,以及眾多居民對於計畫內容細節,有許多不同的想法。


究竟誰該負責

雖然大林蒲的遷村議題,是近十年來才逐漸明朗的計畫,但如果把時間軸拉長,從1960年代開始到現在,整個大林蒲並包括周邊的紅毛港、鳳鼻頭等等地區,從先前的靠海村落,經過60幾年的時間發展後,成為與重工業區做鄰居的內陸村落,整個景象可說是有了徹頭徹尾、天翻地覆的變化。

raw-image



而換個角度來看,整個大林蒲遷村所要面對的問題,其實也從相對單一的環境汙染,變成要顧及人民財產、人權、居住權等等層面的議題,也讓整個計畫越來越複雜且棘手。

尤其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比大林蒲更早面臨遷村命運的紅毛港居民,從一開始計畫推動到真正完成遷村,中間過程歷時快要40年、耗時過久,並且整個計畫內容變動幅度過大,因此造成紅毛港居民在遷村過程中,極大的反彈,像是當初曾經把大林蒲,列為紅毛港的遷村地點,而如果成真的話,那些從紅毛港過來的民眾,現在又得面臨第二次遷村,還有紅毛港遷村後,許多居民四散各處等等負面消息,都成為大林蒲居民,對於搬遷計畫相當不安的原因之一。

raw-image


而回到大林蒲遷村計畫的最根本原因,究竟臨海工業區為什麼會蓋在這裡?以及誰該為了這個計畫負責?我們可以先從幾個不同的視角,稍微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首先從歷史來看,高雄港在日本時期,就已經存在不少與重工業相關的生產設施,像是1940年代的獅甲地區有不少工場進駐。

raw-image


而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或許是急於恢復經濟與港口運作,再加上高雄港是台灣南部少有的天然良港下,這裡就逐漸成為重要港口。從經濟層面來看,1950年代的台灣經濟日益發展,正處在大力發展工業的時代,而在工廠上班跟高薪資幾乎是劃上等號下,大家也都以賺更多錢、過更好生活為目標,環境議題相對而言就成為不太重要的項目。

而後續高雄港吞吐量逐年增加、需要更完善的港埠設施,加上重工業的進出口原料,大部分是以海運為主,港口附近就成為良好的設廠與擴廠地點,隨後臨海工業區也隨著政策通過而建立,還有為了支撐產業跟社會發展下,開始在附近興建發電廠,最終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raw-image


但棘手的問題來了,當社會上經濟水準逐漸提高後,大家越來越重視環境議題,曾經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工廠,變成令人唾棄的設施,其中又以污染與噪音最難解決。而聚焦到鄰近大林蒲的臨海工業區,除了比較知名的大型公司外,裡面也包括上百家的小型工廠,究竟要怎麼抓某個單一污染源、是哪間公司排放的,成為一個難題。

並且關廠同樣也是個困難題目,畢竟眾多工廠聚集在這裡一段時間,已經形成相關性極高的產業鏈,還得牽涉到搬遷所需的龐大經費、關鍵性物資生產中斷,以及一個最根本的,就是要徹底消除污染,勢必整個臨海工業區的500多家大大小小工廠,都得全部搬家,就衍伸出哪裡可以容納這些工廠、會不會又引來其他抗爭的問題。因此非常無奈的,或許在最一開始、1960年代那批工廠進駐時,沒有把工業區與住宅區做區隔,又或是沒有做好完善的國土規劃下,最終似乎也只剩下,把住在附近的居民搬遷到其他地方這條路可以走了。


最後就來的情境題,假設你是現在的大林蒲當地居民,你贊不贊成遷村呢?贊成的理由是什麼?反對的理由是什麼呢?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Y8t9xasbvHU


