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二戰後變成飛彈驅逐艦 - 伏羅希洛夫號輕巡洋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942年的伏羅希洛夫號輕巡洋艦

1942年的伏羅希洛夫號輕巡洋艦


伏羅希洛夫號(SN Voroshilov)是蘇聯海軍的一艘基洛夫級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服役。在敖德薩圍城戰期間,她轟炸了德國軍隊,隨後在1941年11月遭到德國轟炸機嚴重損壞。1942年3月維修完畢返回後,她支援了蘇聯軍隊參加了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刻赤費奧多西亞行動以及1943年1月底的新羅西斯克兩棲登陸戰。1943年10月,三艘驅逐艦在空襲中損失,約瑟夫·史達林禁止未經他許可使用大型艦隻執行任務,她因此結束了在戰爭中的積極參與。戰後,她被改裝成一艘飛彈試驗船,並於1973年被當作廢品出售。


▪︎船艦數據


排水量:7,970噸(標準);9,550噸(滿載)

:191.16米

:17.7米

吃水:7.22米

動力:122 500匹

裝置:6 x 水管鍋爐;2 x 蒸汽渦輪機;2 x 推進器

航速:34節

航程:2140海浬

編製:1400人

武器:3 x 三聯裝180mm/57 B-1-P Pattern 1932(MK-3-180砲塔);6 x 單裝100mm/56 B-34高砲;6 x 單裝45mm 21-K高砲;4 x 12.7mm 德什卡機槍;2 x 三聯裝533mm魚雷發射器

裝甲:水線裝甲帶50mm;甲板50mm;砲塔76mm;司令塔100-150mm

艦載機:2 × KOR-1水上飛機

其它:1×亨克爾 K-12 彈射器

伏羅希洛夫號

伏羅希洛夫號


|描述

伏羅希洛夫號長191.3公尺,艦寬17.66公尺,吃水6.15公尺。標準滿載時排水量為7890公噸 ,滿載時排水量為9436公噸。後來航行時,她的兩台蒸汽渦輪機比預期的更加強大,可以產生了122,500馬力(91,300千瓦)的功率。這幾乎足以使該船在海上試航中達到設計的37節速度,儘管超重了650公噸,但速度仍達到了36.72節(68.01公里/小時;42.26英里/小時)。 該艦的主砲組由三座電動 MK-3-180 三聯裝砲塔中的九門180毫米(7.1吋)B-1-P 砲組成。其副砲由六門100公釐(3.9吋)B-34兩用砲組成,分別安裝在後煙囪的兩側。該艦的輕型防空(AA)砲包括六門半自動45毫米 (1.8英寸) 21-K 防空砲和四門DK 12.7毫米 (0.50英寸) 機槍。兩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上安裝了六具533毫米(21.0英吋)39-Yu 魚雷發射管。


伏羅希洛夫號的主砲組,攝於1942年

伏羅希洛夫號的主砲組,攝於1942年

|戰時修改

1941年戰爭爆發時,伏羅希洛夫號沒有配備任何雷達,但到1944年她接收了一些英國租借法案雷達。一台284型和兩台285型雷達用於主砲火控。一台291型用於空中搜索,兩台282型雷達負責防空火力控制。


|服役

1935年10月15日,伏羅希洛夫號在尼古拉耶夫馬蒂南造船廠安放龍骨;是第26號計畫的第二艘,使用「基洛夫級巡洋艦」設計方案來建造。她於1937年6月28日下水,但必須等待蘇聯製造的機械設備交付後,才於1940年6月20日完工。1941年6月26日,在軸心國入侵蘇聯後,伏羅希洛夫號掩護蘇聯驅逐艦轟炸康斯坦察,但因受到驅逐艦機敏號的掃雷器爆炸的水雷而受輕微損壞。9月19日,她用主砲發射148枚砲彈轟炸了敖德薩附近的軸心國軍隊,不久後該船被轉移到新羅西斯克。11月2日,該船在港口遭到第51空戰聯隊的容克斯Ju-88轟炸機的轟炸。她被擊中了兩次;一次命中導致 3 號彈匣第二次命中後湧入的水將火撲滅。伏羅希洛夫號被拖至波季進行維修,維修一直持續到1942年2月。1942年3月19日和4月3日,她砲擊了費奧多西亞附近的軸心國陣地,但在4月10日被Ju-88轟炸機的炸彈碎片擊中,不得不返回巴統進行小修。


