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第一艘美國製造蒸汽彈射飛機的航母 - 無畏號航空母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1944年6月,無畏號在亨特角附近,甲板上裝載著即將運往太平洋戰區的飛機

1944年6月,無畏號在亨特角附近,甲板上裝載著即將運往太平洋戰區的飛機


無畏號航空母艦(USS Intrepid,CV/CVA/CVS-11),又稱戰鬥「I」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美國海軍建造的24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之一。她是第四艘以此名字命名的美國海軍艦艇,無畏號於1943年8月服役,參與了太平洋戰區的幾場戰役,包括萊特灣海戰。


戰爭結束後不久,該艦退役,並於1950年代初經過現代化改造,重新服役為攻擊航空母艦(CVA),最終成為反潛航空母艦(CVS)。在她的第二職業生涯中,她主要在大西洋服役,但也參加了越南戰爭。她是水星和雙子座太空任務的回收船。由於她在戰鬥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她被暱稱為「戰鬥一號」,而她經常運氣不佳,並需要在幹船塢進行維修,她曾被魚雷擊中一次,並在不同時間遭到四架日本神風特攻隊飛機的襲擊,為她贏得了「破舊」和「乾燥一號」的綽號。 該船於1974年第二次退役,並於1982年作為博物館船投入使用,成為紐約市無畏號海空博物館的展覽館。


碧藍航線 無畏

碧藍航線 無畏


▪︎船艦數據


排水量:27208噸(標準);34881噸(滿載)

:265.8米

:45米

吃水:8.38米

動力:150000匹

裝置:8 × 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式燃油型水管鍋爐;4 × 威斯汀豪斯式蒸氣渦輪機;4 × 推進器

航速:32.7節

航程:15440海浬/15節

編制:2631人

武器:4 × 雙聯裝127mm/38 Mark12;4 × 單裝127mm/38 Mark12;8 x 四聯裝40mm博福斯機砲;46 x 單裝20mm厄利孔機砲

裝甲:裝甲帶63.5-101.6mm;防護甲板38.1mm;防水隔離艙101.6mm;指揮塔38.1mm;舵機防護63.5mm

艦載機:90-100架

其它:1 × 艦邊升降機;2 × 中線升降機;2 × 飛機彈射器


1968年10月17日,無畏號航空母艦

1968年10月17日,無畏號航空母艦


|服役歷史

1941年12月1日,無畏號的龍骨在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的造船和乾船塢公司10號船台上安放,幾天後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她於1943年4月26日下水,是第五艘下水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1943年8月16日,她在托馬斯·L·斯普拉格上校的指揮下服役,然後前往加勒比海進行試航和訓練。隨後,她返回諾福克,然後在12月3日再次出發前往舊金山。她繼續前往夏威夷的珍珠港,於1月10日抵達那裡,在那裡她開始準備加入太平洋艦隊的其他分隊,對日本聯合艦隊發動攻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太平洋業務

無畏號加入了快速航空母艦特遣艦隊,然後加入了第 58 特遣艦隊(TF-58),參與了中太平洋跳島戰役的下一個行動:吉爾伯特和馬紹爾群島戰役。1944年1月16日,無畏號、其姊妹艦埃塞克斯號和輕型航空母艦卡伯特號離開珍珠港,於1月29日至2月2日對誇賈林環礁的島嶼進行襲擊。在空襲的頭兩天,三艘航空母艦的航空大隊摧毀了駐紮在羅伊-納穆爾島上的全部 83 架日本飛機,隨後海軍陸戰隊於1月31日在誇賈林環礁戰役中登陸鄰近島嶼。那天早上,「無畏號」飛機襲擊了恩努賓島的日本海灘防禦工事,直到第一批海軍陸戰隊登陸前十分鐘。海軍陸戰隊迅速佔領了該島,並將其作為火力基地,支援對羅伊島的後續攻擊。


