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AI圖像文創實驗 - 讀者無論何時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 軍情六處 007 同事「Q」的故事。
對我來說這不是甚麼極度神秘的地方,整個建築群被高聳的圍牆包圍著,地址是「阿爾伯特路堤 85 號」,入口是一重黑色厚厚的鐵門,沒有招牌,沒有任何機構名稱標示,只有一個小牌寫著「保安重地」,惟有經授權進入的車輛駛到門前,鐵門才會開啟。然而任何人都知道這裡名叫「SIS 大樓」,是英國對外情報機構秘密情報局的總部,也稱為軍事情報第六處 ( MI6 )。
我在這裡上班,這裡的稱呼也很奇特,很多同事都有代號,特工方面,外界的人最熟悉的莫過於那些「00」編號人物,006、007、008 等等,這都要怪「伊恩‧弗萊明(諜報員007的作家)洩露了國家機密,讓外界稍為得知內中的秘密。

AI 圖 「諜報員 007」
再次回到「稱呼」這個話題上,我跟那些 00 編號的特工同屬一個「單位」,稱上司為「M」,起先是因位歷屆多位上司同事的姓氏都是M 字頭,這裡的簽字文化多採用一個字母,很自然地他們都用「M」這個字。
這些上司退休後,開始有女性任職,眾人亦沿用一向的稱謂,這時的「M」意即「Mother」。
文職同事則為人名簡稱,例如 Paul Simon 稱作 P.Simon,Peter Gunn 便是 P.Gunn,華裔同事王發夢就變成 F.M.王。
對於特工,會直呼其編號,最難纏的是 007 ,我常要為他檔子彈,我交給他的所有秘密武器,無論大如飛行器、潛艇汽車,小如走珠筆、打火機等等秘密武器,從來沒有一件是完完整整地歸還的,這害我常要長編大論寫上幾萬字的論文去交待這些「武器」的去向。

AI 圖 「Q 和 007」
對了,忘了交待我是誰,我名叫羅力,軍情六處(MI6)秘密武器研究主任,代號是「Q」,在 (MI6)工作的人全是 Smark Guys,甚麼事都要打破沙鍋璺到底,新來的人常查問我的代號為甚麼是「Q」?

AI 圖 - 「Q」
盡管今天有甚麼「維基百科」無差別地揭露我們的秘密,我才發現越傳越走樣的事實,外面根本沒有人知道為甚麼「秘密武器發展小組」的主任代號是「Q」,從 1912 年至今,我是第七位任此職位的人,每個任「Q」職的人都是任重道遠,給每一位特工量身打造秘密武器,他們往往煞費思量,為的是替特工保命,事實證明我們的發明都沒有白費。
1912 年的同袍都是技藝高手,他們人格高尚,並且多是信仰虔誠的人,他們不單研發殺人的武器,更有心去製作救人的器材,經常要參照成千累萬的資料,動用很多靈感來源以完成這高貴的使命,第一任的「主任門羅爵士」,他認為我們的巧手就像救人的福音,他不單研究武器,私底下愛研究聖經。

當時有一種假設,認為基督教新約四卷福音書都有一致性的內容,而這些資料必然來自同一個源頭,他們引用了「路加福音第一章」開頭的兩節作為引子:
1-2 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
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
3 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
「詳細考察」成為了關鍵字眼,就是假設有一個共同源頭文獻,稱為「Q來源(英語:Q source),又稱 Q 文件(英語:Q document)、Q資料、Q 福音書(Q Gospel)、Q口傳福音(Q Sayings Gospel)、Q典等等,或簡稱為Q。
精簡地說,就是認定四福音書中的內容就是來自同一源頭被稱作 Q 的文件。
「門羅爵士」工作也不忘研究聖經,他想到「秘密武器發展」豈非也是一個源頭,將不同的各類型武器交到個別特工手上,協助他們完成使命,這「源頭」是何等的高尚,何等地需要極具智慧,從那時開始「門羅爵士」稱呼自己的職位代號,就是「Q」。
2024年,今年頭最重大的事件,就是 007 同事退休了,他在入職時,我的上一手前輩交給他的第一輛秘密武器「戰車」,是 Aston Martin DB5 型,在他第三次出勤往瑞士執行「Goldfinger」任務時,本來撞過稀巴爛,前輩第一次為他收拾殘局,為恐高端秘密科技流入壞人之手,幾經艱辛才把殘骸運回倫敦,而 007 因戰績標榜享有特權,沒有人敢觸碰這堆「殘骸垃圾」。
前兩年他告訴我退休時的心願,就是希望這「廢物」能夠復活如新,我明白他的意思,大家都是共同進退的老朋友,我答應盡一切所能將垃圾變成極品。前兩天他跟女友駕駛著這簇新的車子離去,看見他的滿足,我著實也感到高興,友誼本身不用炫耀,卻長存在彼此間內心深處。
離去前他交給我一個信封,裡面只有一張記念卡,上面寫著「好好照顧艾薇」,我像在雲霧之中一頭霧水,他卻已經揚長而去。

AI圖 - 007 和他的 Aston Martin DB5 戰車
待續 - AI圖像文創實驗,讀者無論何時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斷橋殘月派)