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失敗啟示錄:當頂尖投資者也踩空,市場給的教訓從不打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資本市場的歷史洪流中,不乏嘗試「抄底」翻轉命運的高光時刻。然而,連頂尖的金融大師與經濟學權威都曾敗在這個操作上,說明「低點買進」這件事,遠比表面看來殘酷得多。從1929年大蕭條到2022年加密貨幣崩盤,這些失敗不只是個人災難,更是一堂堂赤裸的風險管理課。

本文將透過數位代表性案例,梳理頂尖人物在「抄底」過程中的決策錯誤與認知盲點,並進一步探討現代資產管理如何在這些血淚教訓中,走向更具韌性的估值與操作模型。


格雷厄姆:槓桿讓價值投資變成死亡螺旋

1929年股災後,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格雷厄姆以淨營運資本法判斷市場已嚴重超跌,動用槓桿資金大舉進場,結果卻在1932年被迫清算、虧損高達78%。他的錯誤不在估值,而在於無視系統性風險與保證金追繳機制,將本應長期持有的投資,轉為高槓桿賭博。

教訓:安全邊際≠風險防線。當市場非理性足夠久,理性就會變成一種脆弱。


費雪與索羅斯:模型與現實的背離

經濟學家歐文·費雪雖預見1929年泡沫破裂,但在崩盤後堅守本益比與股息折現模型,堅信「永久性高原論」,結果慘遭市場打臉。半世紀後,宏觀交易天王喬治·索羅斯則在1987年錯估政策變動,導致跨市套利策略單日虧損逾3億美元,促使他提出「反身性理論」,強調市場預期本身也會反過來影響現實。

教訓:模型是工具,不是信仰。忽略政策與情緒的「變數」,終將被現實修正。


李佛摩與GME:情緒,才是市場的主角

傑西·李佛摩是1929年做空股災的傳奇人物,卻在1930年轉而做多,最終破產。其決策錯誤源於過度自信與心理偏誤,例如「處置效應」與「自我歸因偏誤」。近年GameStop事件亦然,做空機構香櫞基於基本面判斷GME高估,卻被散戶社群軋空反殺,顯示網路情緒與群眾行為已成新風險來源。

教訓:再精密的邏輯,也敵不過市場的非理性與群體情緒。


新興市場與主權基金:制度與政策風險不可忽視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馬克·墨比爾斯依據超低市淨率抄底泰國資產,卻被外匯管制與政府干預絆倒。2015年,挪威主權基金則在油價高點加碼能源資產,卻未能預見頁岩油革命導致供需結構轉變。這兩起失利揭示:在估值之外,法治與政策框架才是真正的底層風險因子。

教訓:有些風險寫在估值模型之外,卻影響深遠。


科技泡沫與加密幻覺:估值邏輯需要與時俱進

朱利安·羅伯遜在2000年認為科技股估值合理,卻誤判市場對新經濟的期望速度;2022年三箭資本則在LUNA崩盤初期重倉抄底,低估穩定幣死亡螺旋的威力,最終資產歸零。兩者共通點是:傳統估值無法應對破壞式創新或流動性黑洞。

教訓:估值標準會變,新興資產不應用舊規則判斷。


槓桿、利率與量化:從風險因子到系統性危機

從KKR創辦人克拉維斯因利率暴升虧損50億,到詹姆斯·西蒙斯的量化基金在2007年模型失靈虧損17%,這些案例提醒我們:在金融工程的世界裡,風險常常是「被建模忽略的假設」。也正因如此,近年資產管理走向壓力測試、動態估值與多情境分析的新框架。

教訓:市場不只是機率遊戲,更是動態生態,模型若缺乏彈性,風險就會成真。


市場的底,從來是事後才知道的

這些頂尖人物的共同錯誤,其實可以歸納成三大核心盲點:

  1. 過度依賴歷史數據的外推:相信過去的低點與估值會重演。
  2. 低估流動性枯竭的持續時間:高估自己的持股續航力。
  3. 忽略制度與結構變遷:認為市場規則不會改變,或者改變後還是「合理」的。