碧藍航線 無畏 時裝

碧藍航線 無畏 時裝


在誇賈林環礁的戰鬥結束後,2月3日,無畏號和第 58 特遣隊的其他成員開始發動冰雹行動,這是對日本在中太平洋的主要海軍基地特魯克潟湖的一次大規模襲擊。2月17日至19日,航空母艦猛烈攻擊潟湖中的日軍,擊沉兩艘驅逐艦和約 20 萬噸的商船。這次襲擊暴露了特魯克島的脆弱性,使得日本人決定以後不再使用它。然而,無畏號在這次行動中並沒有毫髮無損;2月17日至18日夜間,一架來自第 755航空隊(源山航空隊)的Rikko型魚雷轟炸機從台南起飛,用魚雷襲擊了該航母尾部。魚雷擊中了船體水線以下 15 英尺(5公尺),導致船舵卡在左舷,多個艙室進水。艦長以高速運轉左舷螺旋槳、空轉右舷螺旋槳的方式,在兩天內解決了舵卡住的問題,直到大風無法控制再臨時轉向。船員隨後用廢帆布和艙口蓋臨時拼湊了一張帆,使船隻得以返回珍珠港,並於2月24日抵達那裡。在那裡進行了臨時維修後,無畏號於3月16日在驅逐艦雷米號的護送下,前往舊金山的獵人角海軍造船廠進行永久性維修,並於六天後抵達那裡。 這項工作於6月9日完成,無畏號開始在珍珠港附近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訓練,從9月初開始,無畏號加入了西卡羅林群島的行動;快速航空母艦特遣艦隊現在是海軍上將威廉·哈爾西指揮的第三艦隊的一部分,並已更名為第 38 特遣艦隊。9月6日和7日,她對佩萊利烏島上的日本砲兵連和機場進行了空襲,為入侵佩萊利烏島做準備。9月9日至10日,她和艦隊的其他成員繼續攻擊菲律賓棉蘭島的機場,隨後於9月12日至14日進一步襲擊維薩亞海的基地。9月17日,無畏號返回佩萊利厄島,為兩天前登陸該島的海軍陸戰隊提供空中支援。


萊特灣海戰期間,無畏號一架飛機正準備出擊

萊特灣海戰期間,無畏號一架飛機正準備出擊


▪︎菲律賓戰役

無畏號和其他航空母艦隨後返回菲律賓,為菲律賓戰役做準備。此時,無畏號被指派到第 38.2 任務組。除了菲律賓境內的目標外,這些航空母艦還襲擊了日本在台灣島和沖繩島的機場,以削弱日本在該地區的空中力量。10月20日,萊特島戰役爆發,無畏號對登陸萊特島的盟軍發動攻擊,提供支援。此時,哈爾西已將由海軍少將傑拉爾德·F·博根指揮的 TG-38.2 航空母艦減少到只剩下「無畏號」、「卡伯特號」和輕型航空母艦「獨立號」。 10月23日至26日,日本海軍發動大規模行動,擾亂盟軍在菲律賓的登陸,引發了萊特灣海戰。10月24日上午,無畏號偵察機發現了海軍中將栗田武夫的旗艦大和號。兩小時後,無畏號卡伯特號對栗田的中央部隊發動了襲擊,引發了錫布延海戰役;其中包括來自「無畏號」的八架柯蒂斯 SB2C地獄俯衝轟炸機,它們於10:27發動了攻擊。一枚 500 磅(230公斤)的炸彈擊中了 1 號砲塔的頂部,但未能穿透。兩分鐘後,戰艦武藏號的右舷中部被一枚來自格魯曼 TBF 復仇者(也是來自無畏號)的魚雷擊中。日本人擊落了兩架「復仇者」戰鬥機。中午時分,無畏號上的另外 8 架「地獄俯衝者」再次襲擊了武藏號,又成功兩次命中,但有兩架「地獄俯衝者」被擊落。三分鐘後,九架「復仇者」魚雷從船的兩側發動攻擊,其中三枚魚雷擊中了左舷。13:30左右,埃塞克斯號列剋星敦號的進一步襲擊又造成數枚炸彈和魚雷擊中。15:25,無畏號、艦隊航空母艦富蘭克林號卡伯特號上的 37 架飛機襲擊了武藏號,向其投下了 13 枚炸彈和 11 枚魚雷,但導致其損失 3 架復仇者式戰鬥機和 3 架地獄俯衝者式戰鬥機。戰鬥過後日本聯合艦隊除了損失武藏號之外,栗田的許多其他艦船,包括戰艦大和號長門號榛名號,以及重型巡洋艦妙高號也在襲擊中受損,迫使他暫時停止行動。


