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標的的投資上,很常碰到一個問題:我們碰到混亂的局勢變化,能不能先賣再買?也就是先賣在高的價點,再進場撿便宜。這實際非常困難,包含全體市場是用超出整體人類智識、屬於「未知的未知」方式運作的。它包含著扭曲解釋後的現實,超載的悲觀與樂觀情緒。它符合長期的經濟效率,但在短期內並非線性,也並非直線運作,市場變化在短期絕不理性。
錯過關鍵時點的代價
以美國大盤指數二十多年來看,投資人只要一錯過漲幅最大的 20 天,他們的報酬就會大幅落後。但是那些巨大的漲幅,往往來自於市場情緒悲觀與樂觀轉換的時間點。也就是,它們往往接續在巨大的事件後與消費市場的回彈後。只要在動盪間一放棄持有標的物,很可能也會失去後續的回彈經濟報酬。
不可控的決策風險
國家政經局勢的變化,天災病厄的無常,債務和金融困境,相對於大眾而言,甚至權力頂峰的人,往往是複雜的推與拉力權衡,做成決策的時點、解決的方式也不固定。因為融資成本和錯誤代價過高,我自己認為,除了避險,大眾不應該擴張信用,或在動盪間對於自己不可控制的事項進行投機。
拿對巨觀經濟下注、擇時進出的索羅斯,相對簡單持有的知名價值型投資人,在穩定性和最終的長期報酬上是有差異的。擇時進出是每次投機都是零和遊戲;簡單持有的策略,不管是指數投資或普通股,都不斷積累內部的複利報酬,也因而衍伸更長期正向積累,也不牽扯情緒波動的正向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