現代啟示:追求「反脆弱性」勝過追底

在巴菲特 2025 年致股東信中,他如此總結:「市場底部是事後驗證的概念,真正的智慧在於保留長期購買力。」這句話,不僅點出「抄底」的悖論,也呼應現代資產配置的核心:與其尋找最低點,不如打造能撐過最低點的組合。

當今的資產管理趨勢,正從「抓準時機」轉向「韌性設計」。從巴菲特的現金部位策略,到黑石集團的利率對沖模型,從量化基金納入流動性因子,到主權基金全面重塑投資準則,都是在學著如何與市場的不確定共處,而不是擊敗它。


結語:這些人的失敗,是我們的幸運

市場不缺機會,但總在最難的時候出現。這些高人「抄底失敗」的故事,其實替我們付了最昂貴的學費。如果能理解他們失敗背後的機制,並在自己的投資中建構出足夠韌性,那麼,你不需要知道哪裡是底,也能穩穩穿越市場的風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oose_return
1會員
5內容數
鵝鵝鵝 美股|科技|屁話 | CANSLIM | Trend Trader | Mutual Funds | ETF 內容可能有點硬,資料可能你也有 *不提供投資建議,有問題請找雀神擲筊*
goose_return的其他內容
2025/04/03
關稅砲火轟不出製造業的榮光,卻動搖了全球貨幣的地基
Thumbnail
2025/04/03
關稅砲火轟不出製造業的榮光,卻動搖了全球貨幣的地基
Thumbnail
2025/04/02
2025年,川普重返白宮,全球經濟再次面臨地緣與金融雙重壓力。在他「美國優先」的戰略主軸下,從重啟關稅戰到重新施壓盟友繳交「保護費」,美國不再只是全球化秩序的主導者,而是以自身國債與貿易權力為籌碼,重組全球投資與供應鏈版圖。
Thumbnail
2025/04/02
2025年,川普重返白宮,全球經濟再次面臨地緣與金融雙重壓力。在他「美國優先」的戰略主軸下,從重啟關稅戰到重新施壓盟友繳交「保護費」,美國不再只是全球化秩序的主導者,而是以自身國債與貿易權力為籌碼,重組全球投資與供應鏈版圖。
Thumbnail
2025/04/02
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一直圍繞「價值錨定機制」的重構展開。二戰後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與黃金的雙掛鉤制度為核心,曾成功穩定全球金融秩序。如今,在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推動下,以比特幣、穩定幣與央行數位貨幣(CBDC)為代表的數位貨幣,正試圖挑戰既有貨幣霸權,打造新型的國際金融秩序。
Thumbnail
2025/04/02
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一直圍繞「價值錨定機制」的重構展開。二戰後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與黃金的雙掛鉤制度為核心,曾成功穩定全球金融秩序。如今,在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推動下,以比特幣、穩定幣與央行數位貨幣(CBDC)為代表的數位貨幣,正試圖挑戰既有貨幣霸權,打造新型的國際金融秩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金錢決策陷阱 第七十九頁,提到金錢決策陷阱裡面就有提到股票賠錢,裡面提到,比如說恐懼和貪求這些。那我有哪些是自己遇過的金錢決策陷阱呢?我就有遇過股市大跌的時候,就是阿呆谷的情況,開始賣股票。所以我下一次遇到的時候,我就知道大跌的時候,千萬不要亂賣股票。
Thumbnail
