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ris Mamula, Brad Barrett, Jonathan Mendonsa
重點一:創造你的財務自由故事
1.財務自由的目的不在於退休,而是擁有自由與彈性,可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去規劃人生。
2.財務自由的三大原則:花更少、賺更多、投資得更好。
3.你就是你最常花時間相處的那五人的平均值。
4.想法的共同特質:挑戰既定觀念、改善生活,展開行動、運用優勢發揮,個人價值獲得成功
5.七階段性財務自由
一、 先歸零
二、 充足的緊急預備金
三、 達到六位數美元的投資組合
四、 實現一半的財務自由
五、 快成功了
六、 財務自由
七、 財務自由並解擁有足夠的財務緩衝空間
6.界定擁有多少錢的數量,可以讓開始選擇冒點風險或是減少工作量
7.了解自己在財務自由的哪個階段
重點二:找到你的為什麼
1.真正重要的其實不是錢,而是以對方是生活,錢只是讓你達到這個目標的工具
2.財務自由並不意味著逃避生活中令人厭煩的事物,而是奔向你心中所愛
3.財務自由的意義在於,衡量你理想生活所需的資產,可以再次掌控自己時間與生活的能力。
4.寫下五到十件讓你快樂的事情、思考真正的驅使動力、寫下個人的任務宣言
5.致富心態:選擇財務自由,並非單一的選擇,而是一連串的抉擇,最終能帶領你成功,需要一定的好奇心與信心。
6.你最重要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花點時間閱讀或聆聽有意義的資訊至少三十分鐘、列出十樣你希望或想培養的技能或專長
7.成為價值主義者
8.儲蓄率=存款/收入
9.許多人的生活都像追逐賽,由於存款很少,不可能突破現狀,只能陷入工作、賺錢、付錢的循環。
10.著重賺更多,提高職場身價、運用投資、或透過自己熱中的事情獲利。
11.不需要接受其他人對成功或失敗的定義,找到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物,以符合價值觀的方式運用時間與金錢。
12.計算自己的預算和支出、檢視自己的錢花去哪裡了
重點三:減法理財哲學:80%的結果來自20%的原因,重要的事情其實不多。
1.可控制的儲蓄率三大要素:居住、交通、飲食
2.管理好大筆開銷才會有效控管開銷
3.買保險意味著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以避免風險。
4.享樂適應:當人習慣重大事件或人生改變所帶來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後,便會回歸到相對穩定的幸福狀態。
5.節稅致富心法:使用投資帳戶,創造免稅或最低稅額的收入,讓自己擁有更多彈性與獲利空間,使用稅收損失收穫策略或稅收利得收穫策略。
6.旅行思維威力:旅行讓我們遇到不同的人、地方、文化,並用嶄新的視角觀看世界
7.地理套利:就是裡用兩地生活成本的差距來進行獲利。
重點四:學歷VS能力
1.很多時候,在他們可以合法買啤酒之前,就已經被學貸利息壓到喘部過氣來了。
2.學貸讓你無法展開財務自由之旅,得好好研究付清學貸的策略,才能展開新的人生。
3.如果你拿不到任何獎學金,那麼至少想辦法讓別人幫你付學貸,或是降低學位成本。
4.上大學與獲得學位不是賺大錢的地方。
5.成功的創業者和投資者成就不在於承擔巨大風險,而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帶給對方價值,讓別人願意投資。
6.許多人迷迷糊糊,認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獲得公平的機會,事實上,世界並非如此運作。
7.投資三要素:投資的本金、投資報酬率、讓資本成長與複利的時間
8.投資的兩項變數:如何提高本金或收入、如何提高投資報酬率
9.在工作中了解真正控制權力的人在想什麼、在意什麼,設法讓這些人認可你的能力,如果不管用嘗試換個職位或重視員工努力的老闆。
10.假如聚焦於高收入工作,並持續投資於此事,那麼你可以更快接近於財富自由。
重點五:投資
1.重要的是,不是你知道什麼,而是你認識誰。
2.請了解與人交際的黃金法則,用自己想被對待的方式對待別人。
3.人脈投資學,想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得花上更多的時間與金錢。
4.金融業者喜歡複雜的交易,以便收高額的顧問費,並讓投資人頻繁的交易,更有利於金融業者。
5.大道至簡,最簡單的指數型投資,自動汰弱留強。
6.今日就可以創業,能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己
7.當把副業當成事業,打造出創造現金流的系統,不在以時間換取金錢。
8.只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喜愛的工作,二是收入優渥的工作
9.不動產投資了兩要素:心力要素、財務槓桿
10.運用槓桿投資可以運用別人的錢投資,而不適用自己的稅後收入投資。
結語:
書中貫徹著:人生的目的不在於付帳單和等死而已,在通往財務自由的道路上,應該好好享受中途的自由和力量,一起享受這段理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