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水上宮殿回來,導遊說了一句話:「今天大家很辛苦,我特別找了個乾淨的地方,讓大家上廁所,不用擔心小費,我來處理。」
導遊沒多說,我們也就直奔廁所。只是廁所數量不多,還得摸黑排隊。
就在大家陸續解放完畢、鬆一口氣的時候,一道金光閃閃的大門打開,有人笑著招呼我們:「裡面請,休息一下、喝杯茶。」
我們被半推半就地走進去,一股冷氣迎面而來,眼前是琳瑯滿目的珠寶展示。原來,這不是什麼「休息站」,而是珠寶店。
沒錯,這就是購物站。那種「說好不來,最後還是來了」的購物站。
導覽人員開始滔滔不絕介紹寶石等級、設計概念、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品——配合著絨布盒、玻璃櫃、炫目的燈光與推銷笑容。原本只是來上廁所的我們,忽然變成一場被推進銷售戰場的觀眾。
我們足足在那裡待了26分鐘,有人試圖裝作感興趣、有些人乾脆低頭滑手機,也有人悄悄計時。不買東西的我們,被困在一場無聲的壓力裡,直到終於有人買了個小飾品,場面才「圓滿落幕」,大家總算被允許離開。
回到車上,一車人忍不住竊竊私語:「不是說沒有購物站嗎?」「說好的上廁所,怎麼變成珠寶介紹會?」氣氛略顯尷尬與不滿。
隔天,導遊在車上低聲說:「不好意思喔,昨天那間珠寶店不是購物站,只是讓大家上廁所。」這句話分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原來,所謂的「無購物行程」,只是不在行程表上寫明,但並不代表實際不發生。說白了,這是一種偽裝的「隱性銷售」,用廁所、休息、參觀文化工坊為名,實際讓你待在某些地方至少26分鐘,消費與否不是重點,重點是你進去了。照說早就回飯店了。
這樣的安排,不能不說是帶著某種惡意的欺瞞。
我們不是反對購物,而是反對被欺騙。若一開始就誠實告知有購物站,旅客可以選擇接不接受。但當你用「上廁所」來欺騙客人,實際卻安排了強制進入、時間固定、心理壓力極大的購物行程,這種設計就不是誠意,而是套路。
旅行,本該是放鬆與探索世界的過程。如果每一段旅途都要戒備著是否又會被「順路」帶去什麼神秘商店,那這趟旅行的味道,也會變得苦澀起來。
這讓全車的人都對導遊的印象變得很差,特別是望後的事件更是如此。而荒誕的高速公路逆向行駛也就叫人不意外了。
我們進去的是赫赫有名的「Bhandari Jewel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