1944年10月30日,一架柯蒂斯 SB2C-3 地獄俯衝者飛機在一次夜間著陸事故中被捲入「無畏號」後無線電桅杆

1944年10月30日,一架柯蒂斯 SB2C-3 地獄俯衝者飛機在一次夜間著陸事故中被捲入「無畏號」後無線電桅杆


在栗田的艦隊開始撤退後,哈爾西命令第 38 特遣艦隊向北航行,攔截由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指揮的北方艦隊的航空母艦。博根正確地察覺到小澤的部隊意圖引誘第 38 特遣艦隊離開登陸區,以便栗田進攻,但哈爾西否決了他和其他幾位表達類似擔憂的特遣艦隊指揮官的意見。10月25日凌晨,無畏號和其他航空母艦的飛機對日本航空母艦發動了攻擊。來自「無畏號」的飛機襲擊了「瑞鳳號」航空母艦,可能還襲擊了「瑞鶴號」航空母艦。上午的進一步襲擊導致恩加尼奧角海戰中四艘日本航空母艦和一艘驅逐艦沉沒。哈爾西專注於北方部隊,這給了栗田喘息的機會,他可以將部隊調回東方,推進穿過聖貝納迪諾海峽,在那裡與在薩馬島海戰中直接掩護登陸部隊的護航航母、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等輕型部隊交戰,但栗田未能突破美軍陣型,最終停止了進攻。


1944年11月25日,「無畏號」被神風特攻隊擊中後,機組人員正在清理機庫甲板上的殘骸

1944年11月25日,「無畏號」被神風特攻隊擊中後,機組人員正在清理機庫甲板上的殘骸


10月27日,TG-38.2 返回呂宋島執行任務,10月29日當天,一架神風自殺飛機襲擊了無畏號左舷的一個砲位;有十人死亡,六人受傷,但損失很小。11月25日,日本的一次空襲在中午後不久襲擊了該艦隊。兩架神風特攻隊飛機撞上無畏號,造成69人死亡,並引發嚴重火災。但船隻仍留在原地,大火在兩小時內就被撲滅。第二天她撤退準備維修,並於12月20日抵達舊金山。


1944年11月25日,紐澤西號戰艦上的防空砲兵,無助地看著自殺飛機撞入無畏號。此時剛好為雷伊泰灣海戰後一個月,無畏號等正空襲菲律賓各地,以支援美軍重新佔領當地。

1944年11月25日,紐澤西號戰艦上的防空砲兵,無助地看著自殺飛機撞入無畏號。此時剛好為雷伊泰灣海戰後一個月,無畏號等正空襲菲律賓各地,以支援美軍重新佔領當地。


▪︎沖繩和日本,1945年3月至12月

1945年2月中旬,航母恢復了戰鬥狀態,啟程前往烏利西環礁,並於3月13日抵達。3月14日,她向西出發襲擊日本,四天後又對九州的機場發動了攻擊。那天早上,一架雙引擎的日本G4M「貝蒂」神風特攻隊突破了防禦火力的帷幕,轉向無畏號,並在距離無畏號前船起重機 50 英尺(15公尺)處爆炸。燃燒的汽油和飛機零件在機庫甲板上引發火災,但損害控制小組很快就將火撲滅。無畏號的飛機加入了對停泊在吳市的日本殘餘艦隊的攻擊,擊傷了 18 艘敵方海軍艦艇,其中包括戰艦大和號和航空母艦天城號。隨著太平洋戰爭中最雄心勃勃的兩棲攻擊行動:登陸日的臨近,航空母艦轉向進攻沖繩。3月26日至27日,她們的飛機襲擊了琉球群島,削弱了敵人的防禦工事。入侵於4月1日開始。無畏號飛機對沖繩島的目標執行支援任務,並對島嶼範圍內的日本機場進行打擊。4月16日,在一次空襲中,一架日本飛機俯衝進入無畏號的飛行甲板;發動機和部分機身穿透了甲板,造成8人死亡,21人受傷。不到一小時,燃燒的汽油就被撲滅了;墜機三小時後,美軍機才降落在航空母艦上。


