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川普大概又進行了兩個主要的關稅政策的轉折。我們在 4 月11 日有說過,美國與中國的的貿易逆差和兩國主要的進出口的貨物。我們可以先看一下下圖,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有智慧型手機、電腦、電池和玩具等。

在昨天美國的週六,美國總統川普透過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於11日晚間發布新的指引:電腦、智慧型手機及晶片等20項產品報關時免適用對等關稅,包含中國在內。在CBP的指引中,也包含其他電子設備和零組件的豁免,包括半導體、太陽能電池、平面電視面板、隨身碟以及記憶卡。根據CBP的指引,共有20個產品類別被列為豁免對象,這些產品不受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145%關稅影響,也不受對其他國家商品徵收的10%基本關稅影響。不過,針對所有中國商品仍維持20%的關稅。

第一個轉折 : 川普的示弱
CBP的指引,對照美國與中國的主要的進出口商品列表。在外界的解讀,是美國「示弱」的表現,這也代表著,雖然川普的嘴巴上說的很硬,在自己發動的的對等關稅上,在目前為止,中國的強硬反擊,首先撐不住的可能是美國。在這個部分,受傷最大的,可能是美國的蘋果,蘋果有超過 90%的iPhone 和 80 %的iPad 及 50 %以上的MacBook Pro是在中國製造的。早先有一些媒體預計,若是iPhone 回到美國製造的話,每一隻手機的售價將會上升至 3,500 元美金。
當然這些估算的數目不一,但是不管怎麼計算,iPhone都會升到一個毫無競爭力的價格。自從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以來蘋果的股價已蒸發超過6,400億美元。鴻海在關稅發布後的三個交易日股價重挫,最低下探至 119 元低點,三天的段跌幅就高達 22.2%,幾乎成為「川普關稅風暴」的最大受害者。
鴻海目前在印度生產的iPhone 約為 10 %,預計與未來要提升至 25 %,但這個若是要全部移回美國生產的話,在短期看起來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第一個轉折的 CBP的指引,在一開始我們會認為是明天的台股上漲的重要關鍵,在鴻海、PC 和AI 被豁免之後,台股應該可以引來一個爆發。

第二個轉折 : 電子和半導體產品的特別關稅
在昨晚不久之前,又出現了川普式的政策轉彎。川普昨晚於空軍一號上表示,他將於美東時間十四日(也就是台灣時間今天)說明半導體關稅細節。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十三日表示,智慧型手機、電腦和若干其他電子產品,將與半導體一併面臨個別關稅,可能在一個月後開徵。
盧特尼克說,前述類別產品都將歸入半導體類別並徵收一種特殊重點關稅,確保這些產品回流美國製造,「我們需要有半導體、有晶片、平板,我們需要在美國製造這些東西」,不能依賴東南亞生產這些用品。這個部分讓,本來雀躍於Apple 或是我們台股的電子類股本想大展身手的時候,算是又硬生生地澆了一盆冷水。
我說他是典型的川普政策轉彎就是,在同一個議題上會不斷地反覆和令人無所適從。理論上若是在 CBP 的指引放鬆了,這個或許可以從中進行與中方的放緩進行合理的談判。但是現在一旦被與論檢視了,又 180 度反轉。之前做的努力似乎又變得毫無作用,一切回到原點。這也是在川普時期,盟友們和投資人覺得困惑的地方。

美國製造的iPhone
當然剛剛提到的兩個週日的轉折,會是今天台股的重點。我個人當然是私心地希望這個特別的關稅「僅」針對不聽話的中國來執行。但是剛剛提到的鴻海和Apple的問題,會讓川普投鼠忌器。白宮方面相信 iPhone可以完成美國製造。
我們退一萬步,先認為iPhone一定可以在美國被合理的生產。但在這個「數年的建廠期」和所謂的「電子和半導體產品的特別關稅」的矛盾中,美國的智慧型手機的產業會不會被低價的中國或是其它國家的手機取代。


川普政策走向的判讀
今天的台股會變成一個對於相反訊息的判讀,這裡我列出三個可能性:
第一: 川普會真的對全部半導體和電子產品收手
第二: 川普只會對中國的半導體和電子產品進行課稅
第三: 川普只會對全部的半導體和電子產品進行課稅
CBP本來是屬於第一項,但是被發現之後,目前是維持讓大家覺得要針對全部的半導體都進行課稅的第三項,當然若是第一項最終為真,台股今天在開盤後應可維持熱絡地上漲,但是第三項的話,可能就不會是有任何的好處。但是若是採取與中國對抗的第二項,並給予Apple或是其它美國廠商兩年時間的豁免的話,我覺得會是合理的決策,但是川普會不會這麼做呢?我覺得若是會的話,他就不是川普了,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最後也歡迎大家訂閱我的 YT 頻道來收聽SZ的存股筆記
一日三變的川普的iPhone 和半導體關稅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