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復健與物理治療:傷後多久可以正常活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是不是也常問自己或醫生:「欸,那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啊?」

比如扭到腳、動完手術、骨折、拉傷之後,雖然不再痛到不行,但總覺得「好像還沒完全好」,走路會小心翼翼,動作變慢、怕又弄到。

今天這篇,就像我坐你旁邊跟你聊一樣,幫你整理出關於復健、物理治療你該知道的關鍵觀念,不只幫你判斷「可以動到哪裡了」,也讓你知道怎麼動才對、才不會拖延復原!

raw-image



🏃 為什麼「不動」反而會讓你恢復更慢?

很多人以為,受傷後就是「越少動越好」。


但其實過度不動,反而會造成肌肉流失、關節僵硬,恢復更慢!


你會開始怕痛不敢動,然後真的越來越不靈活,結果就是:「本來傷好了,但功能沒回來。」


這就是為什麼醫生常常會說:「可以開始做一些輕度活動囉,慢慢復健會比較好。


🩼 那到底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動?

每個傷不一樣,但你可以記住這個簡單邏輯👇

✅ 小傷(如扭傷、拉傷):

👉 通常休息 2~3天後 就可以開始溫和活動、伸展


👉 避免劇烈運動,但適度移動有助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


✅ 骨折/手術後:

👉 大部分會在1~2週內開始物理治療(根據醫師指示)


👉 不會一開始就跑步或舉重啦!是漸進式的訓練!


✅ 關節傷(肩膀、膝蓋等):

👉 一開始會有「保護期」不太能動


👉 但過幾天後,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會給你一套**「復健動作清單」**,慢慢練回活動角度



🧘‍♂️ 什麼是物理治療?會痛嗎?

先說:不是所有復健都一定痛!


物理治療包含的東西很多,包括:


  • 熱敷 / 冷敷
  • 超音波治療
  • 電療(低頻刺激)
  • 關節活動訓練
  • 肌力訓練
  • 步態訓練

治療師會根據你的傷情量身打造「進度表」,太快太慢都不行。你只要配合、有耐心,通常幾週內會明顯感覺身體越來越順、動作越來越穩。


📆 我需要復健多久?

這就像健身一樣,每個人恢復速度不同,但這裡有個大概時間軸可以參考:

raw-image


👉 重點是:復健不是越快越好,而是「穩定進步」最重要!


🙋‍♀️ 我可以在家做嗎?一定要去復健科嗎?

其實很多基礎動作、簡單拉伸,是可以在家做的


不過一開始最好先給物理治療師評估過,確認哪些動作適合你,再自己在家做會更安全。


你也可以這樣問醫生或治療師:「我這個情況,有哪些動作我可以回家做,哪些要避免?」


💬 小提醒(也是超多人忽略的)

  • ❌ 不要自己上網亂查動作做!每個傷不一樣,做錯可能更嚴重
  • ❌ 不要復健兩天,覺得沒感覺就放棄,它是慢慢來的事!
  • ✅ 若有紅腫、劇痛、感覺反而退步,一定要回診詢問
  • ✅ 每週定期追蹤一次恢復狀況,是最穩的做法!

