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從書衣開始就展現獨特的魅力。
書衣上,一隻花白斑紋的小狗,頭頂著一本書,
書名是《IT'S HOME》。
這個標題暗示著故事的核心——「家」。
這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心靈的歸屬。

應該有拍出來?

左右是作者、繪者的簽名繪圖,必須炫耀🤣
封面上,上光處理的腳印散落其間,
留下小花在書面上行走的痕跡。
看似隨意,卻因特殊處理而顯得格外真實。
用指尖輕撫,
能感受到那些腳印的細微凸起,
如同小花在故事中的存在,
不張揚卻實實在在的改變著周遭的一切。
🐶翻開內頁,這個故事從前扉頁就開始。
書店是一個寧靜而封閉的空間。
老爺爺戴著格紋帽子,穿著灰色外套,
眼鏡下的眼神嚴肅而疏離。
書架上,書本被整齊排列,
形成了一道看似完美卻隔絕外界的屏障。
🐶小房子承載著老爺爺與已故奶奶的記憶,
壁上的照片、擺放的小物件,
無一不是過往時光的證明。
然而,奶奶離開後,
只剩下老爺爺一人守護小房子。
書店的氛圍瀰漫著一種停滯感,
窗外的世界似乎與書店毫無關聯。
老爺爺的生活,如同那些封存的書本,
沉浸在過去,拒絕流動。

🐶一天,
老爺爺在小房子外發現了瑟瑟發抖的小狗。
或許是出於憐憫,或對生命的本能尊重,
老爺爺讓小花留了下來。

小花,封面上的小狗就此有了名字。
牠不會讀書,不懂書中的故事,
牠在書架間穿梭,在書堆上小憩,
在紙張間嗅聞,留下一個個小小的腳印。
卻以最純粹的方式融入了書店的空間。
🐶小花來了以後,
有點不一樣了⋯⋯
每天清晨和傍晚,
老爺爺會帶著小花在街上散步。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那個男孩出現,
男孩在偶然間遇見了小花,
男孩開始頻繁造訪書店,
為了見小花,也為了擺滿書架的書籍。
🐶當老爺爺的聲音開始朗讀第一個故事,
書本的魔法被重新釋放。
沉睡的文字甦醒了,
塵封的思想流動了。
書本不再只是物理存在,
而是重新成為了連結人與人的橋樑。
慢慢的,書本開始以各種方式流動起來,
它們被從書架上取下,被翻閱,被討論⋯⋯
每一次移動,都代表著一次心靈的旅程。
那些曾經被塵封的故事,可能——
在不同的聲音中被訴說、
在不同的眼睛中被看見,
在不同的心靈中被理解。
🐶老爺爺的變化是漸進的,
書店的變化也是漸進的。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
書本的意義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從單純的物理存在,到情感的載體,
再到交流的媒介,
書本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
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只是陪伴與改變,
還有關於那些無聲的書本,
如何在相遇中重新找到自己的聲音。
🐶書本本身是靜止的,
但當它被打開、被朗讀、被傳遞時,
便擁有了另一種生命力。
那些書本原本只是記憶的殘響,
是對過去的緬懷與守護。
然而,小花的腳步、男孩的笑聲⋯⋯
讓那些原本封閉的故事重新流動起來。
這種改變,不是突如其來的,
是悄悄的、緩慢的,
在不經意間滲透每一個細節。
就像小花在封面間的腳印,
不顯眼,卻真實存在。
🐶當老爺爺終於分享書本的故事時,
靜默的文字重新被賦予了意義。
這不僅僅是分享,
而是一次次將回憶與現實重新編織的過程。
書本的力量,不在於它本身,
而在於它如何被使用、被閱讀、被體會。
🐶真正的家,
或許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場所,
而是那些在閱讀與分享中被重新發現的溫度。
「家」的概念在每個角色的經歷中,
被重新定義,
如同書衣上《IT'S HOME》所暗示的那樣。
🐶書本,從靜默到流動的過程中,
變成了記憶、理解與關懷的橋樑。
它們不再只是被封存的物品,
而是被閱讀、被訴說、被經歷的存在。
正如老爺爺的聲音帶領著男孩進入故事,
小花的腳步也在不經意間,
牽引出新的相遇與連結。
🐶這本書讓我明白,書本的真正力量,
不是它被珍藏得多麼完整,
而是它在每次被打開時,
如何喚醒那些沉睡的記憶與情感。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家」,
那個可以讓我們的故事被聽見、
被理解、被接納的地方。
🐶小花的足跡,像是一道細微而堅韌的線,
將老爺爺、男孩和書本緊緊牽繫在一起。
這樣的連結,無需言語強調,
也無需刻意去維持。
它自然而然流動著,像是書頁翻動的聲音,
像是小花在書店中遊走的步伐。
🐶或許有本書,
或許也在等待著你的手指輕輕翻開。
那些從未停止的故事,
正在那裡靜靜等待著,
成為你記憶的一部分,
成為你生命中難以忘懷的溫度。
如果有這本書的話,
很開心你選擇了《書店裡的小花》。
《書店裡的小花》
作者|劉清彥
繪者|張庭瑀
出版|維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