avatar-img
6.9K會員
77內容數
目前專注於全台灣各縣市交通建設、重大工程與區域發展的YouTube頻道,這裡是圖片與稿件的存放區,歡迎到YT觀看最新影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解碼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到跨區移動,對於彰化和美跟台中大肚的居民來說,在缺乏連通道路的情況下,得繞一大圈才能到達,因此台中與彰化地方政府在10多年前,啟動了台中大肚 - 彰化和美跨河橋梁規劃,並且在2022年10月正式開工。究竟這座大橋,能為台中彰化帶來哪些重要改變?以及台中與彰化鄰近交界,還有哪些重要建設正在進行中呢?
有在關注台中軌道建設的觀眾,應該會覺得在2024農曆新年前,收到兩個超級大禮包,那就是藍線跟綠線延伸段,總算有了新進度。那依照的慣例,我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更新各縣市的捷運建設進度,所以這次的捷運特輯,主角當然就是中台灣的核心—台中市,究竟各路線目前的進度到哪裡,最新預計完工通車的時間是甚麼時候呢?
淡水的塞車問題,是個從淡海新市鎮越來越多人入住之後,大家一直不斷在討論的議題,畢竟如果要開車從淡水往返台北,目前就只有一條台2線可以走,也讓興建新的聯外道路呼聲不斷。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淡江大橋目前的進度到哪裡?以及淡水周遭的正在進行、與規劃中的重要建設有哪些吧!
每到假日、甚至是連續假期,國道5號到蘇花改之間的道路,畢竟先前不管是在清明還是元旦連假,就只有塞爆兩個字可以形容,更讓蘇澳當地居民抗議連連,也讓政府推動的國道5號銜接蘇花改計畫,備受大家關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整個路線是怎麼規劃的、究竟能轉移多少原本塞在台9線的車流呢?
蘇花公路因為存在位置獨特,不如果遇到地震、降雨或颱風來襲,可能造成落石坍方阻礙交通,甚至帶來嚴重事故。因此這幾十年間,政府陸續提出興建安全可靠的聯外道路計畫,那最主要的,就是2020年1月通車的蘇花改。不過除了蘇花改計畫外,其實還有三個路段沒有納入,因此後續又推動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也就是蘇花安。
從台灣目前人口聚集的核心區域—六大直轄市來看,每座重量級車站,現在也非常多針對車站本身、甚至周遭區域的工程正在進行。所以今天我們就打破先前一集只談一個縣市的空間限制,一次看完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以及高雄各自的超級車站,目前在進行那些工程,以及最新進度到哪裡 !
說到跨區移動,對於彰化和美跟台中大肚的居民來說,在缺乏連通道路的情況下,得繞一大圈才能到達,因此台中與彰化地方政府在10多年前,啟動了台中大肚 - 彰化和美跨河橋梁規劃,並且在2022年10月正式開工。究竟這座大橋,能為台中彰化帶來哪些重要改變?以及台中與彰化鄰近交界,還有哪些重要建設正在進行中呢?
有在關注台中軌道建設的觀眾,應該會覺得在2024農曆新年前,收到兩個超級大禮包,那就是藍線跟綠線延伸段,總算有了新進度。那依照的慣例,我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更新各縣市的捷運建設進度,所以這次的捷運特輯,主角當然就是中台灣的核心—台中市,究竟各路線目前的進度到哪裡,最新預計完工通車的時間是甚麼時候呢?
淡水的塞車問題,是個從淡海新市鎮越來越多人入住之後,大家一直不斷在討論的議題,畢竟如果要開車從淡水往返台北,目前就只有一條台2線可以走,也讓興建新的聯外道路呼聲不斷。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淡江大橋目前的進度到哪裡?以及淡水周遭的正在進行、與規劃中的重要建設有哪些吧!
每到假日、甚至是連續假期,國道5號到蘇花改之間的道路,畢竟先前不管是在清明還是元旦連假,就只有塞爆兩個字可以形容,更讓蘇澳當地居民抗議連連,也讓政府推動的國道5號銜接蘇花改計畫,備受大家關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整個路線是怎麼規劃的、究竟能轉移多少原本塞在台9線的車流呢?
蘇花公路因為存在位置獨特,不如果遇到地震、降雨或颱風來襲,可能造成落石坍方阻礙交通,甚至帶來嚴重事故。因此這幾十年間,政府陸續提出興建安全可靠的聯外道路計畫,那最主要的,就是2020年1月通車的蘇花改。不過除了蘇花改計畫外,其實還有三個路段沒有納入,因此後續又推動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也就是蘇花安。
