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馬利夫妻雙人組合的吉他手 Amadou 過世的消息。
沒有非常震驚,只是有點感傷。

我知道這個音樂組合完全是偶然的事。大概是在 2017 年前後,那時候我沉迷挖掘世界音樂。當時 Songlines 雜誌一直在捧 Fatoumata Diawara,還有 Oumou Sangaré。我那時候的聽法也很土法煉鋼——完全靠 Spotify 串流平台,去音樂人頁面把相關音樂人一個一個點來聽。
聽到一些不錯的音樂家我便標記下來,意外發現許多都來自一個西非叫馬利的國家。跟圖瓦有點像,經濟狀況不好,但音樂資源異常豐富。

馬利是西非內陸國,人口約 2200 萬,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65% 國土為沙漠或半沙漠。儘管經濟以農牧為主、資源有限。
最先被吸引的其實是 Mariam 的聲音。她唱歌的方式很奇怪,像在念咒,一直重複、跳針,但卻很上頭。Amadou 的吉他很電氣,但又有 groove,音樂很繽紛,是會讓人想跳舞的那種。
他們是夫妻,在盲人青年學院認識。Amadou 在 15 歲時因先天性白內障失明,後來進入馬利盲人青年學院學習音樂,並與 Mariam 相識。兩人婚後組成搭檔,從 1980 年代開始錄製音樂,逐漸從馬利紅到非洲,最後在歐洲、北美音樂圈打開名聲。
他們的音樂融合了傳統馬利旋律、搖滾、藍調、放克與電子音樂,有時也會與西方製作人合作。他們拿過不少獎,2005 年的《Dimanche à Bamako》讓他們拿下 BBC 世界音樂獎最佳專輯,也入圍葛萊美世界音樂獎。

我收藏的一張
《Dimanche à Bamako》(英文意思是「巴馬科的星期天」)是 Amadou & Mariam 的第四張專輯,由法國歌手 Manu Chao 製作並參與演出,2005 年發行。這張專輯幾乎就是他們走進世界樂壇的轉捩點。
據說 Manu Chao 是在收音機上聽到他們的歌後,主動提出合作。他把自己的游牧氣質和 lo-fi 編曲灌進他們的非洲旋律裡,變成一張混合了沙塵與城市聲響的作品。
推薦幾首他們的歌:
〈La Réalité〉
〈Bofou Safou〉
〈Sénégal Fast Food〉
至於歌詞在說啥,我也不知道。
去馬里是不太可能的,2019 年居然在北京糖果看到他們現場。我猜那天所有在北京的法國人都來了吧,我就直接站在第一排正中間。


我在北京糖果拍的
要在台灣現場聽到這類音樂真的太難了,就算台灣的世界音樂節也很少有非洲音樂人吧。去中國聽還有些機會,記得我剛去北京的第一週末,就去 DDC 看了一場喀麥隆音樂人的演出,隔天又去江湖酒吧看了一個藏族音樂人的演出。能聽到馬利夫婦的聲音,真是幸運。
Amadou 過世消息傳出,許多非洲音樂人都發文哀悼,這是全球音樂的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