1945年4月16日,無畏號遭到日軍自殺飛機擊中,艦體大火,並且向左傾側。是次攻擊使無畏號第三次撤返舊金山維修,並且錯過餘下戰鬥。上一個月無畏號曾成功攔截自殺飛機,但自殺飛機的碎片仍造成艦上多人死傷。

1945年4月16日,無畏號遭到日軍自殺飛機擊中,艦體大火,並且向左傾側。是次攻擊使無畏號第三次撤返舊金山維修,並且錯過餘下戰鬥。上一個月無畏號曾成功攔截自殺飛機,但自殺飛機的碎片仍造成艦上多人死傷。


4月17日,無畏號經烏利西環礁回國。她於5月11日在珍珠港停留,並於5月19日抵達舊金山進行維修。 6月29日,該航母離開舊金山。8月6日,她的飛機對繞過威克島的日軍發動了攻擊。無畏號於隔天抵達埃尼威托克島。8月15日,日本投降,她收到「停止攻擊行動」的命令。無畏號於8月21日啟程前往支援佔領日本。12月2日,她離開橫須賀,並於12月15日抵達加州聖佩德羅。


無畏號航空母艦SCB-27 C(左)和SCB-125 (右)的合成比較圖。

無畏號航空母艦SCB-27 C(左)和SCB-125 (右)的合成比較圖。


|戰後

▪︎退役並改裝為攻擊航空母艦

1946年2月4日,無畏號移至舊金山灣。該航母於8月15日被降為「預備役」,並於1947年3月22日退役。退役後,無畏號成為太平洋預備艦隊的一部分。1952年2月9日,她重新服役,並於3月12日開始前往諾福克,在那裡航空母艦接受了SCB-27C現代化改造,可以作為攻擊航空母艦搭載噴射機。4月9日,無畏號暫時退役,前往諾福克海軍造船廠進行現代化升級。10月1日,她被重新歸類為攻擊航空母艦 CVA-11,並於1954年6月18日重新投入預備役。10月13日,該航空母艦成為第一艘使用美國製造的蒸汽彈射器彈射飛機的航空母艦。兩天後,無畏號正式加入大西洋艦隊並服役。


1952年至1954年,無畏號正在進行SCB-27C改建。相中可見右舷新建的升降台,以及前方的蒸汽彈射器。

1952年至1954年,無畏號正在進行SCB-27C改建。相中可見右舷新建的升降台,以及前方的蒸汽彈射器。

▪︎1955–1961

1955年,「無畏號」從關塔那摩灣出發進行試航。5月28日,她離開佛羅裡達州梅波特,隨第六艦隊首次在地中海執行兩次部署任務。9月5日,無畏號完成第二次部署後返回諾福克。9月29日,她進入紐約海軍造船廠進行SCB-125現代化改裝,增加了封閉式船頭和傾斜的飛行甲板。1957年4月現代化升級結束後,無畏號在關塔那摩灣進行了複訓。9月,她參加了當時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和平時期海軍演習「反擊行動」,模擬蘇聯對北約的攻擊。12月,她從諾福克出發,進行了「側風行動」,研究風對航母下水的影響。研究證明,航母無需迎風轉向即可安全進行飛行作業,甚至可以在順風航行時起飛飛機。1958年至1961年間,無畏號交替在地中海部署、美國大西洋沿岸行動和加勒比海演習。