碧藍航線 伏羅希洛夫 時裝

碧藍航線 伏羅希洛夫 時裝


5月8日至11日,她為刻赤和塔曼半島周圍的蘇聯軍隊提供火力支援。5月27日,在協助第 9 海軍步兵旅從巴統轉移到塞瓦斯托波爾時,其一台渦輪機發生故障,需要持續維修至7月24日。12月1日,當她與驅逐艦機敏號一起砲擊當時的羅馬尼亞蛇島時,巡洋艦被羅馬尼亞水雷損壞,但她設法依靠自身動力返回波季港進行維修。在短暫的砲擊中,她發射了四十六枚180毫米和五十七枚100毫米砲彈,擊中了島上的廣播電台、軍營和燈塔,但並未造成重大損失。修復完成後,她於1943年1月底為在小地島德軍後方登陸的蘇聯軍隊提供海軍砲火支援。2月17日,該船從波季轉移到巴統。 然而,伏羅希洛夫號在1943年10月6日試圖阻止德軍從塔曼橋頭堡撤離以進行空襲時損失了三艘驅逐艦,因此退出了積極行動。這一損失導致史達林禁止在沒有得到他的明確許可的情況下部署大型海軍艦隊,而戰爭的其餘時間都沒有獲得他的明確許可得以出擊。1944年8月18日,該船被轉移至新羅西斯克,11月5日被轉移至塞瓦斯托波爾,1945年7月8日,她被授予紅旗勳章。


碧藍航線 伏羅希洛夫

碧藍航線 伏羅希洛夫


|戰後

伏羅希洛夫號於1946年接受檢查,結果不盡人意,但仍進行了例行維護。她於1954年4月開始進行戰後現代化改造,但海軍於1955年重新評估了這項工作的範圍,並認為這不足以打造一艘完全現代化的船。與姊妹艦馬克西姆·高爾基號不同,她於1956年2月17日被選為33號項目,作為導彈研發的試驗平台進行改裝。改裝過程被延長,因為她的武器被拆除,並且她獲得了一個全新的上層建築和桅杆。1961年12月31日,她以OS-24號身份重新服役。1963年10月11日至1965年12月1日,該船根據33號項目進行了現代化改造。1972年10月6日,她最後一次改裝是改裝為浮動營房,並被重新命名為PKZ-19。 1973年3月2日,伏羅希洛夫號被當作廢鐵出售。伏羅希洛夫號重14噸的螺旋槳與重2.5噸的止錨,現陳列在塞瓦斯托波爾薩普恩山的塞瓦斯托波爾英雄保衛和解放博物館。