從台灣目前人口聚集的核心區域—六大直轄市來看,每座重量級車站,現在也非常多針對車站本身、甚至周遭區域的工程正在進行。所以今天我們就打破先前一集只談一個縣市的空間限制,一次看完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以及高雄各自的超級車站,目前在進行那些工程,以及最新進度到哪裡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高雄房地產「馬太效應」形成,南高雄/北高雄/大鳳山所形成的三大生活圈形,仍會持續發展優勢一段時日。 北高雄人口總數多、增加快,南高雄人口密度高,都會繼續維持前者發展快速,後者生活機能完整的優勢。大鳳山則集中原先縣區發展優勢 目前高級職缺「相對稀缺」,台積電效應帶動就業與發展,才是目前北盛南衰主因
Thumbnail
嘉禾新村是位於臺北市歷史悠久的眷村,提供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體驗。這裡有介紹關於嘉禾新村的園區資訊、歷史演變以及特展,欣賞日式聚場、防空洞等特色建築。是一個適合獨自悠閒漫步、也可以全家一同前往、深度體驗臺灣歷史的好地方。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想想這兩年的旅行,可以說是全年無休的到處跑,真是比打卡上班還認真,而到了高雄,因計畫這次旅居半年,所以相對行程也較散漫,也可以好好看看高雄的生活。 這裡,沒有聽不懂的原住民和客家人說話,出現在耳邊的,是熟悉到不行的閩南語,因出生在台南,或許在
Thumbnail
北漂前拍下的照片展現了高雄旅運中心港邊海岸線的風貌,未來將成為一個重劃區,期待通通蓋成大樓後的天際線。建造過程中由鳳梨變成像躍起來的海豚,展現了時光的變化。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攝於2018年,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前夕,讓大家回味一下左營臨時站月台還在地面上的時候的一些照片, 等車可以看到大片的眷村住宅-果貿社區,以及新舊車站的合影。
Thumbnail
晚間散步的時候,來到審計新村。審計新村原本是個公務機構的老社區,活化成為一個台中市遊憩景點還沒幾年。白天的時候行車經過向上國中,外牆邊的審計新村總是滿滿的人潮;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穿梭在的狹窄的小店遊逛,或在精緻的小館消費,神情大半都非常開心。晚間的審計新村,並沒有多少人,別有一種寧靜之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高雄房地產「馬太效應」形成,南高雄/北高雄/大鳳山所形成的三大生活圈形,仍會持續發展優勢一段時日。 北高雄人口總數多、增加快,南高雄人口密度高,都會繼續維持前者發展快速,後者生活機能完整的優勢。大鳳山則集中原先縣區發展優勢 目前高級職缺「相對稀缺」,台積電效應帶動就業與發展,才是目前北盛南衰主因
Thumbnail
嘉禾新村是位於臺北市歷史悠久的眷村,提供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體驗。這裡有介紹關於嘉禾新村的園區資訊、歷史演變以及特展,欣賞日式聚場、防空洞等特色建築。是一個適合獨自悠閒漫步、也可以全家一同前往、深度體驗臺灣歷史的好地方。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想想這兩年的旅行,可以說是全年無休的到處跑,真是比打卡上班還認真,而到了高雄,因計畫這次旅居半年,所以相對行程也較散漫,也可以好好看看高雄的生活。 這裡,沒有聽不懂的原住民和客家人說話,出現在耳邊的,是熟悉到不行的閩南語,因出生在台南,或許在
Thumbnail
北漂前拍下的照片展現了高雄旅運中心港邊海岸線的風貌,未來將成為一個重劃區,期待通通蓋成大樓後的天際線。建造過程中由鳳梨變成像躍起來的海豚,展現了時光的變化。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攝於2018年,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前夕,讓大家回味一下左營臨時站月台還在地面上的時候的一些照片, 等車可以看到大片的眷村住宅-果貿社區,以及新舊車站的合影。
Thumbnail
晚間散步的時候,來到審計新村。審計新村原本是個公務機構的老社區,活化成為一個台中市遊憩景點還沒幾年。白天的時候行車經過向上國中,外牆邊的審計新村總是滿滿的人潮;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穿梭在的狹窄的小店遊逛,或在精緻的小館消費,神情大半都非常開心。晚間的審計新村,並沒有多少人,別有一種寧靜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