1965年3月23日,搶救雙子座3號太空艙的無畏號。

1965年3月23日,搶救雙子座3號太空艙的無畏號。

▪︎1962–1965

1961年12月8日,無畏號被重新歸類為反潛戰航空母艦CVS -11。1962年3月10日,航母進入諾福克海軍船廠進行大修和改裝,以適應新的反潛戰角色。大修和改裝完成後,她於4月2日隨第56航空母艦反潛航空大隊出發。經過訓練後,無畏號被選為太空人斯科特·卡彭特及其水星計劃太空艙極光 7 號回收隊的主力艦隊。1962年5月24日中午前不久,卡本特駕駛極光 7 號降落在波多黎各東北部,距離無畏號數百英里。陸基搜尋飛機找到他幾分鐘後,兩架「無畏號」直升機搭載美國太空總署官員、醫療專家、海軍蛙人和攝影師起飛前往救援。一個多小時後,一架直升機將他接走,並送往航空母艦,最後將他安全送回美國。1962年夏天,「無畏號」在海上對海軍學員進行訓練,並於秋天在諾福克進行了徹底檢修。 1963年1月23日,該航空母艦離開漢普頓錨地,前往加勒比海進行作戰演習。2月底,她中斷了這些行動,加入了對委內瑞拉貨輪 「安索阿特吉號」的海上搜尋,該貨輪被一群以二副為首的親卡斯特羅叛變者劫持。叛亂分子在裡約熱內盧投降後,航空母艦於3月23日返回諾福克。接下來的一年裡,無畏號沿著大西洋海岸從新斯科細亞省航行到加勒比海,順便強化了其反潛技術。1964年6月11日,她離開諾福克,載著海軍學員前往地中海,與第六艦隊一起進行海上獵殺訓練。在地中海期間,「無畏號」協助監視蘇聯特遣隊。在返航途中,船員們得知,該船在上一財年獲得了令人垂涎的反潛作戰效率「E」級。1964年秋,該航母沿著東海岸航行。9月初,無畏號在參觀美國軍事設施期間招待了 22 位北約政治家。1964年10月18日至19日,無畏號抵達約克鎮,參加紀念康沃利斯勳爵183年前投降的儀式。法國大使出席了儀式,並向美國贈送了 12 門大砲,這些大砲是用巴士底獄中找到的模具鑄造的,是拉斐特帶給美國軍隊的大砲的複製品。 11月21日晚,在北卡羅來納州附近進行短暫部署期間,飛行員詹納桑德斯在駕駛飛機牽引車時落水,隨後獲救。1965年初,「無畏號」開始為參加美國太空總署首次載人雙子座飛行「雙子座 3 號」做準備。3月23日,在首次受控地重返地球大氣層並結束雙子星 3 號的三軌飛行後,海軍少校 約翰·楊和少校格斯·格里森乘坐莫莉·布朗號降落在距離無畏號約 50 海裡(90公里)處。一架海軍直升機將太空人送往無畏號進行體檢和報告。隨後,無畏號回收了莫莉·布朗號並將太空艙和太空人送回甘迺迪角。


1966年,「無畏號」在越南海域作為輔助攻擊航空母艦執行任務。

1966年,「無畏號」在越南海域作為輔助攻擊航空母艦執行任務。


▪︎1965–1974

這次任務結束後,無畏號於四月進入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進行大修,以使其恢復到最佳戰備狀態。這是紐約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執行的最後一次艦隊修復和現代化工作,該造船廠原定於關閉。1965年9月,無畏號的檢修工作已完成約 75%,緩緩沿東河駛入新澤西州貝永的海軍補給站,完成耗資數百萬美元的大修。在諾福克進行海上試航和舾裝後,她啟航前往關塔那摩灣進行試航。 從1966年4月到1969年2月,無畏號三次前往越南部署,搭載第 10 艦載機聯隊。1966年中期,無畏號隨太平洋艦隊在越南附近海域服役。九架 A-4 天鷹攻擊機和六架 A-1 天襲者攻擊機裝載了炸彈和火箭彈,在七分鐘內完成彈射,兩次發射之間間隔僅 28 秒。幾天後,飛機縮短到以 26 秒的間隔發射。在越南海域服役七個月的美國第七艦隊後,無畏號返回諾福克,其指揮官約翰·W·費爾上校因其在東南亞的作戰行動而榮獲功績勳章。 1966年10月9日,來自無畏號航空母艦的VA-176中隊的威廉·T·巴頓少尉駕駛螺旋槳驅動的 A-1H天襲者攻擊機擊落了一架米格-17,由於這次行動,巴頓中尉被授予銀星勳章。


