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科技大廠 SEA 冬海集團,在上月發布了去年第四季的財報,成績相當亮眼。營收創下歷史新高,而營業利益也連續四季轉正。在經歷過 2022 低谷以及 2023 年的新一輪補貼戰後,SEA 明顯又重新站穩了腳步。接下來,就讓科技巨頭解碼,帶領大家來進一步解讀本次 SEA 冬海集團的財報。
營收與獲利
在去年 2024 第四季,SEA 的營收來到了 49.5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年成長 36.9%,連續四季出現加速成長。
而在營業利益部分,SEA 本季的營業利益來到了 3.05 億美元,營業利益率來到 6.18%,是連續第四季轉為正獲利。
在淨利方面,本季 SEA 的淨利來到 2.38 億美元,是過去一年半的高點,每股稀釋後獲利 Diluted EPS 來到了 0.39 美元。
整體而言,SEA 很明顯運營在相當健康的成長軌道上,無論是營收與獲利,都有著非常正向的發展。而待在這軌道上越久,就代表 SEA 的整體業務體質就越穩定。
重點數據
在 SEA 的三大主要業務中,數位娛樂 Garena 遊戲業務本季的營收來到了 5.19 億美元,年成長 1.62%,終於終結了連續十季的負成長。遊戲內總成交金額來到了 5.43 億美元,年成長 19%,較前一季小幅減速。季活躍玩家數達到 6.18 億,年成長 16.9%,季付費玩家數來到了 5040 萬,年成長 27%。
SEA 的數位娛樂業務本季的營業利益達到 2.7 億美元,營業利益率來到了 52.04%。
在電子商務業務部分,SEA 的蝦皮電商業務本季營收來到了 37 億美元的規模年成長率達到 41.3%,持續維持高度的成長。其中核心商場營收來到了 24 億美元,年成長 49.8%,加值服務營收來到了 7.95 億美元,年成長 20.8%。
在本季,蝦皮的總訂單數在本季來到了 30 億,年成長 20.1%,總成交金額 GMV 則是來到了 286 億美元,年成長率達到 23.5%。
獲利狀況部分,本季 SEA 的電商業務營業利益來到了 0.8億美元,終結了連續五季的虧損。營業利益率來到了 2.15%。
在數位金融服務 DFS 部分,本季 SEA 的營收來到了 7.33 億美元,年成長 55.2%,連續兩季出現明確的增速加快。總放款金額達到了 51 億美元,年成長 63.9%,壞帳比率則維持在穩定水準的 1.2%。
分析師電話會議重點
- SEA 連續兩年實現全年正獲利。
- 蝦皮的全年總成交量 GMV 突破 1000 億美元。
- 蝦皮在亞洲與巴西市場,都實現了正獲利的狀態。
- 蝦皮在第四季,廣告營收成長率超過 50%,廣告抽成率也提升了 50 個基準點。
- SeaMoney 的借貸人數已經超過 2600 萬人,是東南亞最大的消費者貸款平台。
- SEA 認為他們的 SPX 物流,是區域的領先高標,成為蝦皮平台的關鍵差異化。
- 蝦皮持續透過引入 AI,加強購物的轉換率,並且也有效降低了 30% 的客服成本。
- 在東南亞,直播帶貨占 Shopee 實體商品訂單量約 15%。
- 蝦皮在印尼,持續保持最大電商平台的位置。
- 在巴西市場,第四季的月活躍買家年增超過 40%,大幅超過市場平均。
- SEA 預計蝦皮業務在 2025 全年 GMV 成長 20%。
- 數位金融服務業務部份,2024 營收與獲利皆成長超過 30%。
- SEA 的貸款業務擴張策略,是先透過蝦皮平台建立平台上的借款,之後再擴張到平台外的信貸。
- 在亞洲市場,蝦皮以外的信貸規模已經超過了整體貸款的 50%,對於很多市場來說,蝦皮的 SPayLater 信貸業務就有點類似信用卡服務。
- SEA 認為,今年信貸業務的成長,將大幅高於蝦皮平台的業務成長。主因蝦皮平台上的放款仍有成長空間,以及蝦皮外的信貸業務成長也很強勁。
- Free Fire 遊戲的 DAU,在 2024 年增 28%,蟬聯全球最多人玩的手機遊戲寶座,遊戲內成交金額成長 34%。
- 非洲是 Free Fire 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 SEA 表示,Garena 在 2025 年無論是在用戶數或是遊戲內成交金額方面,都將實現雙位數年成長。
- SEA 2024 全年淨利達 4.48 億美元,遠高於 2023 年的 1.63 億美元。
- 蝦皮今年預計的成長,來自於總用戶的成長與消費頻率的提升。巴西市場預季成長速度高於亞洲。
- SEA 認為遊戲市場已經回溫,回到疫情前的常態。
- 蝦皮在巴西市場投入的物流建設,仍在早期階段。由於主要都是租用倉庫,對於資本支出的影響不大。
- 巴西目前是蝦皮能「一邊快速成長、一邊實現獲利」的市場之一,就現階段的獲利水準,巴西市場本身已能支撐快速擴張。
- 在巴西市場,SEA 金融服務找到一個模型能讓現金貸款與 SPayLater 先買後付共用額度,讓該服務更好在巴西推廣。
- SEA 表示,目前沒有設定單日快速到貨的比例目標,但持續推動更快的物流速度是他們的重點。
- 與亞馬遜的經驗相同,越能夠快速到貨,就越能促進顧客購買的頻率。
