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12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RYn5mz
每季 $380 訂閱方案👉https://reurl.cc/RYn5gD

每個人會加入市場,多半是因為想要累積更多的財富,而這也就是投資迷人的原因,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加速累積財富。不過在投資的道路上不可能只有牛市,一個常態的累積財富過程應是漫長且經歷無數牛熊的,所以也必然會遇到資產下跌時。
而在面對下跌時,該如何度過並在過程中精進自己呢?以下是一些方法的分享:
一、首要心理層面的穩定,其次建立心態
每當股票市場經歷大幅度修正時,不論新手或是資深投資人在看到手上的資產縮水時,都難免會感到焦慮,甚至開始恐懼,做出事後回過頭來看錯誤的決定。所以我認為在面對下跌時,一般人要先有個認知便是:並不是只有你會有焦慮的情緒,其實市場上有許多人也正一起經歷著。
除此之外,你也要理解,除了少數難以企及的天才外,大多數的人都是在無限經歷歡喜與憂慮中才慢慢累積出財富的。其中也包含部分你視作導師的成功投資人,他們在累積財富過程之中肯定也曾經歷過這樣的焦慮,甚至此時此刻已經有不錯的資產規模了,也仍會因為資產貶損而受到影響。
也就是說,若遇到下跌時,千萬不要將擁有負面的情緒歸咎於丟臉、失敗,所以不敢與他人分享。相反的,你應該了解其實你並不孤獨,這只是一場投資之路上的必然歷練,那些成功的投資前輩都是這樣過來的。所以只要這次殺不死你,就會讓你更強大。
因此在這段時間,你不僅不該獨自面對焦慮,反而應該趁此時去看那些經典書籍與成功投資人的文章,去參考他們是如何度過熊市的,同時你也可以與其他你認可的投資人請益,或是與身邊的親朋好朋友吐露情緒。不僅可以藉此釋放壓力,也讓自己擁有足夠的心理健康去度過修正。
而若你無論如何就是無法舒緩壓力,或是就算是與他人訴苦當下感覺好多了,但面對下一輪下跌時壓力又重新上來,那其實有很大的可能就是你的部位放太多了。而這有可能是你槓桿開太高,或是就算你沒開槓桿,但有 90% 的現金在股票你仍感覺到不舒服。
所以遇到這種狀況時,沒有別的選擇,你就是需要不斷降部位,降到一個你再也不會感到不適的「甜蜜點」。這對於部分投資人來說可能是完全去槓桿,也可能是只有 30% 的現金在股票市場,端看你的風險耐受度,沒有標準答案。
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人家都說「如果你不是職業投資人,就應該用閒錢投資」,背後的邏輯也就是這個資金的重要性不能高到讓你不舒服的意思。
除此之外,你也不應該單純的只是吐苦水、降部位,同時你也該在這段時間盤點自己在這次的投資決策中究竟出現了哪些錯誤,並建立起更扎實精進的投資系統,避免在下次遇到熊市時再次犯下同樣的錯誤。
二、四個思維,完善你的投資組合與能力
在建立好心態層面後,現在回過頭來看策略層面。
而雖然修正難受,但這種市場大跌的時刻,其實也是一個能讓你靜下心來,好好重新審視自己原本建立投資決策的核心邏輯的好機會。
為什麼呢?因為正是此刻,你才能夠重新冷靜思考三個關鍵問題:
1. 這些雜音我都知道了嗎?
當股市不斷上漲時候,即使是過去已經存在的風險,也都會在市場一片樂觀的氣氛被忽略,這時幾乎不會聽到任何負面的聲音。然而一旦市場出現修正,那些原本被掩蓋的問題、忽略的風險或負面訊息就會紛紛浮現,像是基本面變差、利率升高、經濟放緩,甚至個別企業出現經營瑕疵等,就算是微不足道的問題這時都會被放大檢視。
因此你應該趁修正時問問自己,這些市場現在談論的問題,是否在你原本決定買入這些股票時就已經知道?還是這些問題其實你從未注意到?如果你事前已經知道且評估過了,現在市場的反應或許只是情緒上的過度反應;但如果這些雜音你過去完全沒有察覺,現在正是重新審視自己資訊來源與決策邏輯是否充分嚴謹的最好時刻。
2. 我的購買理由有沒有因此改變?