🧠 小結

受傷後不能完全不動,要「適度活動+復健」才會快好


物理治療是幫助你「功能恢復」,不只是止痛


動作要漸進、不要逞強,回家做之前記得確認安全性


不要急,每一次復健,都是讓你更接近痊癒的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ndwich-Care : 你的家庭健康守門員
10會員
203內容數
Sandwich-Care 是每個家庭的健康第一線,一旦家人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症狀不明、或有慢性病管理需求,它能即時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判斷 是需要立刻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還是可以在家先觀察或調整生活方式? 有它在,家庭健康不再靠猜!
2025/04/07
出院那天你是不是也鬆了一口氣? 醫生說可以回家,感覺像是:「好耶,終於沒事了!」 但其實啊,出院不是結束,是你復原的開始。 接下來的幾天、幾週,才是讓身體真正「修好」的關鍵時期,尤其是有傷口、有動過手術的人,照顧得好不好,影響超大。 這一篇就來跟你聊聊,回家後該怎麼好好照顧傷
Thumbnail
2025/04/07
出院那天你是不是也鬆了一口氣? 醫生說可以回家,感覺像是:「好耶,終於沒事了!」 但其實啊,出院不是結束,是你復原的開始。 接下來的幾天、幾週,才是讓身體真正「修好」的關鍵時期,尤其是有傷口、有動過手術的人,照顧得好不好,影響超大。 這一篇就來跟你聊聊,回家後該怎麼好好照顧傷
Thumbnail
2025/04/06
說真的,**「要不要開刀?」**這句話,是很多人聽到會瞬間心跳加速、腦袋一片空白的問題。 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聽到這句話,內心通常都會冒出超多問號:「真的有必要嗎?不開會怎樣?會不會只是例行開刀?可以拖一下再觀察嗎?」 今天這篇,我就當作朋友坐你旁邊,幫你預習一下醫生在你面前講「可能要手術」的時
Thumbnail
2025/04/06
說真的,**「要不要開刀?」**這句話,是很多人聽到會瞬間心跳加速、腦袋一片空白的問題。 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聽到這句話,內心通常都會冒出超多問號:「真的有必要嗎?不開會怎樣?會不會只是例行開刀?可以拖一下再觀察嗎?」 今天這篇,我就當作朋友坐你旁邊,幫你預習一下醫生在你面前講「可能要手術」的時
Thumbnail
2025/04/04
你是不是也曾經卡在這個問題—— 身體不舒服、受傷了,但站在醫院門口突然傻住:我現在到底是要掛急診?還是去門診排號? 更麻煩的是,有時候掛了門診,醫生看一看說:「這你應該去急診。」 然後你就只好又走回急診,等半天,整個流程再跑一次,有夠煩。 今天這篇,就像朋友在旁邊拍你肩膀、用
Thumbnail
2025/04/04
你是不是也曾經卡在這個問題—— 身體不舒服、受傷了,但站在醫院門口突然傻住:我現在到底是要掛急診?還是去門診排號? 更麻煩的是,有時候掛了門診,醫生看一看說:「這你應該去急診。」 然後你就只好又走回急診,等半天,整個流程再跑一次,有夠煩。 今天這篇,就像朋友在旁邊拍你肩膀、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常問自己或醫生:「欸,那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啊?」 比如扭到腳、動完手術、骨折、拉傷之後,雖然不再痛到不行,但總覺得「好像還沒完全好」,走路會小心翼翼,動作變慢、怕又弄到。 今天這篇,就像我坐你旁邊跟你聊一樣,幫你整理出關於復健、物理治療你該知道的關鍵觀念,不只幫你判斷「可以動到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常問自己或醫生:「欸,那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啊?」 比如扭到腳、動完手術、骨折、拉傷之後,雖然不再痛到不行,但總覺得「好像還沒完全好」,走路會小心翼翼,動作變慢、怕又弄到。 今天這篇,就像我坐你旁邊跟你聊一樣,幫你整理出關於復健、物理治療你該知道的關鍵觀念,不只幫你判斷「可以動到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運動選手受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轉變。從選手日常生活、同儕壓力、教練壓力、自身壓力、選手性格以及悲傷五階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也提到防護員需要除了照顧選手的傷後恢復進度外,也要關心選手的心理復原狀況。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運動選手受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轉變。從選手日常生活、同儕壓力、教練壓力、自身壓力、選手性格以及悲傷五階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也提到防護員需要除了照顧選手的傷後恢復進度外,也要關心選手的心理復原狀況。
Thumbnail
5/15 看著網路上的資訊,覺得應該要在腳能接受的範圍內做點運動,於是動動腳指是每天必要的 至於腳踝幫浦運動,只敢小小動一下 畢竟有時候勾起來,有感覺到裡面板子微刺感 好可怕呀😵‍💫所以不太敢太激烈🫣 畢竟欲速則不達。。。 也因為膝蓋有深傷口,所以我也不好做空中騎腳踏車的運動 等
Thumbnail
5/15 看著網路上的資訊,覺得應該要在腳能接受的範圍內做點運動,於是動動腳指是每天必要的 至於腳踝幫浦運動,只敢小小動一下 畢竟有時候勾起來,有感覺到裡面板子微刺感 好可怕呀😵‍💫所以不太敢太激烈🫣 畢竟欲速則不達。。。 也因為膝蓋有深傷口,所以我也不好做空中騎腳踏車的運動 等
Thumbnail
在親友與網路上病友的支持中逐漸康復,帶著滿滿的感謝與祝福回到球場。
Thumbnail
在親友與網路上病友的支持中逐漸康復,帶著滿滿的感謝與祝福回到球場。
Thumbnail
開刀後的第一次下床,宛如初生嬰兒重新學習走路,感受到了無力感。
Thumbnail
開刀後的第一次下床,宛如初生嬰兒重新學習走路,感受到了無力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腳踝扭傷的常見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消炎止痛藥等。此外還探討了最新的扭傷處置方式,並分享了急性期和亞急性階段的處理原則。文章指出前美國運動醫學博士對冰敷理論的推翻,文章介紹了中醫治療、針灸和中藥對於腳踝扭傷的效果和作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腳踝扭傷的常見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消炎止痛藥等。此外還探討了最新的扭傷處置方式,並分享了急性期和亞急性階段的處理原則。文章指出前美國運動醫學博士對冰敷理論的推翻,文章介紹了中醫治療、針灸和中藥對於腳踝扭傷的效果和作用。
Thumbnail
大家開刀後都要馬上復健!!請協尋醫生或是復健師,不要自己去整骨,也不要因為打石膏都不動!消水腫後,活動範圍會增加,而動了才會消水腫,不動就會一直腫。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月不動的影響,我只是一個禮拜不動,醫生教我的復健動作,我做的時候覺得我在動腳,實際看著腳做的時候,我的腳根本不會動,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
Thumbnail
大家開刀後都要馬上復健!!請協尋醫生或是復健師,不要自己去整骨,也不要因為打石膏都不動!消水腫後,活動範圍會增加,而動了才會消水腫,不動就會一直腫。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月不動的影響,我只是一個禮拜不動,醫生教我的復健動作,我做的時候覺得我在動腳,實際看著腳做的時候,我的腳根本不會動,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