- 廣告收入是目前蝦皮提升抽成率的主要動力,SEA 認為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 SEA 目前強化的現金水位,讓他們有更多的空間思考成長,對於透過併購成長,SEA 表示並不會排斥。
- SEA 認為,AI 的投入營運,無論在增加營收或者是減少成本方面,都有實質的正面幫助。
針對於 SEA 冬海集團 2024 第四季的財報,Miula 的看法如下 –
- SEA 無疑處於一個相當良好的成長軌跡上 – 電商事業維持高速成長,並且持續改進獲利能力。數位金融服務業務則在高成長之外,還有高獲利能力。數位娛樂業務,則開始從谷底回升。
- 蝦皮電商業務的獲利能力在本季大幅改善,調整後 EBITDA 比前一季成長了 342%,營業利益率也正式轉正,估計長線來看,電商業務的營業利益率可以逐步爬升到 5% 左右甚至更好一點。
- 電商營收的長線成長,考慮到東南亞與巴西市場的整體發展狀況,應該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目前 SEA 透過物流差異化、平台生態系,以及 AI 來強化護城河,若參考亞馬遜的經驗來看,應該會是正確的策略方向。而 SEA 過去數年的快速調整,也證明了他們有強大的執行能力。在策略正確並且又具備執行力的狀況下,SEA 的蝦皮電商業務,我是非常看好能夠在其主要市場長期稱霸的。
- 蝦皮投入自有物流拚到貨速度會是正確的決定,這是亞馬遜過去十年在電商業務最主要的戰略,最終也獲得良好的結果。由於這是一個巨大的資本遊戲,會讓許多競爭者無法跟上,而做為先發者,SEA 會有額外的優勢,因為越後開始追的會越辛苦。
- 蝦皮電商在巴西市場已經能在單位經濟上獲利,這代表將可以更無憂慮的滾動成長飛輪,對於進一步擴張該市場的優勢非常有幫助。我相信未來巴西與印尼將會成為 SEA 電商最重要的兩大市場。
- SeaMoney 的數位金融服務業務,目前看來發展狀況非常良好。透過蝦皮平台的先買後付,逐步打開市場,並擴張到平台外的消費性貸款業務,的確在開發中國家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業務推廣方式。在法規許可下,這樣的消費型貸款甚至會比銀行更容易推廣。只要能夠控制好呆帳比例,這個業務未來會是 SEA 的金雞母。整體而言,過去幾年 SeaMoney 從支付為主轉到金融服務是個正確的商業策略轉型 – 事實上,所有的支付業務最終要賺錢都得走到消費性金融與投資理財這兩塊。
- 遊戲業務部分,連續兩季出現營收季增,確認了谷底反彈的趨勢。如果以領先指標的遊戲內成交金額指標來看,已經連續四季出現成長趨勢,合理推測未來兩季遊戲業務營收也能持續保持年成長的趨勢。指標遊戲 Free Fire 目前看來,未來數年應該能夠持續保持不錯的營運狀態,成為遊戲產業的長青搖錢樹代表之一。
- 額外的一個想法是:既然 SEA 的很多主要策略都是參考亞馬遜 Amazon 的,那他們現在應該要跟上亞馬遜這幾年最重要的飛輪 – Prime 會員從免運到其他服務的擴張。在開始建立物流能力之後,SEA 願不願意多做這一步的投資,從免運開始推動尊榮會員系統,這非常值得觀察。因為這是進一步更積極的對未來投資,初期會很燒錢,但 SEA 的管理團隊應該是具備這個程度的野心與積極度的。
結論
SEA 在過去幾年,正在走一條轉型之路 – 從以遊戲營收為主,轉型到電商與數位金融業務為主。本來這條路算是走得非常順暢,但電子商務市場其實常常會遇到新進的競爭者試圖砸錢打亂市場,所以很容易遇到亂流 – 這是 SEA 蝦皮業務在 2023 下半年到 2024 上半年遇到的狀況,導致於原本已經轉虧為盈的電商業務重新需要打補貼戰轉為虧損。然而,補貼戰不可能永遠打下去,在 2024 年下半年,補貼戰戰火平息之後,SEA 的電商業務終於回到正軌,重回獲利狀態。而另一個業務重點,數位金融服務,則是持續維持良好的成長與獲利狀態,估計兩年後在獲利貢獻上就會正式超越遊戲業務。
而在遊戲業務也確認觸底反彈之後,SEA 冬海的三大業務,等於同時進入良好的狀態,能兼顧成長性與獲利性。假設未來總體經濟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的話,SEA 在未來這幾年,將迎來他們的黃金成長時期,進一步擴張其在東南亞與巴西市場的領先地位。
本期科技巨頭解碼的商業思考
Positive Story Happening – SEA 正在發生的正面敘事
- 東南亞與巴西的電商市場持續快速成長
- 東南亞電商市場的補貼戰已告一段落
- 蝦皮電商業務正式回歸獲利
- 電商業務正向飛輪轉動的非常順利
- 廣告業務未來仍有很大的向上空間
- 投資物流基礎建設將會持續正面強化電商競爭力
- 數位金融服務業務與電商有很好的互補性
- 數位金融服務業務正在快速增長
- 遊戲業務正式確認已觸底回溫
Negative Story Happening – SEA 正在發生的負面敘事
- 遊戲事業仍高度依賴舊遊戲
- 東南亞電商市場未來仍會有持續的強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