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需要開刀嗎?醫生最常問你的5個問題

4.3 需要開刀嗎?醫生最常問你的5個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真的,**「要不要開刀?」**這句話,是很多人聽到會瞬間心跳加速、腦袋一片空白的問題。

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聽到這句話,內心通常都會冒出超多問號:「真的有必要嗎?不開會怎樣?會不會只是例行開刀?可以拖一下再觀察嗎?」

今天這篇,我就當作朋友坐你旁邊,幫你預習一下醫生在你面前講「可能要手術」的時候,最常會問你哪幾個問題,還有你該怎麼準備、怎麼回。

raw-image



🩺 為什麼醫生要問你這些,而不是直接說「你要不要開」?

因為開刀不是醫生說了就算,這是一個雙向的決定。


醫生會根據你的病況來判斷有沒有必要開刀,但同時也會考慮:你現在的生活狀況、工作、身體狀態、對風險的接受度。


所以,當你聽到醫生說「我們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接下來你大概會聽到以下這幾個問題👇


✅ 醫生最常問的 5 個問題(你也該提前想清楚)

1️⃣ 「這個症狀影響你的生活多少?」

這是關鍵,因為有些狀況可以觀察,有些就拖不得。

👉 你可以誠實說:

  • 「我現在每天走路都痛,沒辦法正常上班。」
  • 「目前還可以忍,但每天晚上都睡不好。」

這會讓醫生知道,你是不是已經到了非處理不可的階段


2️⃣ 「你現在有在吃什麼藥嗎?有沒有慢性病?」

因為開刀牽涉到麻醉、凝血、傷口癒合等等,這些都會受到你平常用藥或疾病影響。

👉 你最好提前準備一份「用藥清單」,像是:

如果你不確定藥名,也可以拍照給醫生看。


3️⃣ 「你之前有動過手術嗎?麻醉有不舒服過嗎?」

這問題是為了了解你身體對麻醉、手術的反應

有些人曾經有麻醉過敏、或術後恢復很慢,這對醫生來說是重要訊息,會影響用藥與術式選擇。


4️⃣ 「你現在有什麼事非得這陣子做嗎?(工作、家庭)」

因為術後會需要休養時間,醫生會評估你什麼時候開最合適

如果你這週正好有工作高峰或家中有事,有時候手術是可以排程的,不用馬上開,但前提是你的病情允許


5️⃣ 「如果不開刀,你可接受什麼樣的風險?」

有些人聽到「可以不開刀」會超開心,但事實是——


不開刀,可能會痛更久、反覆發炎、甚至惡化。


醫生會希望你知道「不開會怎樣」,然後讓你自己決定你能不能接受這個風險。

你可以這樣問回去:

  • 「如果我現在先不開,最壞的情況會是什麼?」
  • 「我這樣拖一兩個月,會不會讓狀況變得更複雜?」

💬 小建議:你也可以主動問醫生這些!

有些問題你不用等醫生問,你自己就可以問👇

🔸「我這個手術是緊急的嗎?還是可以排時間?」


🔸「手術風險有哪些?恢復期要多久?」 🔸「有沒有不開刀的其他選擇?(吃藥、復健等等)」 🔸「術後會不會留疤?影響功能嗎?」


有問題不要客氣,醫生其實很樂意你願意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


🧠 小結一下

✅ 開刀前,醫生不會直接強迫你做決定,而是會引導你了解風險與選擇


✅ 你只要記得幾個要點:「我痛到什麼程度、我有什麼病、我生活能不能配合手術」 ✅ 主動問醫生問題,反而會讓你更安心、更懂自己正在做的決定!


avatar-img
Sandwich-Care急救 101:現場救援與急診室觀察
4會員
119內容數
當意外發生,你知道該如何正確施救嗎?本沙龍由第一線消防急救員分享現場救援實戰經驗,深入解析黃金 10 分鐘應變、急診室處置、病情觀察,幫助你掌握關鍵急救知識。從 CPR、哈姆立克法到創傷止血,帶你了解如何在危急時刻拯救生命。無論你是任何人🚨 關鍵時刻,Sandwich-Care 與你同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是不是也常問自己或醫生:「欸,那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啊?」 比如扭到腳、動完手術、骨折、拉傷之後,雖然不再痛到不行,但總覺得「好像還沒完全好」,走路會小心翼翼,動作變慢、怕又弄到。 今天這篇,就像我坐你旁邊跟你聊一樣,幫你整理出關於復健、物理治療你該知道的關鍵觀念,不只幫你判斷「可以動到
出院那天你是不是也鬆了一口氣? 醫生說可以回家,感覺像是:「好耶,終於沒事了!」 但其實啊,出院不是結束,是你復原的開始。 接下來的幾天、幾週,才是讓身體真正「修好」的關鍵時期,尤其是有傷口、有動過手術的人,照顧得好不好,影響超大。 這一篇就來跟你聊聊,回家後該怎麼好好照顧傷
你是不是也曾經卡在這個問題—— 身體不舒服、受傷了,但站在醫院門口突然傻住:我現在到底是要掛急診?還是去門診排號? 更麻煩的是,有時候掛了門診,醫生看一看說:「這你應該去急診。」 然後你就只好又走回急診,等半天,整個流程再跑一次,有夠煩。 今天這篇,就像朋友在旁邊拍你肩膀、用
你是不是也常問自己或醫生:「欸,那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啊?」 比如扭到腳、動完手術、骨折、拉傷之後,雖然不再痛到不行,但總覺得「好像還沒完全好」,走路會小心翼翼,動作變慢、怕又弄到。 今天這篇,就像我坐你旁邊跟你聊一樣,幫你整理出關於復健、物理治療你該知道的關鍵觀念,不只幫你判斷「可以動到
出院那天你是不是也鬆了一口氣? 醫生說可以回家,感覺像是:「好耶,終於沒事了!」 但其實啊,出院不是結束,是你復原的開始。 接下來的幾天、幾週,才是讓身體真正「修好」的關鍵時期,尤其是有傷口、有動過手術的人,照顧得好不好,影響超大。 這一篇就來跟你聊聊,回家後該怎麼好好照顧傷
你是不是也曾經卡在這個問題—— 身體不舒服、受傷了,但站在醫院門口突然傻住:我現在到底是要掛急診?還是去門診排號? 更麻煩的是,有時候掛了門診,醫生看一看說:「這你應該去急診。」 然後你就只好又走回急診,等半天,整個流程再跑一次,有夠煩。 今天這篇,就像朋友在旁邊拍你肩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