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關稅」?一場你我都逃不掉的全球遊戲

什麼是「關稅」?一場你我都逃不掉的全球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稅(Tariff),聽起來像是遙不可及的經濟術語,其實它離我們的生活非常近——甚至可以說,你今天買到的每一樣進口商品,可能都被它「加過價」。

Whats Tariff

Whats Tariff


關稅是什麼?

通俗地說,關稅就是國家對「進口商品」收取的一種稅。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種「保護費」:

「只要你想把外國的貨帶進來賣,就必須先給我交一筆錢。」

這筆錢,當然不會是商人自己吸收,而是由我們消費者來買單。

舉個例子:

  • 你想買一台國外進口的咖啡機,原價 100 元
  • 政府對這個產品徵收 20% 的關稅
  • 最終售價變成了 120 元→ 差額的 20 元,就是政府的收入


為什麼政府熱衷徵收關稅?

✅ 1. 增加財政收入

當財政吃緊時,收稅比扶植企業來得容易,關稅是一種快速的收入來源。

✅ 2. 保護本地產業

外國商品便宜又有競爭力,本地企業很難招架。關稅就像是替本地企業設下一道防護牆,讓它們有喘息與成長的空間。

✅ 3. 爭取民意支持

「支持國貨、抵制外貨」是許多國家政治人物的經典操作,關稅常被用來博取民心。

✅ 4. 當作外交談判籌碼

「你不聽話?那我就對你加稅。」

國與國之間的談判,有時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貿易戰,關稅就是最直接的武器。

那麼,關稅有什麼副作用?

當然有,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 1. 消費者買單

商人不會自己吸收關稅成本,而是直接轉嫁到商品價格上。→ 東西變貴,我們的荷包縮水

真實案例:

美國曾對洗衣機徵稅,結果家電整體價格上漲了 23%!

❌ 2. 產業鏈連鎖反應

原料漲價 → 中游產品漲價 → 終端商品漲價 → 整個產業效率下降、利潤受壓

❌ 3. 國際報復,陷入惡性循環

你加我稅,我也加你稅。

例如著名的「雞車大戰」:

  • 歐洲對美國雞肉加稅
  • 美國反擊,對歐洲輕型卡車加稅
  • 結果雙方商品都變貴,消費者兩頭受害


那聰明的國家怎麼做?

他們採取一種策略:「以牙還牙(Tit for Tat)」

  • 一開始願意開放市場
  • 但如果對方搞保護主義,就立刻反制


這就是你常聽到的中美貿易戰反覆拉鋸的核心邏輯;歷史上的「關稅大戰」:

1930 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

美國為了保護國內產業,大幅提高關稅

→ 引發全球報復

→ 最終導致經濟崩盤,成為大蕭條的幫兇


二戰後:WTO 成立

各國逐步降低關稅,鼓勵自由貿易,世界經濟迎來黃金發展期

近年:逆全球化浪潮再起

  • 美國川普政府大規模加稅
  • 加拿大、墨西哥、歐盟反擊
  • USMCA 重談、貿易關係重組
    → 世界開始進入**「逆全球化」**的新階段


總結

關稅,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民意與國際談判的混合體。

它可以保護本國企業、作為外交籌碼,也可能讓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成本悄悄上升。

下次你在商場買到一件進口商品,不妨想一想:你買的,不只是商品本身的價格,還包含了一段「稅的故事」。


avatar-img
INSURANCE TALK
0會員
11內容數
Insurance Talk 帶您深入國際保險世界,解析市場趨勢、產品優勢與財務規劃策略。 我們專注於壽險、醫療、資產傳承與跨境保障,結合全球化觀點與成功案例,幫助您做出精準選擇。 無論是企業主、高資產人士,還是尋求全球保障的人,這裡都是您掌握國際保險關鍵資訊的理想平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市場波瀾。川普究竟是瘋人或是談判高手?從這場關稅攻防戰看來,川普許多看似衝動的決策,其實背後蘊藏著深厚的心理策略。而馬斯克的作風,正好呼應川普這種「不按牌理出牌」卻依然成功的作風。從心理學與書本出發,我們不僅能看見政策背後的算計,更能讀懂權力場上的人性風景。
近期市場話題,除了美國川普政府發動全球「對等關稅」戰的利空因素外,另外就是傳聞川普的當務之急,是要解決美國國債“債台高築”的狀況,而這“燙手山芋”便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前美國總統拜登政府的大量舉債;目前美國聯邦公共債務為36兆美元,佔GDP比重來到121%。這很危險嗎?
含 AI 應用內容
#關稅戰#國債#降息
作為一個老派投資人,其實對於給投資建議這件事,一直感到戒慎恐懼,甚至能不做就不做 我知道要是我在那叫進台G店甚至長榮,粉絲可以漲得更快,但一來我就不靠這個吃飯齁,二來更讓我顧慮的是高喊叫進一檔股票,對我來說是有責任的 坦白說人性就是這樣,喊對理所當然....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市場波瀾。川普究竟是瘋人或是談判高手?從這場關稅攻防戰看來,川普許多看似衝動的決策,其實背後蘊藏著深厚的心理策略。而馬斯克的作風,正好呼應川普這種「不按牌理出牌」卻依然成功的作風。從心理學與書本出發,我們不僅能看見政策背後的算計,更能讀懂權力場上的人性風景。
近期市場話題,除了美國川普政府發動全球「對等關稅」戰的利空因素外,另外就是傳聞川普的當務之急,是要解決美國國債“債台高築”的狀況,而這“燙手山芋”便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前美國總統拜登政府的大量舉債;目前美國聯邦公共債務為36兆美元,佔GDP比重來到121%。這很危險嗎?
含 AI 應用內容
#關稅戰#國債#降息
作為一個老派投資人,其實對於給投資建議這件事,一直感到戒慎恐懼,甚至能不做就不做 我知道要是我在那叫進台G店甚至長榮,粉絲可以漲得更快,但一來我就不靠這個吃飯齁,二來更讓我顧慮的是高喊叫進一檔股票,對我來說是有責任的 坦白說人性就是這樣,喊對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