1970年代, 「無畏號」在地中海執行任務。

1970年代, 「無畏號」在地中海執行任務。


1967年6月,在蘇伊士運河因以色列-阿拉伯危機而關閉之前,無畏號經蘇伊士運河返回西太平洋。在那裡,她開始了第七艦隊的另一次巡迴航行。 1968年,無畏號戰艦榮獲大西洋艦隊瑪喬麗‧斯特雷特戰艦基金獎。1968年6月4日至1969年2月8日,第 10 艦載機聯隊搭乘「無畏號」在東南亞附近進行了最後一次巡航。 1969年,無畏號停靠在羅德島昆西特角海軍航空站,接替約克城號成為第 16 航空母艦的旗艦。秋天,該船不幸擱淺,但在兩小時內就被解救出來。1971年4月至10月,無畏號參加了北約演習,並停靠了北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里斯本、普利茅斯、基爾、那不勒斯、坎城、巴塞隆納、漢堡、哥本哈根、格里諾克、羅塞斯、朴茨茅斯和卑爾根等港口。在此次巡航中,蘇聯海軍在波羅的海和北極圈以北的巴倫支海邊緣進行了潛艇探測行動,無畏號受到了蘇聯空軍和海軍的嚴密監視。隨後她返回母港進行改裝。 從1972年7月開始,無畏號再次參加北約演習,訪問了哥本哈根、鹿特丹、卑爾根、布魯塞爾、朴茨茅斯和古羅克。無畏號發現自己身處巴倫支海,由於位於北極圈上空,所以進行了晝夜不停的飛行作業。她提前結束了北大西洋航行,返回昆西特角進行小修。她在地中海進行了最後一次航行,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和馬拉加停留了兩次;葡萄牙里斯本;法國尼斯;義大利那不勒斯;馬略卡島帕爾馬;以及希臘的比雷埃夫斯。由於燃料限制,無畏號在港口停留的時間與航行時間一樣長。


「無畏號」目前作為紐約市無畏號海空航太博物館使用

「無畏號」目前作為紐約市無畏號海空航太博物館使用


|保存為博物館


1976年,無畏號停泊在費城的費城海軍造船廠,並作為美國建國二百週年慶典的一部分舉辦展覽。 最初的計劃是在無畏號退役後將其拆解,但由非營利組織的主席邁克爾·D·皮科拉領導的活動拯救了這艘航母,並將其確立為一艘博物館船。1982年8月,該船在紐約市哈德遜河86號碼頭開放,作為無畏號海、空暨太空博物館。四年後,無畏號被正式指定為國家歷史地標。 多年來,無畏號舉辦過許多活動,包括摔角、新聞發布會和派對,並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攻擊事件後擔任聯邦調查局行動中心。

▪︎2006–2008年翻修

無畏號博物館設立了修復基金,籌集了超過 6000 萬美元用於改裝無畏號、改善船上的遊客展覽以及改善 86 號碼頭。 2006年7月初,無畏號將與 86 號碼頭一起進行翻新和修復,博物館於2006年10月1日關閉,為無畏號航空母艦被拖至新澤西州貝永進行維修做準備,隨後又拖至紐約斯塔頓島進行翻新和臨時停靠。 2006年11月6日,由於24年來累積的淤泥,這艘航空母艦無法移動;一項耗資 300 萬美元的計劃在三週內疏通了淤泥。2006年12月5日,無畏號被從碼頭移走並拖至巴約訥。 在斯塔頓島,無畏號進行了耗資 800 萬美元的內部裝修。艏樓(fo'c'sle,俗稱錨鏈室)、一般停泊處和船舶機械車間首次對外開放,機庫甲板佈局和設計得到了改裝。拆除了約1,200噸鋼材,安裝了339根長60至183英尺(18至56公尺)的環氧塗層鋼樁。重新粉刷內部、船體、塔樓和甲板,還使用了7,000加侖(26,000公升)油漆。翻修總成本為 1.2 億美元,其中5,500萬美元用於船舶本身,6,500萬美元用於 86 號碼頭。 2008年10月2日,航母被拖回哈德遜河,並於11月8日重新向公眾開放。


2012年6月,企業號太空梭被送往無畏號博物館

2012年6月,企業號太空梭被送往無畏號博物館

▪︎自2008年起

2011年12月12日,企業號太空梭的所有權正式轉移到紐約市無畏號海空博物館。2012年4月27日,企業號太空梭從杜勒斯國際機場起飛,飛越哈德遜河、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自由女神像、喬治華盛頓大橋和韋拉扎諾海峽大橋以及該市其他幾處地標性建築,進行約 45 分鐘的「最後飛行一次肯尼迪」,最後降落在國際機場。2012年5月12日,太空梭經由駁船返回 1 號機庫,並於6月6日送往曼哈頓的無畏號海空博物館。 企業號太空梭於2012年7月19日在無畏號博物館的新太空梭展館向公眾展出。


