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dgehammer 鐵槌毀滅者 |魔術方塊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魔術方塊界,「Sledgehammer」(榔頭)這個名詞最早來自西方速解(Speedcubing)社群,主要用於F2L(First Two Layers,前兩層)和 Last Layer(最後一層)的特殊手法,尤其是在 CFOP、Roux、Petrus 等主流解法的變體中有應用。

Sledgehammer 的起源

Sledgehammer 這個名稱最早是由西方魔方社群流傳出來的,最可能來自於 2000 年代初的Fridrich CFOP 派速解玩家。其具體發源人並沒有明確紀錄,但它在速解教學影片和論壇中被頻繁提及,使其逐漸成為標準術語。

華文圈的名稱

在華文圈,Sledgehammer 通常被翻譯為「榔頭」,也有些玩家稱它為「錘子」,但「榔頭」是最廣泛使用的名稱,尤其是在中國和台灣的魔方社群中。這個名稱形象地描述了這個手法的動作感:類似錘子敲下去的感覺。

Sledgehammer 的具體手法

Sledgehammer 的標準公式如下:


R' F R F'

L F' L' F

Sledgehammer 的應用

  1. OLL(Orientation of the Last Layer,最後一層朝向)
    • 在 Fridrich CFOP 中,Sledgehammer 常用於 OLL,特別是OLL 27(T-OLL)和 OLL 44 等情境,能快速改變面向。
  2. F2L(First Two Layers,前兩層)
    • 在 CFOP F2L 中,如果一對 F2L 塊錯位,可以用 Sledgehammer 來組對並放入,特別是在「鏡像 F2L 插入」的場合。
  3. Roux 方法
    • Roux 的 CMLL(Corner-Last Layer Matching)步驟中,有些算法會用到 Sledgehammer 來解決角塊的方向問題。
  4. 手感流解法(手感解)
    • 在一些玩家偏愛「手感流」的速解風格中,Sledgehammer 由於其簡單且連貫的動作,被用來優化某些場景的操作。

變體與進階用法

  • HedgeSlammer(倒榔頭)
    • 公式:F R' F' R
    • 與 Sledgehammer 相反的方向,主要應用於 OLL、F2L 插入時的調整。
  • 改良版 Sledgehammer
    • 一些玩家會使用 R' F R F' U'R' F R F' U 來適應特定情境,例如調整更好的 Finger Trick 連貫性。

結論

Sledgehammer 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魔術方塊手法,起源於西方魔方速解社群,在華文圈被稱為「榔頭」,主要應用於F2L、OLL 以及 Roux 的 CMLL。由於其高效且簡單的特性,至今仍是許多速解玩家的核心技巧之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直都放在房間
9會員
595內容數
萬物皆空.. 需要的 只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一直都放在房間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魔術方塊是一個看起來複雜,其實充滿邏輯與技巧的益智玩具。對於剛入門的朋友來說,常常會在教學影片或文字中看到兩個關鍵詞:Set up(設定動作)與Reverse(反轉動作)。但這兩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什麼用途?這篇文章用最白話的方式,帶你一次搞懂! 一、Set up 是什麼?——先把場地準備
2025/04/23
魔術方塊是一個看起來複雜,其實充滿邏輯與技巧的益智玩具。對於剛入門的朋友來說,常常會在教學影片或文字中看到兩個關鍵詞:Set up(設定動作)與Reverse(反轉動作)。但這兩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什麼用途?這篇文章用最白話的方式,帶你一次搞懂! 一、Set up 是什麼?——先把場地準備
2025/04/23
耿宣一與王藝衡:來自同門的速解雙傑 耿宣一與王藝衡,兩位近年迅速崛起的三階魔術方塊天才選手,皆出自中國魔方界的傳奇教練——王鷹豪門下。 王鷹豪不僅是技術上的指導者,更是整體解法系統與實戰心理建設的開創者。他所建立的一套涵蓋預判訓練、F2L理解、模組化手法記憶等完整訓練體系,深刻影響了整個華
2025/04/23
耿宣一與王藝衡:來自同門的速解雙傑 耿宣一與王藝衡,兩位近年迅速崛起的三階魔術方塊天才選手,皆出自中國魔方界的傳奇教練——王鷹豪門下。 王鷹豪不僅是技術上的指導者,更是整體解法系統與實戰心理建設的開創者。他所建立的一套涵蓋預判訓練、F2L理解、模組化手法記憶等完整訓練體系,深刻影響了整個華
2025/04/22
❶ 第一關:溝通誤解(與自己的大腦) 【情境】 你明明學過CFOP,卻每次到F2L就卡住, 影片看得懂,動手卻還是錯。 【內耗根源】 → 你記住的是「動作順序」,不是「邏輯結構」。 【訓練方式】 把每個步驟 畫成流程圖:先觀察 → 判斷情境 → 執行手法。 使用分層教學法:只
2025/04/22
❶ 第一關:溝通誤解(與自己的大腦) 【情境】 你明明學過CFOP,卻每次到F2L就卡住, 影片看得懂,動手卻還是錯。 【內耗根源】 → 你記住的是「動作順序」,不是「邏輯結構」。 【訓練方式】 把每個步驟 畫成流程圖:先觀察 → 判斷情境 → 執行手法。 使用分層教學法:只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因為 Fractal 好像沒標準的翻譯,所以Fractal 以下內文都統稱碎形 碎形的前提 Fractal 是我認為在交易中最複雜的概念。 它涵括了時間範圍、參與者的改變、新聞、消息...等變因,才造就了不同時框的 K 棒變化。 交易者所習慣觀察的時框大小,導致碎形能提供的資訊有所落差。 例
Thumbnail
因為 Fractal 好像沒標準的翻譯,所以Fractal 以下內文都統稱碎形 碎形的前提 Fractal 是我認為在交易中最複雜的概念。 它涵括了時間範圍、參與者的改變、新聞、消息...等變因,才造就了不同時框的 K 棒變化。 交易者所習慣觀察的時框大小,導致碎形能提供的資訊有所落差。 例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三 必須說一下波希米亞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神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三 必須說一下波希米亞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神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一 函數概念的發展不可能終結,踏入公元廿一世紀,數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一 函數概念的發展不可能終結,踏入公元廿一世紀,數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1.2.6熱的傳導 二 傅立葉認為他的結果對任一函數皆有效,並將函數定義為 (FF) 在一般情況下,函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1.2.6熱的傳導 二 傅立葉認為他的結果對任一函數皆有效,並將函數定義為 (FF) 在一般情況下,函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一 偏微分方程始於公元十八世紀,在十九世紀茁長壯大。 隨著物理科學擴展越深 (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一 偏微分方程始於公元十八世紀,在十九世紀茁長壯大。 隨著物理科學擴展越深 (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八 在關於振動弦通解的這場論爭之中,函數概念默默地向兩個方面推前了一大步。 一方面,特朗貝爾和歐拉等擴大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八 在關於振動弦通解的這場論爭之中,函數概念默默地向兩個方面推前了一大步。 一方面,特朗貝爾和歐拉等擴大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七 雖然論爭沒有得出任何定論,但對函數概念的演化卻影嚮頗深。 在這次歷時多年的論爭中,函數概念得以擴大而包括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七 雖然論爭沒有得出任何定論,但對函數概念的演化卻影嚮頗深。 在這次歷時多年的論爭中,函數概念得以擴大而包括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三 1755年,歐拉改變了主意,在《微分學原理》(Institutiones calculi differen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三 1755年,歐拉改變了主意,在《微分學原理》(Institutiones calculi differen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