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餐時煮了冬瓜湯,
湯還沒涼透,爸爸問我一個問題:
「冬瓜怎麼變成冬瓜茶的?」
我滑開手機快速一瞥,Wiki 上寫著:
加糖熬煮即可,
也有不加糖的版本,供糖尿病、腎臟病患者飲用。
但我只讀到後半段——「糖尿病、腎臟病患者可飲用」——
腦中立刻響起警鈴:
怎麼可能?加了糖怎麼還能喝?
我立刻脫口而出,爸爸點頭,信以為真,
那一刻,我們都以為真相是那樣的。
後來,我靜靜地又讀了一次。
才發現,原來是我看錯了。
那一刻,有點好笑,又有點不安。
只是幾行字而已,我卻錯看了世界。
「我們不是看見真相,而是看見我們準備好相信的東西。」
這件小事讓我想到很多事情。
我們在生活中,多少時候是這樣的呢?
看到一則新聞、聽到一句話、看見一個眼神,
就下意識地判斷:對、不對、是、不是。
可我們讀到的,真的全是嗎?
我們相信的,真的是全部嗎?
或許,有些時候,不是資訊有問題,
而是我們讀得太快,或太想要一個答案。
《金剛經》裡說: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當你看見的世界,
是從你的慣性、執念、恐懼出發,
那它本身,就是一場夢。
但夢,也有它的溫度。
不是叫你馬上清醒,也不是讓你一夜放下,
只是輕輕地提醒:
現在的你,是不是太快相信了什麼?
冬瓜湯的香氣還留在廚房,
加了很多薑片,辣得剛剛好,像是某種微微發熱的安慰。
窗外是雨天,這兩天格外地濕冷,
光落在桌上的碗邊,靜靜的,沒有聲音。
有些事不必急著理解,
就像有些情緒,也不必急著釐清。
有些事,看錯了也沒關係。
重要的是——
你願不願意,讓自己再慢一點。
如果你也正在某段雨天裡走著,
那麼別急,
我會陪你,一起慢慢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