無畏號海空博物館

無畏號海空博物館


|獎項

無畏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贏得了五顆戰鬥之星和總統單位嘉獎,並在越南戰爭中贏得了三顆戰鬥之星。

  • 海軍單位嘉獎
  • 海軍遠徵勳章
  • 中國服役勳章(延長)
  • 美國戰役獎章
  • 亞太戰役勳章(5顆戰鬥之星)
  •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勳章
  • 海軍佔領服役獎章(附亞洲和歐洲扣環)
  • 國防服役獎章(第二級)
  • 越南服役勳章(3顆戰鬥之星)
  • 菲律賓總統集體嘉獎
  • 越南共和國功勳單位嘉獎(棕櫚英勇十字勳章)
  • 菲律賓解放勳章
  • 越南共和國戰役獎章


碧藍航線 無畏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無畏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7.6K會員
947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USS Ticonderoga,CV/CVA/CVS-14)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建造的24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之一。該艦是第四艘以此名字命名的美國海軍艦艇,以美國獨立戰爭中攻佔提康德羅加堡命名。
獨角獸號航空母艦(HMS Unicorn)是一艘飛機修理船和輕型航空母艦,於1930年代末為皇家海軍建造。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完工,並於1943年9月為義大利薩勒諾的兩棲登陸提供空中掩護。該艦於年底被轉移至印度洋的東部艦隊,獨角獸號一直為艦隊的航空母艦提供支援。
努比亞號驅逐艦(HMS Nubian)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部落級驅逐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她贏得了13項戰鬥榮譽,這一紀錄僅有另一艘船超過,另有兩艘船與之匹敵。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USS Ticonderoga,CV/CVA/CVS-14)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建造的24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之一。該艦是第四艘以此名字命名的美國海軍艦艇,以美國獨立戰爭中攻佔提康德羅加堡命名。
獨角獸號航空母艦(HMS Unicorn)是一艘飛機修理船和輕型航空母艦,於1930年代末為皇家海軍建造。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完工,並於1943年9月為義大利薩勒諾的兩棲登陸提供空中掩護。該艦於年底被轉移至印度洋的東部艦隊,獨角獸號一直為艦隊的航空母艦提供支援。
努比亞號驅逐艦(HMS Nubian)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部落級驅逐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她贏得了13項戰鬥榮譽,這一紀錄僅有另一艘船超過,另有兩艘船與之匹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年,vocus 的 iOS 工程師 YC 帶著技術交流(以及讓更多人認識 vocus)的使命,參與了今年的 try! Swift Tokyo 研討會,這系列的文章,我們將會分享研討會當中的精彩學習,還有那些網路上看不到的研討會體驗細節(讚嘆主辦方的用心)!
Thumbnail
無畏號航空母艦(USS Intrepid,CV/CVA/CVS-11),又稱戰鬥「I」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美國海軍建造的24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之一。她是第四艘以此名字命名的美國海軍艦艇,無畏號於1943年8月服役,參與了太平洋戰區的幾場戰役,包括萊特灣海戰。
Thumbnail
西維吉尼亞號戰艦(USS West Virginia BB-4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科羅拉多級戰艦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西維吉尼亞州為名的軍艦,亦是美國在1934年文森 - 特里梅法案(Vinson-Trammell Act)通過前最後一艘建成的戰艦。
Thumbnail
聖地牙哥號輕巡洋艦(英文:CL53 San Diego),是美國海軍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的3號艦,聖地牙哥號及其姊妹艦聖胡安號都由伯利恆昆西昆船廠負責建造,由於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美國海軍自1936年10月開工建造聖路易斯號後,直到1940年4月沒有開建一艘巡洋艦,這個時期長達40個月。
Thumbnail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英文:USS Indianapolis cruiser ,舷號:CA-35)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艘重型巡洋艦,也是二戰期間被日本潛艇擊沉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護航航空母艦(英語:escort carrier),美軍暱稱為「吉普航母」(jeep carrier)或「小平頭」(baby flattop)、英國皇家海軍則暱稱為「超商航母」(Woolworth Carrier),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一種小型航空母艦。
