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泊在港口的「神速號」驅逐艦。
神速號(SN Stremitelny,又稱斯特雷米捷爾尼號)是一艘格涅夫尼級驅逐艦(正式名稱為 7 號計劃),於20世紀30年代末為蘇聯海軍建造。該船於1938年完工,被分配至波羅的海艦隊,並在1939-40年對芬蘭的冬季戰爭中發揮了輔助作用。1940年中期,神速號被轉移至北方艦隊。
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後,她掩護了沿著北極海岸的兩棲登陸。隔月,該船在波利亞爾尼遭到德國俯衝轟炸機的攻擊並沉沒,船員和乘客共111人喪生。隔年,其殘骸被部分打撈出來。

碧藍航線 神速
船艦數據
排水量:1500噸(標準);2400噸(滿載)
長:112.5米
寬:10.2米
吃水:3.1米
動力:50,500匹
裝置:2 × 2軸ГТ3А-24減速齒輪汽輪機;3× КВ鍋爐;3 × ПСТ-30/14渦輪發電機(150kW);2 × ПН-2Ф柴油發電機(66kW)
航速:38.6節
航程:2,500海浬/19節
編制:173(士兵)+15(軍官)人
武器:1938年:4 x 130mm/50 單裝火砲;2 x 76.2mm 34-К防空砲;2 x 45mm 21-К防空砲;2 x 12.7mm(德什卡,即DshK)防空砲;2 x 533mm 39型三聯裝魚雷發射管(配備53-38型魚雷);1 × М-1深水炸彈投放器;58 x КБ-3型水雷(或65顆1926型)。

碧藍航線 神速 時裝
設計和開發
在建造大型且昂貴的40節(74公里/小時)列寧格勒級驅逐艦後,蘇聯海軍尋求義大利的技術援助,以設計更小、更便宜的驅逐艦。他們獲得了義大利福爾戈爾級驅逐艦的設計許可,並根據自己的目的對其進行了修改,這導致本來就有些不穩定的設計負擔過重。 神速號驅逐艦全長112.8公尺,艦寬10.2公尺,滿載吃水4.8公尺。這些軍艦明顯超重,比設計重量重了近200噸,標準載重時排水量為1612噸,滿載時排水量為2039噸。其船員平時包括197名軍官和士兵,戰時增加到236名。 這些船的動力來自一對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每個渦輪機驅動一個螺旋槳,利用三個水管鍋爐的蒸汽可產生48,000馬力( 36,000千瓦)的功率,目的在使她們的最高時速達到37節(69公里/小時)。設計師對渦輪機的額定功率持保守態度,許多(但不是全部)船舶在海上試航中很容易就超過了設計速度。燃油容量的變化意味著神速號驅逐艦的航程在航速19節(35.00公里/小時)下可以航行1670至3145海浬(3093至5825公里;1922至3619英里)之間變化。據稱,以此速度,「神速號」的續航里程為3055海浬(5658公里;3516英里)。 建造時,神速號在艦上建築的前後兩對單座超射砲架上安裝了四門 130 毫米 B-13 砲。防空裝備包括一對單裝 76.2 毫米 34-K 高射砲、一對 45 毫米 21-K 高射砲,以及兩挺 12.7 毫米 DK 或 DShK高射機槍。她還在兩個三重旋轉砲架中裝備了六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水雷和25枚深水炸彈。她配備了一套用於反潛戰的火星水聽器,但在速度超過 3 節(5.6公里/小時)時它們就毫無用處了。這些艦艇配備有兩具用於摧毀水雷的K-1掃雷器和一對深水炸彈發射器。

碧藍航線 神速 時裝
服役歷史
該艦在列寧格勒第 189 號造船廠(奧爾忠尼克)作為第291號船艦建造,於1936年8月22日開始建造,1937年2月4 下水,最終於1938年11月18日完工。11月29日,她被分配到波羅的海艦隊。在冬季戰爭期間,她參與了巡邏和護航任務,並於1939年12月1日與姊妹艦斯梅特利維號和輕巡洋艦基洛夫號一起砲擊了芬蘭魯薩羅島的海岸砲陣地。一直到1940年5月9日,她被調到北方艦隊。 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入侵蘇聯時,該船駐紮在波利亞爾尼。7月14日,在「白金狐」行動(德國試圖奪取摩爾曼斯克)期間,神速號與其姊妹艦 「格羅姆基號」和「雷米亞什奇號」一起掩護蘇聯軍隊在西里察河河口西側登陸。六天後,該船在停靠波利亞爾內時遭到容克斯 Ju 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襲擊,四枚炸彈擊中該船中部。炸彈在鍋爐房和發動機室爆炸,炸死了這些艙室裡的所有船員,並將船炸成兩半。船尾部分在幾分鐘內沉沒,但船頭部分則花了20分鐘才沉沒。總共有111人遇難,其中包括幾名在飛機襲擊時正在船上表演的演員。

神速號被炸彈擊中示意圖
後續
1942年4月,她的殘骸被部分打撈出來,她的船尾被用來修復她的姊妹艦拉茲亞爾永尼號(Razyaryonny)。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