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年日劇正夯的年代,我最愛追的就是日美劇的醫療劇,像是《醫龍》、《仁醫》、《派遣女醫X》、《豪斯醫生》等。當時台劇和陸劇品質普普,日劇不論題材或顏值都精彩絕倫。但如今風水輪流轉,隨著各國戲劇日趨成熟,台劇雖不靠顏值擔當,卻也找到各自的風格。
陸劇現在也不遑多讓,反而日劇式微了。雖日劇依然有不少觀眾,但比例確實減少了。我沒追日劇的原因也很膚淺:沒有特別吸引我的人,再加上陸劇多得讓人眼花撩亂,主要我也沒那麼多時間追劇。
愛好日劇的同事推薦《全領域異常解決室》此劇探討人性與神性的交織,還科普了日本好幾柱神明的故事,倘若神與人共同生活世間,會是什麼模樣?這部戲實現了這個幻想。

興玉說:「想知道一切,是人類的傲慢。」的確,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正是人類無法接受未知恐懼,汲汲於追求控制的結果。但或許,接受某些事物的神秘感,才能更加安和的生活。
關於臣服於未知
「沒弄清楚一切不是挺好的嗎?如今人類為了理解一切,只接收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和解讀,為找出答案拚盡全力,因此這世界才變得如此讓人喘不過氣來。若能如實接受「不知道的事物」的輕鬆感,這其實就是全決(全領域異常解決室)做得順利的竅門。」興玉這句話十分中肯。

回想過去的我,習慣掌控一切,習慣性預測各種可能性,以做好一切的準備。這種完美主義的偏執,累壞了我自己。進入了身心靈學習,隨著時間推移,我才慢慢學會了放手。當放下控制,接受未知,我才發生原來生活,也可以如此輕鬆。但這並非放棄思考,而是選擇包容接納暫時無法理解的事物。而這樣的自我調整,可讓我在面對未知時,更能保持平常心以待。
所謂的人神共體
人類中確實存在許多超能力者,他們就像神的使者一樣。劇中刻畫的是,當神寄生於人身體,同樣也會生老病死,但魂魄和記憶可以永存,當憶起之時,就能擁有神的記憶和能力,透過不斷淪轉世,體驗不同人生之餘,同時守護著人間。這說得難道不是每個人類的經歷嗎?

雖說每個人本就俱足「神之片段」,倘若「愛」之心匱乏,終究難以堅守使命。難怪宗教與勸世之言,大多指向大愛利他。這或許也是「從人到神」的考驗吧?
這些複雜的內涵,正如劇中所體現 - 即使面對人性的黑暗面,我們可以如何選擇?神性與人性的界限究竟在哪?或許正是選擇與責任之間,才能真正明白神性的意義。但最起碼的「每個人為自己負起責任。」我想,某程度而言,這也正是實踐著神性的特質吧。
其實身而為人吧,只要能發揮出自身價值,而且自己也喜歡和願意,甚至還能賴以生存,何樂而不為呢?我是真心覺得,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其本位,盡其本事」,就已足夠算為人間盡上一份心力了啦。
.
.
.
小靈魂HomeWork
如果屢屢遭遇苦難的暗夜,還能繼續選擇相信光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