Thumbnail
查爾斯.奧斯本是美國海軍一艘弗萊徹級驅逐艦,也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二艘命名為此名的艦艇。這個名字來自一戰時期因沉船仍然堅守自己崗位,並隨船沉沒犧牲的水手查爾斯.L.奧斯本(Charles L. Ausburne),他在死後被追授海軍十字勳章。
Thumbnail
格里德利級驅逐艦是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的1500噸級驅逐艦,共製造4艘。她們的輪機系統大幅改進,外觀上改成單管煙囪,並裝設更多魚雷發射管。4艘均存活到戰後並迅速除役解體,本級設計時,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戰術思想仍重視魚雷戰,艦體設計基於馬漢級。
Thumbnail
馬漢級驅逐艦(英文:Mahan class Destroyers ),是美國建造的一系列重魚雷武裝的驅逐艦。「馬漢」級除裝有強壯的魚雷武備外,與當時英國的A—I級相似,在該級參加二戰的艦隻有較大改進,並拆除後桅。
Thumbnail
怨仇級航空母艦,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的一型艦隊航空母艦,於二戰中建造的一級艦隊航空母艦。怨仇級航空母艦由光輝級航空母艦改進設計而來,其航速更快、裝載飛機更多,就制空能力而言,比二戰時期日本最新稅「翔鶴」號航母還要強上兩倍。
Thumbnail
今年,vocus 的 iOS 工程師 YC 帶著技術交流(以及讓更多人認識 vocus)的使命,參與了今年的 try! Swift Tokyo 研討會,這系列的文章,我們將會分享研討會當中的精彩學習,還有那些網路上看不到的研討會體驗細節(讚嘆主辦方的用心)!
Thumbnail
無畏號航空母艦(USS Intrepid,CV/CVA/CVS-11),又稱戰鬥「I」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美國海軍建造的24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之一。她是第四艘以此名字命名的美國海軍艦艇,無畏號於1943年8月服役,參與了太平洋戰區的幾場戰役,包括萊特灣海戰。
Thumbnail
西維吉尼亞號戰艦(USS West Virginia BB-4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科羅拉多級戰艦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西維吉尼亞州為名的軍艦,亦是美國在1934年文森 - 特里梅法案(Vinson-Trammell Act)通過前最後一艘建成的戰艦。
Thumbnail
聖地牙哥號輕巡洋艦(英文:CL53 San Diego),是美國海軍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的3號艦,聖地牙哥號及其姊妹艦聖胡安號都由伯利恆昆西昆船廠負責建造,由於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美國海軍自1936年10月開工建造聖路易斯號後,直到1940年4月沒有開建一艘巡洋艦,這個時期長達40個月。
Thumbnail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英文:USS Indianapolis cruiser ,舷號:CA-35)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艘重型巡洋艦,也是二戰期間被日本潛艇擊沉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護航航空母艦(英語:escort carrier),美軍暱稱為「吉普航母」(jeep carrier)或「小平頭」(baby flattop)、英國皇家海軍則暱稱為「超商航母」(Woolworth Carrier),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一種小型航空母艦。
Thumbnail
查爾斯.奧斯本是美國海軍一艘弗萊徹級驅逐艦,也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二艘命名為此名的艦艇。這個名字來自一戰時期因沉船仍然堅守自己崗位,並隨船沉沒犧牲的水手查爾斯.L.奧斯本(Charles L. Ausburne),他在死後被追授海軍十字勳章。
Thumbnail
格里德利級驅逐艦是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的1500噸級驅逐艦,共製造4艘。她們的輪機系統大幅改進,外觀上改成單管煙囪,並裝設更多魚雷發射管。4艘均存活到戰後並迅速除役解體,本級設計時,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戰術思想仍重視魚雷戰,艦體設計基於馬漢級。
Thumbnail
馬漢級驅逐艦(英文:Mahan class Destroyers ),是美國建造的一系列重魚雷武裝的驅逐艦。「馬漢」級除裝有強壯的魚雷武備外,與當時英國的A—I級相似,在該級參加二戰的艦隻有較大改進,並拆除後桅。
Thumbnail
怨仇級航空母艦,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的一型艦隊航空母艦,於二戰中建造的一級艦隊航空母艦。怨仇級航空母艦由光輝級航空母艦改進設計而來,其航速更快、裝載飛機更多,就制空能力而言,比二戰時期日本最新稅「翔鶴」號航母還要強上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