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M City park
想搞懂敷地計畫,理解Kevin Lynch《城市的意象》這本書中的五大元素是基本,而五大元素分別是 : 通道(Paths)、邊界(Edge)、區域(Districts)、節點(Nodes)、地標(Landmarks);接下來將會一一跟大家介紹,而若搞懂並活用,對畫敷地來說會如魚得水。
【通道/路徑(Paths)】
路徑主要用於組織各個空間之間的流動,包括馬路、人行道、河道等線性元素,而這些通道是此項目中之關鍵,路徑不只是串聯各點、各區域的媒介,同時也能成為邊界來劃分不同的區域,而因人們的動線主要是從通道之串聯進而組織成路徑,且路徑也有主從關係,進而可以強調活動的特性。

路徑之案例參考
【邊界(Edge)】
物理邊界,可以是河川、建物、圍牆或是山林,很多時候邊界跟路徑會重合,比如主要幹道劃分區域,且藍綠帶都可以是劃分區域的媒介;但邊界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地銳利,模糊的中介空間可能才會最精彩。

邊界之案例參考
【區域(Districts)】
主要以讓人們有「進出」定義的區域,而一個區域之內必然有某些共同屬性 (機能、活動等),而形狀是最直覺劃分區域的元素,切分區域可以用路徑、邊界或範圍界定,材料與活動性質也都能夠定義一個區域。

區域之案例參考
【節點(Nodes)】
區域的聚焦點,節點能夠凸顯出該區域的特色,具有自身獨特性,可以是開放空間,亦可為個實際建物;節點可大可小,同時也能具有指標性,節點本身可以產生活動,服務周遭,具體建物與開放空間都能成為節點。

節點之案例參考
【地標(Landmarks)】
而地標更是作為一個區域中的參照點,可以是建物或公共藝術品,與節點不同的地方是他不可進入。地標能夠一眼輕易辨識,不局限於建築物,也可以是一個場域,比如大家常把公園比喻為都市的肺,也是城市中的地標。

地標之案例參考
【 小結 】
城市的意象雖然由五大元素來分類,但其實敷地計畫的元素不僅限於此五項,也能透過街道家具、綠化植栽、量體配置去增添敷地計畫的豐富度及有趣度;要把敷地計畫做好,強力推薦外出走走,觀察一下生活周遭的點點滴滴,抑或是可以將所見到認為是好的空間拿來分析,對照五大元素來做分類。
本篇分享了對於建築師考試中,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的基本,當然敷地計畫相關的書籍也不少,也能透過建築模式語言來讓自己壯大資料庫,進而能幫助在敷地計畫繪製時,能夠想到一些參考案例與操作手法。
希望透過本次分享幫助正在準備該科的考生們,而若喜歡以上內容或內容對您有幫助,還請持續關注,後續也會分享其他科目的準備方式與考試相關內容。
我是阿河,謝謝您看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