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十月底奧匈帝國開始解體,隔年1月起各繼承國都把自家領土內的原奧匈克朗紙鈔加蓋戳記以資識別,象徵戰後「奧匈克朗共同貨幣圈」的想法化為泡影。
以繼承原帝國核心部分的「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Republic of German-Austria) 為例,在原奧匈克朗紙鈔上加蓋「德意志奧地利」(DEUTSCHÖSTERREICH) 戳記做為過渡,並以「奧地利克朗」(Austrian krone) 為新貨幣的名稱。

戰爭期間 (1916年) 發行的奧匈一克朗紙鈔。中間蓋上「德意志奧地利」(DEUTSCHÖSTERREICH) 戳記,就當成是戰後的奧地利一克朗紙鈔。
1919~1921年的「奧地利克朗」紙鈔依然是原「奧匈克朗」底圖加上「德意志奧地利」戳記。1922年起印製的紙鈔,終於展現全新設計。

1922年發行的奧地利五千克朗紙鈔,不再有戳記字樣。由於1919~1922年奧地利經歷惡性通膨,這張五千克朗紙鈔的購買力,應該比上一張一克朗紙鈔好不到哪裡去

一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為第三大國,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完全解體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