每一筆投資背後都有一個清楚的理由,可能是看好企業的長期競爭力、認同其商業模式,或是相信該產業未來的成長性。然而,當股價大跌時,有些人會立即懷疑自己原本的信念,此時你需要客觀而理性地重新檢視原先的投資理由是否依舊存在。
換言之,如果當初吸引你買入股票的長期邏輯並未發生根本改變,那麼短期的股價下跌反而可能是一次非常值得把握的加碼機會。相反的,如果你發現當初的投資理由已經動搖甚至不復存在,那麼就算股票目前的價格比當初便宜很多,也可能意味著必須停損。
不過就算是加碼也應該要同時考量風險,像我會將單一個股的部位上限設定在 20%,也就是說就算這個部位歸零我最大損失就是總資金的 20%,依此作為風險控管的方式。
3. 現在的價格是否被錯殺?
市場往往會在極端悲觀時,可能會無因為流動性問題、或是過去一些脈絡所形成的偏見,使市場在對某些特定的公司或產業定價時,出現過度的負面預期,讓股價遠低於其合理價值。
如果如果這時你發現股價已明顯低於企業實際價值,且基本面並無明顯惡化,那這次的修正反而給了你一次難得的機會。
4. 降低看法的重要性,並聚焦於操作的一致性
看完上述內容時,你可能會有疑問:若個股買進理由沒變,又感覺遭到了市場錯殺,那為什麼在價格變低時不建議 all in 呢?這是因為通常投資人會過分樂觀自己的聰明才智,但實際上自己並沒有想的那麼聰明。
怎麼說?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市場上隨時都充斥各種相反意見,像是當有人看空時,同時就會有一群人看多,但難道只有看對的那一方能賺到錢嗎?其實不然。
如果你拉長時間軸來看,其實無論是哪種陣營都有人賺到錢,並能從中出現看到大神。
這麼一來,或許「觀點的正確性」這件事的重要性被過度放大了,而「實務上的操作品質」的重要性卻往往受到忽略。
而如何提升操作的品質?我覺得除非你是個天才,不然就該把交易標準化,也就是設立一個標準的交易流程,去將思維的誤差降低,同時盡可能屏除情緒的干擾。
像是在買進前,是否有先了解該產業過去幾次的循環輪廓,目前的估值與展望下的風報比多少,買進後如何追蹤故事是否按照期待進行,以及如何設立賣出的情境。
畢竟只要是人類就會有共同的情緒,常常看到一個 memo 或推薦就買股票,然後套牢時就抱住,終於解套時就馬上砍。這麼一來每次都套 20%,然後只賺個 1~2% 就砍,假使成天都這樣賠多賺少,績效肯定不會好。
另一方面,就算設好了 TP ,也可能在抱很長的一段時間,期間股價上下洗了幾次後,下一次發動時就馬上賣掉,錯過後續本該賺到的漲幅。
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人其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聰明,所以依照情緒去做的交易決策往往都效果不彰。所以嘗試擺脫這樣的劣習,尋找一個標準化、期望值高的交易方式,就是提升操作品質的大方向。
因此,在交易的漫長道路上,逐漸學會去「降低看法的重要性,並聚焦於操作的一致性」絕對是一個必經的課題。
三、結論
總結而言,歷史上許多難得一見的投資機會,像是 2008 年谷底,或是 2020 年疫情期間,儘管現在回過頭來看巴不得多買一些,但如果置身於當下你便能了解到置身於極度悲觀與恐慌的情緒之中時,確實會讓你無法下手買任何東西,也因此才會出現這些定價。
也因此,儘管下跌時情緒上會非常煎熬,但同時我們也不一昧地陷入悲傷與懷疑之中,而是應該依靠一些具體的條件與準則,讓自己有一些必須執行的事項,一方面將自己拉出無盡懷疑的泥沼,另一方面也可以趁修正所提供的難得機會來進行自我檢驗與調整倉位。
所以面對修正時,如果你能不隨著市場情緒波動,而是趁此刻重新去做些什麼,那你與其他普遍投資人相比便能再多前進一步。而這次的修正經驗也將成為下一次成長的養分。
畢竟,唯有在修正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會投資的本質與自己的信念,也是每一位投資者成長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