金錢決策陷阱 第七十九頁,提到金錢決策陷阱裡面就有提到股票賠錢,裡面提到,比如說恐懼和貪求這些。那我有哪些是自己遇過的金錢決策陷阱呢?我就有遇過股市大跌的時候,就是阿呆谷的情況,開始賣股票。所以我下一次遇到的時候,我就知道大跌的時候,千萬不要亂賣股票。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RFrOEcHSA 優分析的這一篇,策略跟我完全一致,可見大跌換股是很多人的共同經驗,一個月前沒有什麼股票好買,現在遍地是便宜貨,跳樓大拍賣,好股、壞股全部落難,無一倖免,選跌深錯殺的,才能把虧損順利補回來,上次出現跳樓大拍賣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RFrOEcHSA 優分析的這一篇,策略跟我完全一致,可見大跌換股是很多人的共同經驗,一個月前沒有什麼股票好買,現在遍地是便宜貨,跳樓大拍賣,好股、壞股全部落難,無一倖免,選跌深錯殺的,才能把虧損順利補回來,上次出現跳樓大拍賣
Thumbnail
最近的股市是很好的教材,市場滿滿的貪婪跟恐懼,貪婪的是賺多的想賺更多,恐懼的是空手跟放空的人身心很煎熬,其實這些事情發生在真實的世界,舉凡求學、職場、家庭、人際關係…,你肯定會尋求方法,不會坐以待斃...  
Thumbnail
最近的股市是很好的教材,市場滿滿的貪婪跟恐懼,貪婪的是賺多的想賺更多,恐懼的是空手跟放空的人身心很煎熬,其實這些事情發生在真實的世界,舉凡求學、職場、家庭、人際關係…,你肯定會尋求方法,不會坐以待斃...  
Thumbnail
探討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時的思考與行為,提醒要檢視自身的知識儲備、自律與決策品質,以避免短暫風光後的虧損。 強調持續超越大盤者通常難以企及,並提醒投資人要重視對手的強大,以及隱藏在市場裡的真正意圖。
Thumbnail
探討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時的思考與行為,提醒要檢視自身的知識儲備、自律與決策品質,以避免短暫風光後的虧損。 強調持續超越大盤者通常難以企及,並提醒投資人要重視對手的強大,以及隱藏在市場裡的真正意圖。
Thumbnail
進行一項投資,最糟的狀況就是發生永久性的損失 而投資的過程中, 一定有不少機會會發生與潛在價值無關的暫時性波動 這個波動跟公司本身的經營績效無關 單純就是隨著市場情緒(如美股大跌、一場政治事件…)、 或參與其中的主力作價、誘多、誘空製造出來的假象 許多的投資者看到股價下跌 就會把這項投
Thumbnail
進行一項投資,最糟的狀況就是發生永久性的損失 而投資的過程中, 一定有不少機會會發生與潛在價值無關的暫時性波動 這個波動跟公司本身的經營績效無關 單純就是隨著市場情緒(如美股大跌、一場政治事件…)、 或參與其中的主力作價、誘多、誘空製造出來的假象 許多的投資者看到股價下跌 就會把這項投
Thumbnail
在這麼多年的金融從業中,多次看到投資人在台股交易的過程視風險為無物,如飛蛾撲火般的飛向風險而不自知,往往早已遠超自己的能力承受範圍,每個人都想賺錢,但最後卻是搞到片體鱗傷虧損累累,最後還違約交割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Thumbnail
在這麼多年的金融從業中,多次看到投資人在台股交易的過程視風險為無物,如飛蛾撲火般的飛向風險而不自知,往往早已遠超自己的能力承受範圍,每個人都想賺錢,但最後卻是搞到片體鱗傷虧損累累,最後還違約交割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Thumbnail
當落後股或缺乏基本面條件的投機股開始表現,有一層意義是先漲的股票已經缺乏吸引力了,可能是股價太貴使得資金不願再繼續追價,甚至獲利了結而撤出資金,另尋相對低價或有其他機會的股票,因此才輪到落後股或投機股的表現。
Thumbnail
當落後股或缺乏基本面條件的投機股開始表現,有一層意義是先漲的股票已經缺乏吸引力了,可能是股價太貴使得資金不願再繼續追價,甚至獲利了結而撤出資金,另尋相對低價或有其他機會的股票,因此才輪到落後股或投機股的表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