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仙湖:探祕中國第三深湖泊與神祕古城

撫仙湖:探祕中國第三深湖泊與神祕古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退一步有如湖底深淵的撫仙湖


位於雲南省中部,距昆明市約60公里,被稱為「昆明人的後花園」。湖泊面積約212平方公里,平均深度76.3米,最大深度達155米,是中國第三深淡水湖,湖面海拔1721米,總蓄水量約189億立方米,占雲南全省天然湖泊總容量的63.3%。


斷層溶蝕型湖泊,由斷層和溶蝕作用形成。


往往具有陡峭的湖岸和較深的水體,由地殼內力作用(如斷裂、斷層)和溶蝕作用共同形成的,斷層運動會創造出低洼湖盆,而溶蝕作用則會進一步擴大和加深湖泊。


隨著時間推移,溶蝕作用會使地下空洞擴大,當這些空洞坍塌時,可能會在地表形成凹坑或湖泊,當地表凹坑或下陷區域被雨水或地下水填充時,湖泊就形成了。這些湖泊通常具有深水特徵,因為斷層和溶蝕作用創造出陡峭湖岸。如果湖盆區域存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水會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形成洞穴和通道。


撫仙湖形狀如葫蘆,北部較寬深,南部較窄淺,水質清澈,透明度高達4至8米,屬於一級清潔水體,適合飲用。


撫仙湖主要依靠降雨和山間小溪補給,沒有大河流入,唯一的出口是海口河,但出水量極小。湖泊的水體置換周期達167年,水體更新速度非常慢,具有較強自淨能力,一旦受到污染,恢復也非常困難。


raw-image

撫仙湖古城


1992年一名潛水愛好者在撫仙湖東北處下潛近9米時,發現整齊排列的石塊,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2005年,考古界證實湖底可能存在一個面積達2.4平方公里的古城,距今約2千多年。古城由8個區域組成,類似梯形層級塔以及古羅馬競技場的巨型設計建築,專家推測可能是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古滇國國都,也有一派說法認為是俞元古城。


(以上圖片引用自網路)


avatar-img
我是不賣產品只賣故事的安
78會員
159內容數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介紹了鯊魚的種類、體型、習性、攻擊性以及感官系統。包括巨齒鯊、大白鯊、公牛鯊和虎鯊等著名鯊魚的詳細資訊,並闡述鯊魚的獵食方式和感官能力。
西亞兩河流域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搖籃,本文探討了蘇美爾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文化成就以及其對後世文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歐貝德人、楔形文字、六十進制、曆法計算、占星術和漢摩拉比法典等關鍵要素。
古猿從樹棲到直立行走的演化歷程,探討環境變遷、骨骼結構演變與運動模式分化如何促成直立行走。文中介紹數種古猿,包括原康修爾猿、森林古猿、祿豐古猿、地猿和南方古猿,比較其形態特徵與運動能力,並分析撒海爾人、地猿、南方古猿與人屬的演化關係與基因交流。最後,闡述稀樹草原化、能量效率提升等演化驅動力。
本文介紹了鯊魚的種類、體型、習性、攻擊性以及感官系統。包括巨齒鯊、大白鯊、公牛鯊和虎鯊等著名鯊魚的詳細資訊,並闡述鯊魚的獵食方式和感官能力。
西亞兩河流域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搖籃,本文探討了蘇美爾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文化成就以及其對後世文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歐貝德人、楔形文字、六十進制、曆法計算、占星術和漢摩拉比法典等關鍵要素。
古猿從樹棲到直立行走的演化歷程,探討環境變遷、骨骼結構演變與運動模式分化如何促成直立行走。文中介紹數種古猿,包括原康修爾猿、森林古猿、祿豐古猿、地猿和南方古猿,比較其形態特徵與運動能力,並分析撒海爾人、地猿、南方古猿與人屬的演化關係與基因交流。最後,闡述稀樹草原化、能量效率提升等演化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