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村恐怖類型算是淵遠流長的日式恐怖派系,信手拈來,族繁不及備載,從真實村八分事件改編的作品,就有1953年電影《村八分》、1983年電影《末日村莊》(丑三つの村)、吉田修一小說改編電影《樂園》、與去年的電影《福田村事件》等等;以村八分為靈感發想的「封閉山村詭異傳統」作品,則有動畫/遊戲《寒蟬鳴泣之時》、小野不由美的小說《屍鬼》、遊戲《死魂曲》、動畫電影《鬼太郎誕生 咯咯咯之謎》、今年電影《祝你們幸福》、以及一月在日本上映的《笑蟲》(嗤う蟲)等等。
當然,漫畫單行本銷量突破百萬、改編成Disney+真人版影集的《噬亡村》,也是穩穩的山村恐怖類型作品。
在影集第二季大結局即將上線前,尖端出版推出了全套漫畫封面改以黑白+藍銀色印刷、外加限定手工精裱硬質收藏書盒的「【噬亡村完全版】限量黑白照片風格紀念套組」,讓你可以一次收集最精緻的完全體整套《噬亡村》漫畫,提供各位參考。

《噬亡村》完全版完結紀念套書盒
《噬亡村》漫畫劇情大綱:
身為派出所員警的阿川大悟,被調到山中部落「供花村」任職。村民們對大悟一家人的到來張開雙臂表示歡迎,然而其中一名老婦人的死去,卻讓大悟察覺村子的異狀,進而產生某種懷疑……
「這個村子的人會吃人。」
接連發生的事件、籠罩全村的排外氣息、令人喘不過氣的緊張感……恐怖的集體排擠現象所引發的懸疑劇,就此揭開序幕!
當然你可能會說,我已經看了D+的日劇版《噬亡村》,還需要看漫畫原版嗎?當然需要,這兩個版本有很大的不同:
《噬亡村》漫畫版透過黑白筆調與高度戲劇化的分鏡,營造出一種濃烈的「心理密室」氛圍。作者善於以角色表情與肢體語言描繪恐懼與壓迫感,而不過度依賴血腥場面,使得恐怖感更來自「被監視」與「無法逃脫」的社會壓力。故事節奏緊湊,懸疑設計精巧,不斷揭露的秘密層層堆疊,令讀者欲罷不能。漫畫更有餘裕深入描繪主角與村民之間的複雜人際關係,以及主角內心的掙扎與懷疑,讓整體敘事更具深度。
日劇版則將這一切進一步「寫實化」。以真實山村為場景,強化了那種封閉與疏離的空間感。演員的表演尤為出色,柳樂優彌飾演的警察阿川大悟,在冷靜與崩潰之間轉換自如,展現出角色面對異常真相時的痛苦與迷惘。同時,日劇藉由光影與配樂設計營造出極強的懸疑氣氛。例如村民集體沉默或回避的場景,不用一句台詞就能傳達出難以言喻的敵意與隔閡。與漫畫相比,日劇更強調角色心理的沉潛與真實人際張力,補足了圖像敘事的某些留白。

《噬亡村》日劇版
日劇版的寫實化,當然讓山村恐怖更加貼近觀眾的認知,但是,二宮正明在漫畫版的細膩筆觸,讓許多角色更有氣勢——特別是身高超過兩百公分的「那個人」,在漫畫裡充滿鬼氣的姿態製造巨大的緊張壓力。漫畫可以用更脫離現實的形式,讓「那個人」出場時自帶乾冰、白眼發光,宛如來自地獄的惡靈,這是寫實的日劇版無法傳達的氣氛。
漫畫裡主角的大量內心戲,強化了作品的疑心生暗鬼氣氛,但日劇當然無法依樣畫葫蘆處理。在漫畫裡,這些內心戲是作者站在讀者角度所發出的黜臭,讓主角更加貼近讀者的立場,讓讀者更能對主角面臨的恐懼引發共感。

《噬亡村》漫畫充滿魄力的構圖
《噬亡村》對日本傳統封閉社會的批判意圖明確,無論漫畫還是日劇,都能從中看到「村八分」文化的強烈影子。所謂村八分,是指村落對違反集體規範者的社會性排擠與孤立,只在葬禮與火災時提供協助。這種文化根源於對「群體性」的極端追求與對異端的零容忍。
《噬亡村》中的村落不僅對外來者充滿敵意,連本村人若違背某種「未明言」的規則也會受到懲罰。這種「不成文的法律」以及集體一致行動的壓力,讓觀者不禁思考:現代日本,真的已經走出村八分的陰影了嗎?
漫畫版將這種壓迫感以誇張形式呈現出來,如集體謊言、隱瞞犯罪與以祖先之名正當化暴力;日劇則透過寫實演出,讓這些現象看起來不再只是恐怖小說的設定,而是社會現實的一種變形鏡像。
所以老實說,《噬亡村》的漫畫與日劇版都要看,你可以享受二宮正明的戲劇化畫風,也可以享受導演片山慎三在處理這個幻想題材時,同時對真實社會的隱喻。而這套【噬亡村完全版】,當然是收集漫畫版的最好選擇,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