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風險與決策:面對未知的準備與逃避

焦慮、風險與決策:面對未知的準備與逃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演算法推送給我一個有趣的話題:「如果兩岸發生戰爭,個人資產應該如何配置?」

關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有些人建議買黃金,有些人認為應該開立美國證券戶,還有人主張透過國內銀行的複委託來分散風險。這些建議看似可行,但究其本質,這其實是一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的表現。

這類焦慮並不罕見,當我們聽聞某家科技公司裁員時,科技業的從業人員可能會開始擔心未來的中年危機;當福島核災發生時,人們開始思考如果台灣核電廠爆炸,該如何應對;當地震發生後,住在高樓的人會開始想著萬一房屋倒塌,該如何逃生。類似的情境比比皆是——看到大火,我們開始考慮火災逃生計畫;聽到某人騎機車發生意外,我們就覺得騎機車很危險。

這類焦慮的運作模式大致相同:當我們的大腦接收到威脅訊號,便會產生不安與緊張,於是我們開始尋找解決方案,以緩解這種情緒。但事實上,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可能過幾天這種感覺就會淡去。然而,若某個問題在我們心中不斷浮現,那麼它將不再是一時的焦慮,而會成為我們每天都在思考、試圖解決的問題。

長期準備與短期安慰

回顧日本 311 海嘯,當時台灣也曾討論過如果發生類似災難應該如何應對。然而,時間一久,這類話題逐漸淡出大眾視野,因為它並未成為人們每天思考的問題。相較之下,職場上的困境,例如「我的工作能否讓我穩定到中年」,則可能每天都在提醒自己,於是人們更容易為此提前準備。

以我自身為例,我長期關注中年失業的問題,因此我的行動圍繞著這個議題展開,我積極準備,以適應未來可能的失業風險。換句話說,並不是工作讓我失業,而是我已經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適應失業狀態的人。

如果你真的擔心兩岸戰爭,你應該做的不是只是買些海外資產、黃金,或者進行簡單的風險分散,而是要真正投入準備。例如,你可能需要出售房產、將資金轉移到海外,甚至提前規劃移民計畫。如果你只是買些黃金、開個海外證券戶,這些行為其實只是暫時安撫你的焦慮,而非真正解決問題。

這就像某些人擔心中年失業,於是買了高股息 ETF,每月獲得 5000 元的被動收入,便覺得自己已經做好準備。然而,當真正的中年危機來臨時,這筆收入可能遠遠不夠支撐生活,這樣的準備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改變現實。

思維建構你的世界

不同的焦慮形塑了不同的世界觀。比如,幾年前沒有買房的人,可能是基於對少子化與供需失衡的預測,認為未來房價會下降,因此選擇不購買。同樣地,有些人相信「努力工作才會有收穫」,因此對於投資領股息這類「不勞而獲」的方式感到懷疑,認為其中一定存在未知風險,於是選擇拒絕投資。

所以,若你的焦慮只是因為某位總統發表了某些言論,而短暫感到不安,這種情緒其實不值得花時間深究,因為過幾天你可能就會忘記。但如果你每天都在思考「萬一兩岸發生戰爭該怎麼辦」,那麼你才真正開始面對這個問題,並會採取行動去解決它。

我們的思維決定了我們的行動,而這些行動,最終形塑了我們的未來。與其讓焦慮主導我們的決策,不如釐清真正的問題,並為未來做出深思熟慮的準備。


avatar-img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422會員
454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人生旅途中,總會遇到一些讓人「說不出來哪裡不舒服」的對象。 他們有兩種典型樣貌: 一種是曾經不如我們的魯蛇同學,當年成績吊車尾、存在感低,如今卻開著超跑參加同學會; 另一種是與我們同時期進公司的同事,資歷相仿、能力看似普通,幾年後卻已升上主管、跳槽加薪、走出一條光鮮亮麗的職涯路線。
含 AI 應用內容
#成功#同學#同事
從神話到矽谷:人類靠科技走向神的道路 在古代傳說中,有千里眼與順風耳,這兩位神祇分別掌管視覺與聽覺的極致能力,能見千里之外、能聽萬里之音。若他們活在今天,或許就是監視器與手機的化身。這些現代科技的產物,讓我們跨越空間的限制,隨時掌握遠方的資訊,彷彿神明再世。 那麼,科技究竟為了什麼而存在?若神是
含 AI 應用內容
#人類#科技#神話
別再羨慕別人的成功!這篇文章深入探討為何我們容易嫉妒他人,並分享如何轉換心態,從別人的成功中學習成長,進而提升自我。文章從自我否定的恐懼出發,點出我們習慣將別人的成就歸因於運氣或背景,而非努力。作者鼓勵讀者培養「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心態,從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中學習,找到自己的進步空間。
含 AI 應用內容
#台積電#投資#投資人
在人生旅途中,總會遇到一些讓人「說不出來哪裡不舒服」的對象。 他們有兩種典型樣貌: 一種是曾經不如我們的魯蛇同學,當年成績吊車尾、存在感低,如今卻開著超跑參加同學會; 另一種是與我們同時期進公司的同事,資歷相仿、能力看似普通,幾年後卻已升上主管、跳槽加薪、走出一條光鮮亮麗的職涯路線。
含 AI 應用內容
#成功#同學#同事
從神話到矽谷:人類靠科技走向神的道路 在古代傳說中,有千里眼與順風耳,這兩位神祇分別掌管視覺與聽覺的極致能力,能見千里之外、能聽萬里之音。若他們活在今天,或許就是監視器與手機的化身。這些現代科技的產物,讓我們跨越空間的限制,隨時掌握遠方的資訊,彷彿神明再世。 那麼,科技究竟為了什麼而存在?若神是
含 AI 應用內容
#人類#科技#神話
別再羨慕別人的成功!這篇文章深入探討為何我們容易嫉妒他人,並分享如何轉換心態,從別人的成功中學習成長,進而提升自我。文章從自我否定的恐懼出發,點出我們習慣將別人的成就歸因於運氣或背景,而非努力。作者鼓勵讀者培養「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心態,從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中學習,找到自己的進步空間。
含 AI 應用內容
#台積電#投資#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