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衛柯能堡導演執導的電影《裸體午餐》,至今已解禁成為超現實的邪典經典,其故事改編自美國作家威廉布洛斯(William S. Burroughs)的同名小說,他在1950年代撰寫了另一部未完成的半自傳小說《QUEER》,由盧卡格達戈尼諾導演執導完成,我認為電影《QUEER》注定會成為跨時代的酷兒經典。去年多部作品都將地理位置設定在「墨西哥」,電影《QUEER》正是設定在1950年代的墨西哥,全片幾乎都是在羅馬的奇尼奇塔製片廠拍攝,卻營造出足夠復古的好萊塢式電影氛圍。電影講述50歲的美國移民威廉李,對美國記者青年尤金阿勒頓的迷戀。事實上,《QUEER》絕不是《骨肉的總和》那般毀滅性的癡迷與狂熱,也不是一段「單戀」的故事,他們沒有要探究何謂「迷戀」,而是要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我想和你說話,但不透過語言。」
李早已表明了自己想追求的「精神連結」,儘管他仍無法控制性慾來時,身體想要的肉體歡娛,他更想與這名外表冰冷的美男子尤金產生心靈上的共振。為此他得先透過「鏡子」映照出自身,片中片裡的男演員戴起了手套,在鏡子前猶豫半晌,身旁的好友說他在鏡中看見了不幸之人,他依然堅持步入鏡中,於是他們走進了鏡子裡。.本片中則使用一種近乎「靈魂出竅」的方式來體現這層「渴望」,像是李渴望撫摸尤金的髮線與側臉,我認為這也是延續了「穿越鏡中」的概念。而真正要達到「心靈感應」的狀態,李認為必須去南美洲尋找一種名叫「亞赫」的植物,曾被俄羅斯軍方用來控制思想,它能夠增加對周遭的敏感度,但絕非李平時施打的毒品。根據植物學家科特醫生長年駐守當地的研究,「亞赫」用於當地的薩滿巫術平時不應該接觸,但是當科特醫生察覺到李與尤金的關係時,她決定幫他們一把,熬製絆倒他們的「卡皮木」(也就是「亞赫」),喝下了熬出來的「死藤水」後,他們感受到肉身正在消失的恐懼,而後他們化成了漂離軀殼的慾望本身,對應前面提到想伸手觸碰對方的鏡中幻像。於是,進入本片最玄幻也最驚人的場景,李與尤金他們再次現形跳起了雙人舞,當兩人肢體動作觸碰到對方時,竟會陷進對方的身體裡,彷彿在對方的肌膚之下遊走,這一幕也能夠呼應片尾銜尾蛇的意象,有愛的兩人就此達到精神上的結合,但是尤金不願繼續嘗試兩人能夠契合到何種程度,他感到害怕,不願展露更深一層的自我,於是他移開了目光,選擇逃離李的身邊。
可是「門一旦打開了,便無法關上。」
德魯史塔基飾演的尤金,渾身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完全能夠理解李為何會被迷得神魂顛倒。這個神秘又帥氣的角色,他同時具備了冰冷與炙熱的特質,一如片中言談間提到的美食「火烤阿拉斯加」,舉手投足的小動作到偷偷環顧四周那觀察者的眼神,輔以造型師的白衣貼身設計,讓德魯史塔基的演繹更為加分。有個小細節,當尤金脫掉眼鏡時,他會展現私下親密的一面,像是打開了開關,抓住李的手賞在腹部來回游移、坐到他身上為他發洩,或是早晨剛醒時感受到李的熱氣。當他冷靜下來戴起眼鏡後,卻又開始厭惡這類肢體接觸,顯見其防衛心很重,也預示了他會離開李的結局。丹尼爾克雷格也繳出了奧斯卡影帝級別的表演,光是曾擔任007詹姆斯龐德的他出演李這個角色,讓最具男子氣概的代表來演繹這非典型「酷兒」,他已褪去了陽剛的外在形象,彷彿是布洛斯在世時的靈魂。而戴在憂傷男孩脖子上的項鍊,在夢境裡則出現在尤金身上攢動,片中這反覆出現的「蜈蚣」意象,是男性長年「壓抑」的象徵。這個意象也被延續到李毒癮發作渾身顫抖時,尤金決定將雙腳後伸貼在李的腿上,使他感到平靜而能安穩入睡,一反先前壓抑帶來的負面,雙腳交疊彷彿釋放了李的壓力。而電影結尾年邁的李即將離世前,倒臥在床鋪上的他,竟再次感受到尤金的雙腿,他依然靠向自己,這一幕是如此浪漫引我落淚,也證實了他們曾是心意相通的戀人。

「你有責任活下來!」
這是片中未現身的變裝皇后波波給予男主角李的建議,孤獨是每個世代的同志共通的課題,要用學識、真誠與愛繼續活著,「酷兒」也是組成整個社會巨大集體的小零件,也是芸芸眾生的一份子,這便是電影《QUEER》引領我們拋向未來的星空宇宙。電影《QUEER》是偉大的藝術傑作,是創作者與觀眾之間飄揚的白紙,藉著偷走的打字機寫下嶄新的感官體驗,如毒蛇滑溜潛入意識的神秘符號,也是腦海中震耳欲聾的轟鳴聲,能夠與原著作者、與導演編劇、與演員們達到這等程度的精神連結,如此深刻,絕非幻覺。

🎶延伸聽歌: #HUSH 《#永恆 》
💛觀看於3/14白色情人節特別場 #松仁威秀titan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