碧藍航線 伏羅希洛夫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伏羅希洛夫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0.3K會員
1.2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4/30
蘇維埃聯盟級戰艦(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編號23號海軍計劃)是蘇聯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戰艦項目,屬於大型遠洋艦隊建設計劃的一部分。如果計劃順利執行,這些新戰艦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威力最強的戰列艦,但該項目下建造的所有艦船均未完工。
Thumbnail
2025/04/30
蘇維埃聯盟級戰艦(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編號23號海軍計劃)是蘇聯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戰艦項目,屬於大型遠洋艦隊建設計劃的一部分。如果計劃順利執行,這些新戰艦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威力最強的戰列艦,但該項目下建造的所有艦船均未完工。
Thumbnail
2025/04/29
伏加爾號(SN Volga)是存在與圖紙計劃中的航母,原型來自於72號專案的航母設計,1920年,蘇聯就考慮過將多艘其他級別的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這些計劃通常因缺乏資金或造船能力而受阻,在1930年代後半期,蘇聯開始製定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現代化艦隊的計畫。
Thumbnail
2025/04/29
伏加爾號(SN Volga)是存在與圖紙計劃中的航母,原型來自於72號專案的航母設計,1920年,蘇聯就考慮過將多艘其他級別的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這些計劃通常因缺乏資金或造船能力而受阻,在1930年代後半期,蘇聯開始製定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現代化艦隊的計畫。
Thumbnail
2025/04/28
蘇維埃俄羅斯號(SN Sovetskaya Rossiya)於1939年晚期在莫洛托夫斯克海軍船廠開始建造;工程代號為102。1944年1月船體幾乎是一個空殼子,連主甲板也沒有完成。
Thumbnail
2025/04/28
蘇維埃俄羅斯號(SN Sovetskaya Rossiya)於1939年晚期在莫洛托夫斯克海軍船廠開始建造;工程代號為102。1944年1月船體幾乎是一個空殼子,連主甲板也沒有完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伏羅希洛夫號(SN Voroshilov)是蘇聯海軍的一艘基洛夫級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服役。在敖德薩圍城戰期間,她轟炸了德國軍隊,隨後在1941年11月遭到德國轟炸機嚴重損壞。
Thumbnail
伏羅希洛夫號(SN Voroshilov)是蘇聯海軍的一艘基洛夫級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服役。在敖德薩圍城戰期間,她轟炸了德國軍隊,隨後在1941年11月遭到德國轟炸機嚴重損壞。
Thumbnail
施佩伯爵將軍號重巡洋艦(德語:Admiral Graf Spee)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德國級裝甲艦,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德國東亞艦隊參加過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的海軍中將馬克西米利安 · 馮 · 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完成的四艘馬肯森級戰鬥巡洋艦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號命名。
Thumbnail
施佩伯爵將軍號重巡洋艦(德語:Admiral Graf Spee)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德國級裝甲艦,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德國東亞艦隊參加過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的海軍中將馬克西米利安 · 馮 · 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完成的四艘馬肯森級戰鬥巡洋艦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號命名。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P級裝甲艦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7年時為重建德國海軍艦隊的Z計畫設計的12艘裝甲艦,它們為德國級裝甲艦的後繼艦,設計工程起於1937年,並持續到1939年結束,至少有9艘具備了相當細密而完整的設計,最後的設計是配備2座三聯裝砲塔共6門280公釐高速艦砲。
Thumbnail
P級裝甲艦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7年時為重建德國海軍艦隊的Z計畫設計的12艘裝甲艦,它們為德國級裝甲艦的後繼艦,設計工程起於1937年,並持續到1939年結束,至少有9艘具備了相當細密而完整的設計,最後的設計是配備2座三聯裝砲塔共6門280公釐高速艦砲。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尚有未完工的Pr.23蘇維埃聯盟級戰艦艦身。由於在原計畫下繼續建造已無意義,蘇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將其改造為航空母艦,此擬議計畫的代號是 23AV。蘇聯有可能會在 1940 年代末至 1950 年代初執行這個方案。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尚有未完工的Pr.23蘇維埃聯盟級戰艦艦身。由於在原計畫下繼續建造已無意義,蘇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將其改造為航空母艦,此擬議計畫的代號是 23AV。蘇聯有可能會在 1940 年代末至 1950 年代初執行這個方案。
Thumbnail
魯普雷希特號戰列巡洋艦(KMS Prinz Rupprecht)的歷史原型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德二海軍)於1918年3月開發的大型戰鬥艦​​艇方案(Gross Kampf schiffe),即常說的「GK系列」方案之一,GK4541方案。
Thumbnail
魯普雷希特號戰列巡洋艦(KMS Prinz Rupprecht)的歷史原型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德二海軍)於1918年3月開發的大型戰鬥艦​​艇方案(Gross Kampf schiffe),即常說的「GK系列」方案之一,GK4541方案。
Thumbnail
興登堡號(德語:SMS Hindenburg)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三艘德夫林格級大巡洋艦的末艦,採用略作修改的設計。它同樣裝備有八門305毫米主炮,但通過改良的炮塔,能夠射的更遠。該艦也較兩艘姊妹艦稍大及更快。其艦名是為紀念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
Thumbnail
興登堡號(德語:SMS Hindenburg)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三艘德夫林格級大巡洋艦的末艦,採用略作修改的設計。它同樣裝備有八門305毫米主炮,但通過改良的炮塔,能夠射的更遠。該艦也較兩艘姊妹艦稍大及更快。其艦名是為紀念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
Thumbnail
十九世紀下半 1853年7月,俄羅斯派兵穿越過Prut河進入奧圖曼帝國的兩個附庸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 (Wallachia,地理位置相當於今天羅馬尼亞的南部),開啟了克里米亞戰爭。奧圖曼的艦隊從君士坦丁堡駛向黑海南部的港口Sinop,卻遇上駐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港口Sevastopol的俄羅斯艦隊猛
Thumbnail
十九世紀下半 1853年7月,俄羅斯派兵穿越過Prut河進入奧圖曼帝國的兩個附庸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 (Wallachia,地理位置相當於今天羅馬尼亞的南部),開啟了克里米亞戰爭。奧圖曼的艦隊從君士坦丁堡駛向黑海南部的港口Sinop,卻遇上駐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港口Sevastopol的俄羅斯艦隊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